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什么是最好的纪念】

  扫墓、放风筝、踏青、荡秋千、植树……清明节的到来,又一次掀起我们心头那份沉甸甸的怀念。在陵墓前祭奠表达我们的思念,翻开老照片浏览寄托我们的哀思。或是对在世的亲人关心体贴。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究竟如何做,才是我们表达亲情、注重亲情的最有意义的方式?
  张品成(职业作家):去年清明特意请了些香烛,去海边焚了。大凡在海南的人,多半以这种方式悼念亲人。
  我父母都曾期望我出息,所以最好的纪念方式是勤奋工作。
  对亲人,关怀方式有两种,一是对长辈,要更体贴,因为他们在世日子没有我们晚辈多。与其死去后悼念,不如让他们活着时更感觉幸福。对晚辈,那就得学习前辈,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曹超凡(职业教师):去年到了爷爷的墓边,奶奶哭了几声,然后要我站好了,往爷爷那土堆作揖,奶奶在一边念叨,:求爷爷在天之灵保佑,然后,我们就在爷爷的墓边坐下来。奶奶要说一阵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方得离开。我的爷爷很疼我。记得小时候爷爷让我骑在他脖子上,行走在集市中,旁若无人。我什么也不懂,当时三岁不到,我要的是快乐,爷爷用他的老手和老的肩膀给了我,而成为我最纯洁的回忆,即使模糊得认不清爷爷的一张脸,但那冰冷的石碑告诉我,爷爷曾那么爱过我,那么单纯,也那么廉价,却在我的心头烙下了一个方向,让我活得不迷惘。
  让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过得更好,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纪念方式,也是最好的祭奠。
  刘丽(职业编辑):去年清明节我们全家去给奶奶上坟。奶奶活着的时候,一直很硬气,从不向自己的孩子伸手,按照自己的逻辑而活着,不给人添麻烦,直到生命临终,也只是说:如果活的人还记得,清明节就到坟头烧把纸吧。
  曾纯辉(职业金融):清明节,我们全家去给爷爷上坟。对健在的亲人应把心思放在父母的养育之恩上,体贴关照他们的风烛晚年。而不能像有些儿女把目光盯在现有的一点点父母赖以安度晚年的财产上,过早地计较继承与分割,甚至有的产生怨恨情绪。
  汪欣(职业国企员工):可能人人如此,到了晚年这一段的日子最难安排。因为到了这个阶段都是无权无力了,实用价值没有了,又面临人生的终点,身体也会日趋衰弱,家庭中会有一些难题,这段日子最难熬,所以儿女们要经常回家看看。
  父母死后守孝三年不如临终前守病榻三日。平素的亲情敬意固然可嘉,而真正困难时的全力扶持才是尤为需要的。
  刘红艳(职业公务员):当代人如果对待自己父母像对待自己的儿女那样就好了。如今在社会变革时期,旧有的伦理道德在淡化,新的养老制度还不完善,有的老人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冷落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
  江萍(职业医生):多一些关照和温暖总比麻木和冷淡要好得多。家族之间、亲友之间的亲疏冷暖,不可以财势取人,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急所急帮作需。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亲情之亲友谊之密,只有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是无偿的帮助。那些锦上添花之类的做法,不如雪中送炭为贵。
  王刚(职业房地产管理):我家祖籍是天津的,我有很久没有回老家去了。2004年,我曾经回去过了一个清明节,那里的风俗是祭拜、上香,时间一般在清明当天最为鼎盛。那一天,我们是全家出动,买了“曹子糕”等糕饼,祭拜了去世的亲人,然后去踏青、放风筝。我觉得清明节是我们纪念亲人的一种传统方式,应该延续下去。
  冷林(学生):去年清明节,我们全家给姥姥,姥爷、爷爷上坟。家里现在奶奶还健在,但是她有老年痴呆:基本不认识我们。只能是她想吃点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推荐访问:纪念 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