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有感(图文)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创新蓝 生态绿 党建红”助推高质量发展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小编为您整理了《努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有感[6篇](图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创新蓝 生态绿 党建红”助推高质量发展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32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来到各省区市代表团的审议现场。通过一次次重要讲话,创新、生态、党建等几个关键词跃入大众视野。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能感受到总书记对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谋划。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创新蓝”“生态绿”“党建红”为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突破发展瓶颈,高质量发展要有“创新蓝”。科技创造国家未来,创新引领民族进步。我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曙光5000A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等科技创新成果让世界为之瞩目。如今进入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更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攻关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瓶颈,肩负起科技强国的“千斤担”,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在吸引人才上下功夫,在培养人才上使巧劲,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加强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要有“生态绿”。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造福人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然而污染防治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大力气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重视党性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有“党建红”。党建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各级党委要借助“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契机,通过课堂授课、网络自学、实地考察等形式,扎实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深刻认识新任务中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将党建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把科技报国之情转化为创新之力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也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的日子,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自己的节日。 
  “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就在前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守科技报国初心,践行科技强国使命,把科技报国之情转化为创新之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激发科技报国志向。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科技强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这样的努力,必然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对科研和祖国的热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爱国情、秉报国志,艰苦奋斗、潜心探索、无私奉献,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发现发明创造。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优良传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个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新时代伟大征程之中。 
  涵养科技报国作风。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不计个人得失,是科技工作者的优秀精神特质。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他离家研制核潜艇时,刚刚30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了。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历经数百次失败,才收获世界级荣誉。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观念,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以“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的恒心毅力安心致研,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勇担科技报国重任。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科技实力明显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然而,21世纪的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不断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创新无止境、奋斗无止境。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报国作为奋斗方式,不断书写新时代科技报国新篇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把科技创新作为供应链强链补链的关键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发展平台经济、线上经济、共享经济,畅通供应链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 
  ●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深耕国内大市场,渗透国际广市场,保障国内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供应链商流聚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易逝品供应链带来了哪些影响? 
  陈旭:今年的疫情对全社会的生产生活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典型易逝品,如生鲜农产品、电子产品、酒店、机票等易逝品供应链,受疫情的影响更为深远。 
  疫情对生鲜农产品、电子产品等易逝品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流通等供给端。疫情防控关键期,零部件短缺、劳动力中断、交通中断、无法交付给客户,造成了电子产品的供应大量减少。以智能手机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54亿台,较2019年同期减少13.9%;
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49亿台,较2019年同期减少16.1%。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疫情较为严重的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疫情对供应链供给端造成的影响正逐渐消除。 
  对酒店、机票等易逝品供应链,疫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端。受官方旅行限制、活动取消和避险等因素影响,酒店、机票、汽车租赁、旅游景点和其他相关供应链顾客需求萎缩明显。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仅航空公司就因疫情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3家商业航空公司破产。据行业人士估计,疫情可能会给全球酒店行业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损失。文化和旅游部数据表明,国庆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费者旅游需求进一步复苏,疫情对旅游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正在逐步缓解。 
  记者:目前的国际发展环境对我国供应链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旭:整体来讲,目前的国际发展环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动荡交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较快增长,产业分工加快调整,全球化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在11月15日,包括我国在内的15国签署了RCEP,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达成。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低迷,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美国对我国实施加征关税、制裁等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更加剧了逆全球化的抬头。 
  全球化的国际发展环境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为我国供应链寻求优质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加入国际循环提供了机遇,有助于我国供应链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转型升级,提升供应链的盈利能力。当然,全球化国际发展环境中的供应链也面临对手增加、市场渗透、竞争加剧等挑战。当然辩证地看,逆全球化也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和战略机遇。逆全球化要求我国供应链加强风险管控,提高供应链可靠性和质量,保障供应链稳健性。 
  记者:接下来,应如何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应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 
  陈旭:供应链管理要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支撑作用。当前和未来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一是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发展平台经济、线上经济、共享经济,畅通供应链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例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应充分利用合同工具,努力打造“产地+平台+销地”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促进互联网由传统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的运用,努力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实现产销对接,带动农户增收、民生福祉水平提高。二是要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把握“一带一路”和区域整合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供应链强链补链的关键,保障国内供应链安全稳定。例如电子产品供应链后端的芯片制造,要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头部企业带动的延伸供应链体系,实现结构优、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安全高的高质量发展。三是要深耕国内大市场,渗透国际广市场,实现供应链商流聚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疫情和逆全球化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并带来了顾客消费行为的转变,供应链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提高供应链服务水平,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把握好“战略定力”中的“科技之力”

 

  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这份长达近两万字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语言凝练,结构鲜明,对党和国家的长远未来作出了系统谋划。其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规划方面,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制度规则的完善与健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衍生和运用,其对于行政管理的影响也愈来愈深,不断改变并完善着行政管理的大环境。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好机遇,并准确判断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给国家战略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成为了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行政管理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难题便迎刃而解了。通讯、交通近无障碍,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同时,无纸化办公、互联网+系统、区块链技术等新规则、新理念开始逐渐融入到日常的行政工作中来。当然,无论是行政管理体制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事物,都已然离开不了科学技术的加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犯罪分子无处逃脱,大大减轻办案压力;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和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初步运用已然取得可喜成果;
5G时代的来临即将引爆新一轮的信息大爆炸……《决定》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先进的思维来不断巩固国家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 

  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根本准则。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带来最直观的成效是管理效率的提升,要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需要领导者和主导部门率先更新现代化的思想观念,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各级管理人员来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同时,必须完善好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理念要常更常新,管理要科学、统一,进一步精简政府机构,为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打好基础。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新手段、新方法,使先进的科技发挥作用。 

  随着我们身边各种高科技成果的问世,以及在经济发展、国防部署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感受到科技本身所蕴含的的磅礴力量。如今面对着的这个万物互联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需要我们抓紧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抓紧一切力量来制定行业规则,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在各种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实现国家战略部署推进的行稳致远。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把握科技创新命脉 打造世界科技强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次科技创新、科技革命都会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历史实践证明,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把准了“科技创新”这一时代命脉,才能谋求发展,才能赢得未来。如果在科技创新上落后了,就很可能成为别国的技术附庸,永远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落后,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就是因为错失先进科技这一发展良机。深刻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在当今这个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要想不落后、不挨打,就必须走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融合的互利作用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躺在融合的平台上“睡大觉”,而是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明确中国未来发展需要把握住什么样的“命脉”。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就给我们做了明确的回答。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紧紧握住“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如何才能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现扶贫、脱贫计划?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了创新。创新对我国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无比重要、无比紧迫。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五中全会更是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由创新引领时代发展。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其压力与挑战可想而知,前进中的“中阻梗”、“绊脚石”、“藩篱”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多,需要克服的难度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这就需要我们牵好“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推动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打造出科技创新的世界一流强国。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科技创新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事关每一个人。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政府要努力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打破垄断等方面。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当好市场经济的“看门人”和“守业者”。科技创新离不开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市场是重中之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新的重要主体,要燃起自己创新的激情,自觉地投入到创新的洪波巨流当中。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院士大会讲话精神学习

 北斗问苍穹 科技强国梦

 

  近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引得全国人民关注,卫星发射成功进入轨道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从明初万户自制火箭想要踏足太空,到今日组建完备的北斗系统,我们用600余年的时光,完成的不仅是探索太空的心愿,还有我们科技强国的梦想。 

  北斗问天,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劳汗水的结晶,是近年来我国在高精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成果体现,也是迈向科技强国伟大征程的缩影。 

  北斗问天,需要正确的“风向标”。“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此次北斗卫星发射引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正是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创新良好环境营造的成果体现。我们应清楚认识到,科技强国梦不仅靠着无数科学家的辛苦研究,也需要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力。从政策上,力戒学术不正不端的浮躁之风,提供正向的研究环境,在人才选拔上不拘一格、在考评方式上不断创新、在科技投入上扩大范围、在科研机制上让科学家敢于试错。从社会环境上,要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科技新发明、新创造走入平常百姓生活,发挥科技成果普惠性功能;
让科学家的优秀事迹编入教材,使科学的精神火种得以传递。 

  北斗问天,需要坚实的“发射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北斗卫星发射中的一些高精尖科技与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分割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基础科学作为国家科学体系建设和高端技术的源头活水,在高端军事科技、外太空科技等关键领域发挥着坚实支柱作用。在当前的阶段,我们需要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创性成果较少、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下实现“破局”,加强基础科学的体系建设,对一些立足长远但短期见效慢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要敢于拍板上马,对一些关系国家长足发展的科学研究项目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让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走向无人探索的“深空”。 

  北斗问天,需要强劲的“推进器”。“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无论是氢弹中的“于敏构型”,还是北斗破解通信定位的难题,都需要我们在高端技术中不断创造新的思路。当前,我国许多高端技术已经走入没有其他国家参与研究的“深空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无法借鉴其他国家的研究经验,只能靠着我们自己重新从“0”开始摸索。在高端技术中要继续取得突破,就需要我们打破现有研究成果、研究经验带给我们的桎梏,不能落入经验主义的窠臼。科研工作者在无人探索的“蓝海”,大胆打开思路,发扬大国“工匠精神”,耐心雕琢一个个“中国制造”,才能找寻契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趟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要求的新路子,让科技强国的梦想早日变成现实。 



快捷搜索: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  院士大会  讲话精神学习  

推荐访问:自立 自强 有感 努力实现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