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作文均分持续走低原因探究|高考作文优美素材

  江苏省高考作文从自主命题以来,全省的作文均分持续走低,近三年从未突破50分;今年的“忧与爱”,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中,均分依然未突破50,原因何在?下文以2011年高考作文“拒绝平庸”和2012年的“忧与爱”为例,谈几点个人看法。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经公布,社会各方均认为题目简单了,而语文成绩和作文均分之低却出人意料。大家纷纷猜测原因,有人认为是阅卷压分,有人认为题目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有人认为是学生长期轻视作文训练,也有人认为是作文教学出了问题等。
  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评阅取消了“保险分”(学生在写作时想拿到的作文阅卷的切入分),自此高考作文均分持续走低。具体还有哪些原因呢?
  一、审题
  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跑题,就是把作文考题“审”错了。
  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是材料加命题,题目是“忧与爱”。“忧与爱”不是简单的关系型命题,但很多考生并未注意到题目本身的多项暗示和要求,简单地打包处理,文中处处都是“忧与爱就是……”这哪有“审题”的体现呢?
  去年的考生,在考卷上呈现的审题结果多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就是拒绝庸俗”“拒绝平庸,就是拒绝恶俗”等,这些显然不是命题的含义。“平庸”不等同“平凡”,平凡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境遇,体现着一种平常人生的价值观;“平庸”不同于“庸俗”,庸俗是指言行、状态不合常情常理常识,有违基本道德规范,令人不快或嫌恶;“平庸”更不同于“恶俗”,恶俗则令人感到可恶、可恨。“平庸”有两种情形,一是没有人生追求,庸庸碌碌,虚度时光,随波逐流;二是有所事事,却因才智平平,结果总是不妙。“拒绝”是一个主观色彩非常鲜明的行为动词。拒绝需要意志、激情和智慧,更需要坚持和努力。“拒绝平庸”常接的话题是“追求卓越”,但本命题关注“不避平凡”。
  此外,前几年的“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怀想天空”等命题,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审题或浅或偏或跑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立意
  在审题正确的基础上,立意显得尤其重要。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在审题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生活意趣、社会认识等。
  去年的“拒绝平庸”,可从人的禀赋的角度来立意,可从人的智识的角度来立意,可从道德层面来立意,可从审美的层面来立意等等,即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表达属于考生个人所独有的意,让自己的文章有自己的“统帅”,这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若能在所选的角度上站得高远些,就会境界全出,给人鹤立鸡群之感。如今年以“忧与爱”为题的一篇满分作文写道:“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用“平等之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领起全篇,立意脱俗,浑然一体。
  三、意境
  “意境”,《辞海》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曾白华《美学散步》中写道:“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的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由此可知意境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意象、画面、场景,二是我们能从这个意象、画面、场景中感受到有一种情绪在弥漫。因此,意境就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空间。
  去年的一篇满分作文写道:“当你眼中的四合院的青砖红瓦渐渐消失,或许一同消失的还有胡同里的摇铃声,孩子们拿着糖人的追逐嬉笑声。取而代之的,一栋栋如克隆兄弟般的高楼,汽车鸣笛的嘈杂。是的,城市发展了,GDP上去了,可我们也越来越平庸了。城市,失去了文化特色,就似失去了灵魂的躯干,徒有光鲜的外表,却掩不住内在的平庸!”“四合院”“青砖红瓦”“胡同”“摇铃声”“糖人”孩子的“追逐嬉笑”再现了古朴和谐老城实景,营造了一种美的意境,从而传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留恋的情结;而“克隆兄弟般的高楼”“汽车鸣笛的嘈杂”“GDP”等则传达了考生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困惑甚至反感,可以说这篇满分作文主要是营造了“意境”,创造了一个审美空间,从而艺术地精准地表达了考生对时事的思考,让不俗的立意拒绝了平庸,在众多的“拒绝平庸”中脱颖而出。
  四、结构
  谈及结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这里说到了“思想考虑”“主题意义”应是前文中的审题立意,“通过语言组织”即指文章的结构安排。在考场作文中,什么样的结构才最易触动人心呢?那就是“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苏轼《成都大悲阁记》)。
  比如去年“拒绝平庸”中以“风沙渡”为引的一篇满分作文,今年以一只小虫为引的满分作文,骆冬青教授分别给出了如下两段评语:
  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洄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
  作者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天矫飞动的“龙”,或潜于渊,或飞于天,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自有顿悟而来的“忧与爱的哲学”的灵光。由于注目于“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也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
  以某物为引、以某事起兴,是这两篇满分作文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它们获得满分的缘由。“风沙渡”和“虫子”分别领起了各自的篇章,让结构明晰、层次清楚,所谓“境界”也由此而出,同时让议论有寄托有抓手而不空洞,这才是“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的精巧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尽管有什么“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但若没有一个“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的构思、一个由头,文章就会显得松散,而难以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功底,也就难以恰当地运用材料去反映中心。而我们有很多学生在这一环都落了马,要么是“三段论”,要么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根本没有什么结构意识。
  另外,“若能为叙切勿议,叙描之中情浓密”这一句话,每年阅卷时都会在我的心中涌现。写得好的记叙文太少了。写议论文,就要给命题下定义,要搞清命题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在考场内,考生很难做到这一点;议论文还要求有高远的见解、深刻的思想,这些对于在教室里度过了十几个年头的孩子,何从谈起?所以,记叙文应是考场作文的首选,因为记叙文只需对命题承认即可。江苏省高考作文专家组成员蔡明老师也说过:“改到记叙文,你就想啊,在这个题目规定下,他写的这么一篇文章、这件事、这个人……一定和这个题目有关,努力想他们有关系而不是没关系。”这句话集中体现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的专家们对记叙文的要求和认可。
  高考作文的考查,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考出学生“作”“文”的能力。如去年的“拒绝平庸”,有一位学生以“草台班子”为材料,写的一篇记叙文,潘大春教授这样评价:“本文以少年的视角,叙述了一个草台班子不甘平庸的故事,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与少年纯真质朴的情感有着巧妙的天然契合,娴熟从容的叙事表现力令人赞叹。”“娴熟从容的叙事能力”是让“情节曲折多变”从而表达“纯真质朴情感”的先决条件,是激起读者兴趣关键所在,是维持读者心中最湿润的情结的纽带。今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发表出来的多是记叙文,大家亦可以看出些端倪了。今年写记叙文的考生明显多了,可想给高分依然很难,因为叙事能力的低下,既见不着“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也少见“真质朴的情感”更难见到两者的“巧妙的天然契合”了,这应也是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均分持续走低的另一重要原因了。
  至此可以看出,并非是谁在“压分”,而是考生的作文确实存在大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为何出现,当值得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深思,也当引起有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订者们深思——作文教学刻不容缓,高中作文训练体系的构建值得关注。

推荐访问:均分 江苏省 探究 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