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 针对小麦进入越冬期苗情特点和存在的沟系不配套、渍害、冻害风险大等生产隐患,重点围绕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的目标,提出了小麦越冬田间管理技术,以解决小麦越冬期间生产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小麦;田间管理;越冬期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81-01
  小麦是淮安市淮安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hm2左右,占全年粮食面积的48.9%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42%左右,在淮安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淮安区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并贯彻落实,狠抓优质品种及各项丰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较好地克服了小麦生产中出现的干旱少雨、冻渍害及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小麦单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0—2002年单产分别为4 279.5、4 641.0、4 162.5 kg/hm2,2003年由于小麦赤霉病暴发,单产仅为3 123.0 kg/hm2,2004—2011年单产分别为4 719.0、4 975.5、5 503.5、5 253.0、5 713.5、5 703.0、5 571.0、5 545.5 kg/hm2。
  近些年,淮安区秋播后降雨量较少,旱情较为严重,土壤失墒较快,部分田块出苗推迟,三类苗占比较大,加之越冬以来气温偏低,使田间作物生长发育受抑,出现叶龄偏小、个体素质偏差、群体不足等现象[1]。因此,现针对淮安区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管理方法,以实现小麦的安全生产。
  1 秋播生产特点
  1.1 小麦面积稳定
  良种补贴、粮食增资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稳定,加之2011年夏粮丰收、价格稳定,确保了2012年粮食作物面积相对稳定。据统计,全区秋播作物总面积6.46万hm2,其中小麦面积6.35万hm2,大(元)麦0.10万hm2,蚕豌豆0.01万hm2。小麦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
  1.2 主体品种突出,主推技术稳定
  据统计,全区小麦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达5.67万hm2以上,主体品种十分突出,以半冬性小麦为主,其中强筋小麦主体品种以淮麦20为主,面积约2.67万hm2;中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扬麦11,面积达3.00万hm2。全区小麦生产主推技术相对稳定,据统计,小麦免(少)耕播种面积6万hm2左右,其中稻田套播麦2.67万hm2左右,机条播麦0.60万hm2左右,旋耕+人工撒种2.73万hm2;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1万hm2左右。
  1.3 播栽质量较好,基本一播全苗
  由于天气条件较好,墒情适宜,2011年秋播质量较常年提高,普遍实现一播全苗。与2010年比,播种期有所推迟,但基本做到适期播种,播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苗情存在不平衡性
  淮安区小麦前后播期间隔拉大,造成苗情差距较大。据2011年11月20日调查,10月中旬早播小麦主茎叶龄达3~4叶,有旺长趋势;而部分迟播小麦为出苗至一叶一心期,部分乡镇甚至还没有播种,冬前难以形成分蘖[2]。受10月下旬连阴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有烂耕烂种现象,严重影响麦苗素质;同时,还有部分田块基本苗过高,不利于苗情提高。
  2.2 部分田块管理措施不到位
  部分麦田开沟、覆土盖籽不及时,小麦沟系不配套,播后化除面积小,板茬播种田块草害发生较快。
  3 越冬期田间管理建议
  针对越冬期苗情特点和沟系不配套、渍害、冻害风险大等问题,狠抓冬季田间管理,实行分类指导。重点要围绕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的目标,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3.1 因苗补肥
  对前期突击抢种,基肥施用不足,目前苗小、苗黄、苗瘦的小麦田块,要尽早因苗补肥促壮,一般施尿素75.0~112.5 kg/hm2,确保基苗肥施足纯N 135~150 kg/hm2,对磷、钾肥用量不足的要合理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促进小麦生根、长蘖和苗情转化[3]。目前长势正常的小麦可增施有机肥,返青前不宜追施化肥,重点要考虑春季重施返青拔节肥,并根据强筋小麦“增氮后移”、弱筋小麦“降氮前移”的原则合理运筹施肥,提高品质调优及栽培技术水平。对迟播晚栽的油菜弱小苗、僵苗不发或长势不均的油菜田,要及早追施苗肥,增施尿素150 kg/hm2左右,促进苗情转化。
  3.2 清沟理墒
  对未开沟的田块要抓住有利时机突击开好田内沟,挖好田外沟,提高排涝降渍及抗旱能力,避免冻融交替,加重冻害。对已开沟未配套的田块要加深疏通,尤其要加开横沟竖沟,接通沟头,保持沟系畅通无阻,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4]。
  3.3 控旺促壮
  早播小麦田块旺长趋势明显,冻害、倒伏的隐患较大,对旺长苗,除了传统的镇压措施外,应大力推广化学控制,既简便易行,又省本高效。对秋播未使用矮苗壮、矮壮丰、多效唑等拌种的旺长苗、稻套麦田可在分蘖期进行一次化控,用矮苗壮600 g/hm2或矮壮丰750 mL/hm2对水300~750 kg/hm2均匀喷施,达到促蘖、生根、矮化、增绿、防冻的效果。小麦高产田块在返青期要普遍进行1次化控。
  4 参考文献
  [1] 朴洋.水稻百亩超高产技术规程[J].新农业,2011(4):19-20.
  [2] 范兆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天津农业科学,1993(3):29-31.
  [3]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王会英,韩玉良.抚顺县实施水稻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5(9):33.

推荐访问:田间管理 越冬 小麦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