终身学习理念下新媒体教育应用分析

摘 要:当前,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不仅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也使教育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不同人群因为各自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不同,在新媒体教育应用方面必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人群划分为学龄前、小学、中学、大学和脱离学校教育五个阶段,分别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教育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终身学习;人群;新媒体;新媒体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8-0006-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移动通讯设备、数字电视普及范围的扩大,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正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政府或企业宣传、个体娱乐与交流、市场营销等都有新媒体的应用。

然而,与新媒体有关的研究,如作为专业教材的《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2009年),并没有对新媒体的应用领域进行具体划分,也没有新媒体教育应用的论述。

在中国知网以篇名“新媒体”精确检索,共有51187篇文献,但以篇名“新媒体”并含“教育应用”精确检索,只有4篇文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分别介绍了“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1]“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2]“新媒体环境下图像的教育应用”[3]“新媒体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应用”[4],这些都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来谈新媒体如何使用。由此可见,现有文献不仅缺乏对新媒体教育应用的概括与总结,而且缺乏有关新媒体应用于不同受众的专门探讨。

考虑到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教育阶段的不同划分了五类人群,并对不同人群的普遍特点进行了梳理;对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态进行了概述;对不同人群教育中主要使用的新媒体与内容以及新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利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期望通过分类讨论与具体分析的方法,能够得出较为科学与系统的结论,促进新媒体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人群划分

终身学习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层面的需要及追求个体层面的发展,保持知识的先进性与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职业和家庭需求。终身学习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理念,强调的核心是“学习”[5],它是未来人们期望达到的一种学习状态。

终身学习的实现,主要面临的是全民问题。个体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也趋向个性化与多样化。要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要对不同人群进行研究。

按照性别、生活地域和职业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性别的人群、不同生活地域的人群和不同职业的人群。笔者按照终身学习的进程,将人群分为学龄前、小学、中学、大学和脱离学校教育五个阶段,详见表1。

三、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态及具体表现形式

基于新媒体的众多功能,利用网络平台为教育服务,作为集体学习的辅助与补充,能够有效扩展与延伸教育时空,不仅让学习者在课上、课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且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笔者依据数字化媒体的三大类型,即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将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态及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概括总结(见表2)。

1.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智力启蒙,培养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启蒙教育使用的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中的网络视频/动画、手机媒体中的手机广播与手机视频/动漫(互动性)、电视媒体中的数字电视与IPTV。

2.课程辅助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安排的总和。[6]课程辅助是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优化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或方法。

课程辅助使用的新媒体非常广泛。网络媒体在网络视频/动画的基础上,增加了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手机媒体在手机广播与手机视频/动漫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即时通讯与手机移动学习App,(互动性)电视媒体依然以数字电视与IPTV为主。

3.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是国家承认其文凭的一种规范性教育,学习者在完成学业后,学校会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因为学习者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历证明规定的学分,所以学历教育使用的新媒体以网络媒体中的网络视频/动画与门户网站为主。

4.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是通过各种培训或进修,由培训或进修单位颁发相应结业证书的一种教育形式,内容包含考试辅导、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等。培训教育与课程辅助使用的新媒体基本相同。

5.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习者在可控的、灵活的和短时的学习中获得针對性强的内容,在保证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知识的吸收率。

碎片化学习对学习设备的可移动性有较高的要求,更注重网络媒体中的网络视频/动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手机媒体中的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手机即时通讯和手机移动学习App的应用。

四、不同人群新媒体教育应用分析

通过对不同人群普遍特点的梳理及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应用形态的分析,为分类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笔者对不同人群在教育中主要使用的新媒体、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及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进行了具体分析。

1.学龄前阶段

(1)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学龄前儿童主要涉及启蒙教育、课程辅助和碎片化学习三种教育形态。他们主要使用的是网络视频/动画、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数字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学龄前儿童不能独立使用新媒体,需要监护人的帮助,出于对他们生理发展的考虑,(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使用频率会略高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

(2)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

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新媒体主要包含“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内容。“语言”目标是培养儿童倾听他人讲话、乐于与他人交谈的态度及掌握日常用语、礼貌表达的能力;“健康”目标是培养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基本生活自理、保持动作协调的能力;“社会”目标是培养儿童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的态度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科学”目标是培养儿童对周围现象始终好奇、求知的态度及观察身边事物并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目标是培养儿童感受生活中的美及用艺术的形式展现自己情感的能力。

(3)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

学龄前儿童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不仅能使他们获得“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内容,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认知,培养思维、记忆和运动技能。

首先,丰富的网络视频/动画、手机视频/动漫和数字电视,可以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绚丽的色彩与新奇的动画可以提供强烈的视觉刺激,有效吸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加强他们对具体事物的记忆。其次,手机广播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听力发展,培养他们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最后,IPTV良好的互动功能可以锻炼学龄前儿童的肢体协调性,完成在“健康”领域的目标。

学龄前儿童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他们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使用新媒体学习的内容必须依靠家长的选择与决定,然而是否真正适合,并不能得到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反馈。其次,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精力极易分散,即使在家长的监督与陪伴下,新媒体教育应用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最后,长期使用有一定辐射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进行碎片化学习,既不利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也不利于他们系统思维的培养。

2.小学阶段

(1)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小学生主要涉及课程辅助与碎片化学习两种教育形态。他们主要使用的是网络视频/动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手机移动学习App、数字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小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使用新媒体的技能,但是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较长,导致他们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使用频率不会太高,(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使用相较于学龄前儿童还有所降低。

(2)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

小学生使用的新媒体主要包含“品德”“语文”“数学”“体育”和“艺术”等学科的内容,以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的进一步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求他们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热爱科学的思想,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和认真负责的良好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方面要求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及自主、创造与合作的能力;劳动技能素质方面要求他们除了获得阅读、书写和计算的能力外,还要了解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审美素质方面要求他们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与广泛的艺术兴趣。

(3)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

首先,小学生不但可以使用网络视频/动画、手机视频/动漫、数字电视和手机广播观看与聆听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和教学广播,而且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对需辅助的学科与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查询与浏览,还可以使用手机移动学习App获取学习资源及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与学龄前儿童一样,IPTV中的互动性游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其次,小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实现了学习节奏的自主调节,在与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也增进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最后,小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了解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小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也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从网络媒体与(互动性)电视媒体的应用来说,其课程资源缺乏创新,大多数内容只是照搬课本,难以体现新媒体的优势。另一方面,从手机媒体应用情况来说,虽然教育信息多样且丰富,但是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甚至教育性与安全性都得不到有效保障,需要监护人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监督学生学习,这相当于把学习任务转嫁到了家长的身上。

3.中学阶段

(1)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中学生与小学生相同,主要涉及课程辅助与碎片化学习两种教育形态。他们主要使用的是网络视频/动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手机即时通讯和手机移动学习App等新媒体。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使用新媒体的技能,但是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他们对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的使用会受到学校与家长的约束,很少使用(互动性)电视媒体。

(2)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

随着课程数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大,中学生使用的新媒体主要包含“政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内容,以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義理想;智育方面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体育方面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从事生活、生产所需的健康体魄;美育方面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此外,中学生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各个不同,体育赛事与艺术演绎等领域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关注,是这一阶段碎片化学习包含的主要内容。

(3)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

中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可以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首先,利用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有利于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从而弥补部分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课程。其次,利用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能够支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学习评价。其中的网络视频/动画、手机视频/动漫、手机广播和手机移动学习App等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官,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最后,(手机)即时通讯加强了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多方有效沟通。

中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学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科目,他们使用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新媒体教育应用取得的成效很小。其次,与小学阶段相同,有效的课程资源十分匮乏,现有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慢,很多课程视频都来源于传统课堂的拍摄上传,质量低下。最后,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中存在着的大量负面、垃圾信息,极易给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干扰,不仅影响新媒体教育应用的效果,更容易对他们造成不可估量的身心危害。

4.大学阶段

(1)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涉及课程辅助、学历教育、培训教育和碎片化学习四种教育形态。他们与中学生相同,主要使用的是网络视频/动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手机即时通讯和手机移动学习App等新媒体。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加青睐具有便携性与可移动性特点的手机媒体,受校园活动场所的限制,(互动性)电视媒体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

(2)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

在大学阶段,不同学科门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如工学、农学和医学等学科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训练,而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则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的熏陶。有鉴于此,大学生使用的新媒体需要包含与在校课程相关的内容,其中的必修科目为他们从事某一领域的职业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选修科目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此外,大学一般对课程学分与等级证书有一定的强制要求,所以大学生使用的新媒体还需要包含考试辅导、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等相关内容。

(3)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

大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首先,他们获得精品课程的机会增大,这促进了高校学历教育的公平,解决了高校资源共享的问题。其次,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学习进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弹性制学分。最后,多元的碎片化学习不仅扩充了他们的知识与见解,而且加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及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为继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网络学历教育只授予本科层次(分为高升专、专升本)而不授予研究生层次,教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其次,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提供的课程资源与培训资源缺乏严格的管控,尽管复杂多样,内容还是陈旧少有特色,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最后,通过网络与手机设备进行交流学习,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闭性,导致他们缺乏与同伴和教师的情感沟通。

5.脱离学校教育阶段

(1)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脱离学校教育阶段的成人主要涉及培训教育与碎片化学习两种教育形态。他们主要使用的是网络视频/动画、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手机广播、手机视频/动漫、手机即时通讯、手机移动学习App、数字电视和IPTV等新媒体。成人既没有繁重的学业压力,又不受校园活动场所的限制,所以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都有使用,(互动性)电视媒体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的人群。

(2)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

成人使用的新媒体中包含的内容更加职业化、更具实用性,除了需要一系列能帮助他们获得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资源外,还需要能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的各种知识,便于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

(3)新媒体教育应用的利弊

学校教育阶段的人群往往年龄大致相同,他们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为教育目标,而脱离学校教育阶段的人群则注重对职业的继续教育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发展。

成人的新媒体教育应用为他们提供了实用的学习内容与灵活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新媒体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成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这有利于工学矛盾的解决,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新媒体为成人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交形式及自由发表言论的环境,这有助于他们排遣负面情绪,缓解压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中。

新媒体教育应用对学习者的元认知要求较高,而脱离学校教育阶段的人群由于生理机能逐渐转弱,在工作与学习之间可能缺乏有效的协调与管理,以至于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无法得到保障。针对系统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缺乏真正的接触与情感交流,容易出现学习疲惫与学习溢出等现象。

五、结束语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不同人群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终身学习离不开新媒体的辅助,新媒体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与可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我们不仅要针对不同人群做好新媒体在启蒙教育、课程辅助、学历教育、培训教育及碎片化学习等方面的资源建设,更要做到资源细化、质量优化和内容丰富化。

参考文献:

[1]文译,张媛媛,于淼.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应用中的实证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36):197-198.

[2]徐元琳.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新媒体的策略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121.

[3]殷玲玲.新媒体环境下图像的教育应用探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4]孙云,李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应用探索[J].科技视界,2016(22):160-161.

[5]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79-85.

[6]张鸣放,窦立军,于雷等.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50-55.

(编辑:李晓萍)

推荐访问:终身 理念 媒体 分析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