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松树青青:秋天,松树的叶子还是青青的

  我国老一辈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离开我们已经十六个年头了。2011年11月12日是他的百岁诞辰。这位一生不断前行的音乐前辈,在创作上留给我们的不仅有《新中国交响组曲》、交响曲《长征》、交响诗《春》、大合唱《黄浦江颂》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交响乐、大合唱;《C大调钢琴三重奏》《E小调弦乐四重奏》等笔触细腻、韵味隽永的室内乐;更有《春之旅》《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二号)、托卡塔《喜报》、《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小奏鸣曲》等数量可观的充实了我国钢琴音乐宝库的钢琴曲。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也有着辛勤的耕耘和丰硕的成果。
  如果说丁善德致力于室内乐创作主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摆脱了种种行政事务的羁缚后才开始轻装简从、大展宏图的话,那么对艺术歌曲,他却是早从四十年代开始就对之倾注以大量的热情并一直没有中断过在这片园地里的辛勤笔耕了。作曲家之所以热爱这一体裁,除了这一音乐体裁本身有着特殊的如诗歌与音乐水乳般的交相融合、人声与钢琴的结成有机的整体等别的音乐作品样式所无法替代的表现功能外,应该说与作曲家的从小喜爱唐诗、宋词并深受其熏陶,作曲家对钢琴的了如指掌——他转向作曲前曾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以及在作曲家的学生时代曾经从名重一时的苏石林教授学过声乐,而且成绩优秀,对人声同样高度熟悉无不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丁善德创作于法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艺术歌曲在“十年浩劫”中散失殆尽,仅女高音与长笛的《神秘的笛音》一首幸免于难,所以我们只能把完成此曲的1948年作为丁善德艺术歌曲创作的肇始之年了。从1948年到1985年,在将近四十年的时光中,丁善德共创作了三十二首艺术歌曲。
  在这些艺术歌曲中,除了《神秘的笛音》系根据唐诗的英译谱写而成,《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槐花几时开》《玛依拉》《想亲娘》《上高山望平川》是经他加工、提升到艺术歌曲层面的我国西南、西北和新疆的民歌之外,其余的二十五首中,有三首是为毛泽东的诗词(《清平乐·会昌》《西江月·井冈山》《十六字令三首·山》)所谱的力作,红军的战略转移,黄洋界上反围剿的保卫战,以及长征途中履险如夷的英雄气概,为作曲家所倾心感佩、精心捕捉和悉心表现;《山上的松树青青的哩》是一首清新、深情的颂歌,是身处共和国和煦阳光下的作曲家和广大人民共同心声的率真表白;《国庆日》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欢快、雀跃之情,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但却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镜头”;《蓝色的雾》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茁壮;《找矿》《延安夜月》《老战士》《老社员之歌》《赶骆驼的哈萨克》等,为忘我投身于火热斗争生活的地质队员、老干部、壮心不已的离休老将军、奋战在农业第一线的老愚公和少数民族的牧民等,勾勒了一帧帧的音乐画幅;《爱人送我向日葵》讴歌了爱情,也赞美了劳动,意境、审美层次远远高于今天充斥于市的那些低俗情歌;《赞周总理》倾注了中国人民在“四人帮”肆虐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对这位“人民的好总理”的敬仰怀念之情;《中秋寄怀》畅抒了欣获第二次解放的老知识分子的欢快爱国之情。再如《滇西诗抄》,于写景中直抒胸臆,在赞美西南边陲瑰丽山河景物,在美好的神话传说中徜徉的同时,讴歌着祖国的伟大;《啊,黄河》《雪花赞》以一腔火热之情,真切地呼唤着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回归和向更高层次的升华;《橘颂》以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的诗为歌词,通过深沉的音乐语言,颂扬为理想、正义而献身的情愫和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高洁品格……
  事实上,丁善德的艺术歌曲不但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在艺术上也是细腻工致、谐美浑成的,他选来谱曲的诗词无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从他心中流出的人声旋律与语言声调紧密结合,歌唱性的、朗诵化的均所有之;而艺术歌曲总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钢琴部分更是丰富多彩、意趣盎然,《玛依拉》中拨动着无穷动式的声响,《山上的松树青青的哩》中连绵不绝的民族弹拨乐器般的音流,何等情酣韵长。
  好的音乐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活在听众们的心里的。丁善德的艺术歌曲就有着这种像山上的松树青青,河里的流水滚滚的艺术品格和生命力!

推荐访问:松树 山上 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