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风雨夜行,有人梦里点灯意思 风雨点灯,照人前行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  ——郑智化《星星点灯》  一、教师是个点灯人  我是一个教师,但我不喜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比喻。春蚕吐丝,死而后已,蜡炬照明,泪尽灯灭,这原本是它们生命的形式,它们只是在履行着生命的义务,既无不满,也无自豪。一旦用来形容教师,春蚕、蜡炬便立刻被笼上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色彩,而且总会让我隐隐约约地想起“耿耿残灯背灯影,潇潇暗雨打窗声”的深宫怨妇。
  教育不是一座虎山,也不是一座深宫;教师不是壮士,也不是怨妇,纯粹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一定需要给教师这个职业来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的话,那么,我宁愿说,教师就是一个点灯人,是风雨中、黑暗里的那个默默的、渺小的点灯人。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也是一盏灯,但我固执地认为,教师更像一个点灯人。
  二、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她是一个相貌平平、脸色苍白的小女生,瘦弱的身体瑟缩在朴素、单薄的衣服里,沉默的小嘴总是习惯性地张开,仿佛一个永远也来不及发出的“O”字,眼中若隐若现的卑微和羞怯的神情让你看了会不由自主地心疼。这是一个由生活的贫穷、强烈的自尊心和热切的表现欲望共同打造出来的生命的作品。
  她引起我注意的方式很特别。一次,我检查背书的作业,点到她时,她很紧张、很急切地背完了。我领会到了她完成作业的虔诚,但是,她口中吐出的字,十个有六个发音不准,另外四个就干脆读错。我什么也没说,只是一字一顿地将她背诵的内容重复了一遍,像是给她纠错,又像是在告诉大家她的作业完成得比别人好(因为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出来的人不多),她很羞怯也很感激地冲我笑了笑。此后,她更加努力了。
  后来,我从别的同学嘴里打听到:她家里条件不好,母亲是外地人,兄妹三人的学费、生活花销让本已拮据的经济常常捉襟见肘。社会爱心人士曾经与她结对扶贫,但“贫困生”的帽子一度伤害了她强烈的自尊心,使她落落寡欢、沉默而孤单。有几次,我特意叫她到黑板上去默写背诵的作业,发现她写的错别字多得出人意料。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交给她一本崭新的字典说:“xx同学,你能帮我把老师在你作业本上圈出的错别字一一改正过来吗?这样一来,我的工作量会减轻不小呢!这本《现代汉语词典》是对你支持我工作的奖励。”她迟疑了片刻,继而很感激地从我手里接过词典和作业本,以后的日子里,她的错误就一天天地减少。
  冬天来了,看着她衣着单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天,我把女儿穿过的较新的毛衣外套找出来,带到学校,放学时把她叫到一边对她说:“xx同学,我的女儿不在这里读书,我不能像过去一样天天看到她了,这是她穿过的几件衣服,如果我能看到它们穿在你们谁的身上,我就会觉得她依然在我身边了。你可以帮老师这个忙吗?”任何一颗善良的心都不会对一个母亲善意的请求无动于衷,她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我这样做并不能帮她解决大问题,但至少能让她明白,无论她身处怎样的困境,老师对她是不离不弃的。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缺少光明和温暖的地方,才是真正需要我们为它点灯的地方。
  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的这首诗除了感叹人生的虚幻外,还描述了一个秋雨泠泠的夜晚。我喜欢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天籁,喜欢在这样的宁静中、这样的灯光下做着自己该做的或喜欢的事情。也许这会使你自然而然地想起那首老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没错,我是在改作业、写教案或查找一些资料,但请你不要把“老师窗前”的那种崇高强加给我。事实上,我丝毫也没有感到形影相吊的自怜、飞蛾扑火的悲壮,更没有所谓呕心沥血的哀伤。
  我只是觉得,我是在顺着一行行文字触摸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那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心与心的触碰,就像是星星与星星的眨眼、星星与月亮的对视。我只是觉得,我是在点灯,是在点燃一盏盏还来不及点燃的灯,在拨剪一盏盏负累重重的灯,在擦拭一盏盏被油烟熏黑的灯。
  我只是觉得,我是在创造、在探索。而创造和探索本身就是乐趣,这乐趣就是付给我劳动的最大的报酬。何况当我想到这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一点点新奇的创意能激起一双双好奇的眼中极大的兴趣时,这种乐趣又会无数倍地增长。
  四、风雨点灯
  我想,善于点灯并乐于以点灯为职业的人必然是幸福的。因为,即使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他也能拥有漫天闪烁的星星;即使在莽莽苍苍的雪域旷野,他也能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盏盏油灯的温馨。
  世界上总有一些不被阳光眷顾的角落,那里需要人们为它点上盏盏不灭的灯,风中,雨中,日里,夜里;也总有一些这样的点灯人,他们乐此不疲,朝朝,暮暮,生前,死后。这就是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责任。

推荐访问:点灯 前行 照人 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