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的惶恐_为什么生活在惶恐之中

  我在美国经商算来也十年有余,话说得满点是经历过了曾经的繁荣和现在的衰败。在过往的四千多个日子里,积累下一些心得,不是很系统,但也算一知半解。  记得刚做生意时,正赶上好时候。所谓商家的好时候就是在供求关系中,前者少于后者。而且我入行不久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中国早就用烂,没人稀罕的东西,却每每能快速出手,而且所得利润比在中国组装一台新电脑的成本还多。就拿386而言,中国已经淘汰了,在美国,尤其中低阶层的人手中还是宝贝儿。
  以前我每天接到的客户电话中,有95%是询问价格和关于电脑问题的,而各类广告的骚扰电话不足3%。那时接电话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快乐,因为它意味着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现在却正好反过来了,90%是广告,3%是找工作的,只有2.3%是真正客户的电话。所以我现在一听到电话铃声就烦,但又不能不接,因为有电话说明还有机会,总比整天悄然无息强。
  有人说美国经济开始恢复了,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其实市场就是温度计,它能很准确地度量出经济的变化和好坏。当然我不想以点带面,更不敢妄言一叶知秋,但当我和其他不同行业做生意的朋友们交谈后,竟得出殊途同归的结论,唱衰的几乎是100%。就连相对稳定,在大学里工作的朋友也叫苦连天,人人自危。许多年龄偏大的人更是选择了海归,而且据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所作为。
  我的一位在华尔街作经理的同学告诉我,她周围的许多朋友都丢了工作,其中大部分人海归后选择在上海和北京另辟他途,开始他们重新创业的努力了。同学还告诉我,她的女儿有一天突然对她说:“妈妈,我朋友的父亲因丢了工作,所以从曼哈顿的高级住宅搬到郊区的公寓了,但我还要和她做朋友。”
  这就是美国,今天你在天堂,明天可能就站在地狱的边缘了。
  现在有一份工作,能吃穿无忧的生活在美国就是幸福了。其实什么阶层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消费结构,而无论什么人丢了工作都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因此回不到他们早已习惯的富足的生活圈子里面去了。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他们早就攒足了银子未来不愁。因为这不单纯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精神上的伤害,只不过多数人对此保持缄默,羞于启齿罢了。
  珍惜眼前,保住你现有的饭碗,现在可不是什么好高骛远的时候。

推荐访问:惶恐 在美国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