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霍洛维兹的演奏会上咳嗽】 演奏会

  买了一张原版光盘,心里美滋滋。  把灯光调暗,门窗关好,拿着CD的封面,打开CD机开始听。第一首是斯科拉第的奏鸣曲,也不是我听出来的,封面上写的。果然耳机声音非常清晰,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尽收耳底,甚至你能清晰地听到——“谁?”
  放假期间整个宿舍人都走光了,怎么走廊上还有人咳嗽的声音?
  霍洛维兹是我最喜欢的钢琴演奏家,没有之一。他的手指肌肉所控制的机械,像歌唱家的声带一样灵活、准确、多变,演奏富有戏剧性,从宏伟壮丽暴风骤雨的旋律到微不可闻的——
  “谁?”
  这次我是千真万确地听到了距离我五米的地方,确实有咳嗽声。而且是中年男人,常年患有咽炎的那种干涩的咳嗽声。想到过年期间报纸上长篇累牍的入室抢劫报道,我当下便攥紧了全宿舍最有杀伤力的武器,锋利的指甲锉。
  咳嗽声消失了,在我摘下耳机的那一刻。于是我终于明白,这个噪音来自DG公司1986年在莫斯科霍洛维兹演奏会现场的录音。
  如何来诉说我的心情呢?
  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在阔别祖国61年后首次在莫斯科登台,人们为他疯狂,流泪,甚至老迈的霍洛维兹自己在演奏《浪漫曲》时也老泪纵横。而在这样一场世纪演奏会上居然有个傻瓜的咳嗽声也跟着一起名垂青史了。这实在是叫人匪夷所思。
  这个坐在前排的先生也许昨天刚刚坐火车横跨了整个西伯利亚——为了霍洛维兹!他又困又饿,可是正好赶上老婆不在家自己也没带钥匙,于是在莫斯科著名的坏天气里站了足足两个小时。今天他坐在礼堂里,想趁着霍洛维兹那天魔降临般的重音掩盖自己不争气的咳嗽,可是他忘了,霍氏弹奏从来无章法,这一次是弱处理。
  于是,最激动人心的重逢、最优良的录制队伍、最杰出的音乐家和最适宜演奏的环境等创造完美的条件都被这一声小小的、刺耳的、浑浊的咳嗽所打败了。
  这似乎是告诉我们,音乐来自天堂,肉体凡胎只会有损它的圣洁。就像音乐天才莫扎特总是为他放荡不羁的肉体所累,寄托在他身体里的天才时时刻刻都准备着随他的身体一同殒灭。而人类想用眼泪和高价的音乐会门票向它献媚,结局只能是这么残酷:一方受到了玷污,而另一方显得滑稽可笑。
  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里总有一个最高标准叫圆满。这个圆满常常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看似圆满,或者假装圆满。若是这张光盘由我的同胞们录制,结果会怎样呢?大概想尽千方百计把这个噪音抹掉,并且追问:谁在霍洛维兹演奏会上咳嗽了?通过小道消息得知真相的网民们,其中有一派深沉地控诉社会对古典艺术的边缘化,一派则高举人权的旗帜认为咳嗽有理。
  当然最终,我们得到的是一张有缺陷的光盘。它记录着,当他们的艺术大师回到家乡,迎接他的除了热情,还有人们在习惯了体制后对艺术的麻木和无知。这种无知非常真诚,又有那么一些可怜。于是咳嗽声就成了揭穿梦幻的“刺点”,让历史书写恢弘时,也书写荒诞。这一声咳嗽,让一场音乐盛宴成了历史的标签。
  “Bravo!”当霍洛维兹有力地结束了最后一首波尔卡,英文的喝彩声不顾他的陶醉,直上云霄,表达赞叹的同时也透露了观众们的无所适从。他们无言,所以喝彩。
  我总算明白霍洛维兹在演奏会后鞠躬时露出来的笑为什么是那么顽皮了。
  编辑/杨明珠

推荐访问:会上 谁在 咳嗽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