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呼唤:重生之远古巨兽的娇妻

   泥土对于以务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中国人民来说,是最亲切又最宽厚、最丰富又最廉价的物质。远古神秘天空下,充满智慧的淮阳先祖们就地取材用泥土塑造出心爱的动物、植物、人物,以增加生活乐趣,寄托美好愿望。岁月经历了数千年的磨练,沧海桑田、时空转变,只有这稚拙的“泥泥狗”仍保留着原有的风格,千年不变,见证着中原人的喜怒哀乐、历史变迁。
   “泥泥狗”的品种丰富,造型古朴、怪异,色彩鲜明艳丽,被中外专家们誉为“真图腾”和“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三次建都、三次建国。淮阳县有个太昊陵,相传是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这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就会有隆重的祭祀“人祖”庙会,同时进行传统的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在庙会上卖的最红火的是一种叫“泥泥狗”的泥玩具。
   相传“泥泥狗”这一名称的来源,是由鸟得名。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河南是伏羲及其后代的故乡,神话传说中除了主神伏羲和配偶女娲外,还有共同管理东方“万二千里”土地的句芒。句芒是伏羲的辅佐与属神,在神话传说中,它正是一只鸟。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泥狗狗就是以它而得名。“句”是句芒的姓,古音读“gou”与“狗”同声。“泥泥狗”本身是表音的,因此可以是“泥狗句”。据《山海经》《淮南子》《墨子》等古典文献记载:句芒在伏羲神话传说中。有很高的地位,它有创制发明,它的职责广泛,是“治春”的春神,管理树木的“木官之神”,还司人寿命,教人织网。它的状貌正符合“泥泥狗”中奇特的品种“猴头燕”是鸟身人面。
   也有人认为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也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淮阳太昊陵(俗称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泥泥狗”亦名陵狗。
   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有很多人首蛇身、人首鸟身、人首兽身等形象,是远古氏族图腾的标志。少昊氏以鸟立国命官:“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建立了以鸟为图腾的部族。而淮阳“泥泥狗”中有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如斑鸠、字母燕、猴驮燕、九头燕等,有的形体大小相差悬殊,有的大鸟身上背着许多小鸟的造型,这正合以鸟为图腾的合族迁徙的情景。
   淮阳“泥泥狗”中还有很多怪兽造型,如“长毛”、“独角兽”、“多角兽”、“连体兽”、“双头怪角”、 “九头鸟”、“草帽老虎”等奇禽怪兽,也大多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出处。如:“长毛”与《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和穷奇很相像,它是少昊的不才之子,长毛曳地,其声似狗,钩爪锯牙,毁信废忠,崇饰恶言。连体兽与《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的(足�)踢貌似。
   淮阳“泥泥狗”的造型多达二百多种,数量上以鸟形猴形为主,带有泥哨,哨孔在头部,如果是鸟,就在嘴的位置,吹之有声。按形状大小分三类,即大、中、小三号,高度从20厘米到2厘米不等。“泥泥狗”表现的内容多是奇禽怪兽或人、兽同体,诸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 多头怪”等等,多为泥猴、禽鸟。
   在数百个品种中,泥猴的造型变化十分丰富,有 “人面猴”、“盘腿猴”、“猫拉猴”、“猴抱猴”等。其中,“人面猴”的形象被视为“人祖猴”,半人半猿,头和身上四周都长了毛,身上密密的花纹显得神秘而稚气。其造型肃穆、神圣,绝无一般玩具中动物猴的顽皮神态。淮阳“泥泥狗”中猴形一般都不出现下肢,或把下肢压缩,常常是躯干直通到底。这些特性也反映了先民们对生殖机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渴望。无论“草帽老虎”、“独角兽”、“九头鸟”,还是“猫拉猴”、“双头狗”、“人面猴”。从其造型上充分体现出人们渴望生命旺盛的强烈愿望。“九头鸟”高昂的形体象征着男性生殖器的勃起;“双头狗”和二为一的躯体意喻雌雄交配;“人面猴”阴部红、白两色绘制的花纹,充分体现出生命创造的欲望。
   淮阳“泥泥狗”的造型古拙、怪诞,已超越了自然中的现实形体。那些令人费解的符号,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时时抨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
   在彩绘方面,泥泥狗一般都是通体黑色作底,然后以高纯度、高明度的原色或间色做花纹装饰,也有的是在黑底子上涂上一块白色,然后再绘上花纹,用绚丽的大红、黄、白、绿、桃红五色点画出线条和各种图案。线条粗犷简练,色彩对比强烈、火爆、鲜明却又协调统一,给人奔放、淳朴、热烈、真挚的视觉感受,颇具冲击力。以黑色为底象征着龟蛇崇尚。红、白为主的花纹点缀主要部位,则意味着生命和生殖崇拜。色彩简单靓丽、艳而不俗,给人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底色采用平涂手法,其余装饰均用点线,装饰时变化异常丰富,线条粗细变化,色彩的搭配没有固定模式,全凭手工艺人本能的直觉感受、经验和灵感发挥,施绘在虚幻、神秘怪异的形体上,使古老的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使人仿佛又回到那个混沌初开的旷古时代。
   这些泥玩具的身上绘有圆形而发光的太阳纹,或是蛙纹。这与汉画像石中伏羲手捧太阳,中间有一只金鸟的造型,女娲手捧月亮,中间有一蟾蜍的形象正相吻合。在古代神话中,女娲是人类始祖,先民们便产生一种对女性的崇拜,有专家认为放射状纹样,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
   淮阳“泥泥狗”的制作工艺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首先是挖取合适的胶泥为原料,将胶泥晾干打碎成粉末状,滤去杂质,然后加水和泥,还要反复的摔、锤,直至泥中没有空气,手感细腻、柔软、不粘手就可以开始捏出想要的造型,经过搓、拉、捏、掐、塑等捏制技巧完成作品。这个过程也是表现物象形态的关键步骤,接着是根据作品形状,在头部打上哨孔,就可以晾干或在灶台烘干后,开始着色赋彩。传统的着色工具是削过的高粱杆,线条的粗细变化完全依靠蘸色的多少和行笔的速度决定。
   谈起泥泥狗,老一辈艺人都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泥泥狗是人祖爷和人祖姑娘造的人和狗,有老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敢改,改了就不是人祖爷造的人和狗了……”这也是为什么泥泥狗历经千年,世代相传,虽没有制模具,却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欣赏古陈州淮阳的“泥泥狗”,造型朴拙,内容丰富,色泽艳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让人爱不释手。这些造型稀奇古怪的“泥泥狗”, 不仅承载了悠远的历史,保留着远古时期“生殖崇拜”的遗俗,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更像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经》展现在你的面前,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注:该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民间美术在动画创作中的继承与应用研究”(2010-QN-0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慧玲,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
  

推荐访问:远古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