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滨湖景观设计探析_滨湖景观设计创新点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手法针对南京市玄武湖综合整治改造后的滨湖带景观进行研究。首先明确相关概念,并对玄武湖的园林背景进行阐述,其次分析改造后玄武湖滨湖景观特点,最后对玄武湖冬季景观效果、人文名胜保护、游览方式等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玄武湖;滨湖景观;城市滨水区;城市风景湖泊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不仅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契机。南京政府通过新一轮大力度、高起点、综合性的环境综合整治,重树玄武湖的品牌形象,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边缘,也是水的边缘,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陆地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20分钟的距离范围[2]。
  1.2 城市风景湖泊
  风景湖是以观赏为主要目的,以体现社会与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而又派生出多种多样用途和利用价值的湖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性质、城市布局与城市面貌,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或历史人文资源价值。
  2 玄武湖概况
  玄武湖有优秀的区位条件,湖东南为钟山山脉及支脉,西面南面有明城墙,并毗邻鸡鸣寺、北极阁等人文景观。采用“一水三山”式造园手法和“三湖、五岛、六堤”的园林布局,将山、水、城、林完美结合融于一体,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南京市政府对玄武湖进行综合环境整治,针对公园的生态治理、历史人文景观的继承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出了一系列规划建设。2010年10月玄武湖公园对外免费开园。目前玄武湖环湖路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基本完成,增加亲水栈道和平台并对驳岸进行生态化处理。
  3 改造后玄武湖滨湖景观特点
  3.1 开合有致的滨湖亲水空间
  滨湖景观位于水陆交界处,拥有水陆两种景观基质,在景观上能提供更大范围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层次。
  此次玄武湖整治改造重点之一就是营造闲适自然的亲水空间,新建滨水木栈道1.1万m2,利用曲线的湖岸形态,通过亲水平台、临水和林下游步道的设计给游客一种变化的空间体验。增加滨湖区亲水设施和亲水空间,令沿湖滨水空间更具多样性。
  3.2 层次丰富的滨湖植物景观
  城市风景湖泊景观营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景观营造,滨水植物景观是滨湖区重要构成要素。玄武湖五个洲各有植物景观特色,素有“环洲烟柳”、“樱洲花海”、“翠洲云树”等佳句。三期改造增加草坪5.3万m2、新增植物品种70多个、栽植水生植物20万余株。经过整治改造后玄武湖中主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再力花、斑茅、荻、美人蕉、细叶针茅等。主要湿生植物有:垂柳、桃、樱花、香樟、广玉兰、水杉、二球悬铃木、毛白杨、枫杨、紫薇、棕榈、洒金东瀛珊瑚、杜鹃、桂花等。
  玄武湖环湖路多种植毛白杨、垂柳、水杉、雪松等乔木,四季景色各异,为湖滨带来一丝浪漫恬静的氛围。公园内部滨湖植物种类繁多,湖面的大片荷花丰富了大尺度的水面景观,再力花、芒、芦苇等水生植物及水杉、垂柳等湿生植物与新增的亲水步道完美结合,形成张弛有度的亲水空间。
  3.3 人工景观与自然野趣的结合
  南朝开始,玄武湖由一个没有固定湖岸的自然湖泊被改造为皇家园林,人工雕琢成分增多。新的玄武湖改造意图恢复湖泊生态功能,营造自然景致。三期改造中把1500m硬质驳岸改造为可渗透型的生态驳岸,同时改造增加大量环湖绿地,许多滨湖带缓坡入水,散置景石、水生植物点缀水岸,营造出自然野趣的景观,与开阔的湖面相得益彰。
  人工硬质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必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滨湖的自然风貌也是现代景观的设计要求。 3.4 体现历史文脉的环境小品
  城市风景湖泊不仅是城市文脉的体现,还是城市的精神寄托。整治改造充分挖掘玄武湖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人文景观,新的园林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园林小品等都力求融于大的文化背景和自然背景下。三期工程将打造李渔文化园和碧莲苑,进一步提升玄武湖园内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指示牌、硬质铺地、灯具的处理等都以六朝文化为母体,贯穿整个园区,通过环境小品和其它景观要素的结合将历史文脉形成具体的物质空间形态,使游人在感受景观过程中也感受到美景之下的历史文化沉淀,认知玄武湖的文脉延续。
  4 存在问题
  4.1 冬季景观效果问题
  玄武湖滨湖景观绿化资源做了丰富和整合,但冬季玄武湖的湖滨带仍显得很冷清。主要特色滨湖植物垂柳、樱花等冬季观赏效果都不佳,荷花等也已凋零,一些灌木和地被植物虽能保持一定景观效果,但整体缺少层次和色彩,不能填补乔木层冬季景观缺少亮点的问题。许多植物在后期维护上没有做好,导致景观观赏性下降。
  4.2 对文化名胜的保护和宣传问题   玄武湖自古便是皇家游览胜地,六朝时期是当时文人骚客的游览胜地,李商隐有“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的诗句形容当时湖中游乐之盛。现有的历史文化遗迹有:武庙闸、郭璞纪念馆、黄册库、友谊厅、览胜楼、童子拜观音石、湖神庙、留东同学会。
  4.3 水上游览问题
  在玄武湖中水上游览是改造后的一个重要亮点,新增九个码头,游人不仅可以从陆地上领略玄武湖的风采,还能在湖中看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但目前租船游览只能在固定码头租船还船,游人往往租船游览后只能回到起点的码头,游览路线重复并增加了不必要的游览时间。
  4.4 陆上游览问题
  玄武湖园区全面禁车后,增加了电瓶车环湖游览路线,电瓶车作为目前唯一园内代步工具有很大局限性,虽然能满足部分游客短时间欣赏玄武湖风景的需求,但大部分游客不愿意选择电瓶车作为代步工具,同时全面禁车也为玄武湖的工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
  5 玄武湖滨湖景观营造策略
  5.1 塑造富有季相变化的空间景观
  玄武湖管理人员应丰富景观层次,注重景观季相变化,定期做好植物景观管理,把植物后期维护作为重点管理项目之一。
  5.2 加强文化名胜的保护与宣传
  政府对文化名胜的宣传力度仍旧需要大力加强,把文化名胜保护和宣传结合作为改造后续工作的重点,形成以六朝文化为背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特色景观区。
  5.3 保证水上交通可达性
  首先应保证园区内各码头相互连通,使水上游览真正成为方便快捷的游览方式。并考虑规划建立园区内与城市的水上交通。
  5.4 保证园区内外交通可达性
  环湖路应保证人车分流,并疏通环湖路一些地段使其完全畅通。园区内建议丰富园区内游览方式,如增加游览自行车租赁点,解决园区内游览不便等问题。
  6 结语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内涵不仅包含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更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反映了滨水环境在时空转化的过程,涵盖着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的两种概念。玄武湖作为历史上皇家游览胜地和当今的重要城市风景湖泊,对南京的经济发展、生态恢复、文化延续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对玄武湖改造高度重视,对滨湖区景观有着积极作用,相信玄武湖未来会越来越好,成为南京真正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 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1998(3)
  2 叶岱夫.城市风景湖形状的空间效应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1999(5)
  3 李源.玄武湖在六朝园林中的地位[J].江苏地方志,2003(3)
  4 仇保兴.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J].中国园林,2006(5)
  5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项目组.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以文化游憩为导向的景观区总体规划[J].中国园林,2003(6)
  6 李金堂.玄武湖史谭二则[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3)
  7 (明)计成著,赵农注释. 园冶图说 [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荷初)

推荐访问:玄武湖 滨湖 探析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