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记》阅读指导点滴看法

 《史记》的阅读指导点滴看法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

 胡德敏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间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奇书,又是一部精妙的文学巨著,“上起三皇,下至武帝,融百代兴衰,正古今之风。”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个人的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的爱憎,都凝注在作品里,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多姿多彩而又独具个性的历史人物。虽说《史记》一书博大精深,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阅读少年版的《史记》,它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汲取精华,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他的课本里有将相和的故事,在他的生活中,有尧舜禹的禅让制,和卧薪尝胆以及鸿门宴的传说。引导学生去阅读《史记》的更多篇目,去品味更精彩的内容,去赏析更多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素养的提高、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史记》原著的兴趣,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录相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中的片断,易中天教授讲评时语言的幽默、风趣和内容的生动、充实,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我们还选择了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鸿门宴》的片断。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故事形象,大气磅礴的场面。无不让在座的学生为之震撼、倾倒、为之扼腕。他们阅读原著的愿望,立即变得十分强烈。

 二、制定科学有序的读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根据大纲的要求,依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参照教科书的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从量和质及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保证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1、由浅入深。在每天下午课前的十分钟里,我要求学生集体看《史记》,一开始从头到尾粗略地浏览,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先不要查字典,这样不用耽误时间,扫去一看课外书看到生字就要停下来查字典的麻烦,全面地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认识。看不懂没关系,看多少也没关系,哪怕这十分钟里只看了一个故事。有的学生是不喜欢看历史书的,他觉得枯燥,没意思,这样做为了除去孩子心中所有的顾虑,保证孩子有个愉悦的心情放在书上。这是对名著的一次认识。看完一遍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再读,再次细细的品味,这时可以把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了,这是对名著的二次认识。如果说第一次的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话,那么第二遍或多或少就是带着兴趣阅读了,这就是阅读兴趣的慢慢培养过程。接着可以进行第三遍阅读,这一次让学生从后往前阅读,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加深对名著的三次认识。我相信,大部

 分学生用这样不同形式地阅读方法阅读时,总是乐此不疲的。

 2、长和短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维持时间有限,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过长的计划,而没有近距离的打算,计划就会落空。我既引导学生制定全年的阅读计划,也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一个个短计划,并不断感受完成计划后的成功和快乐。我还要让学生完成月阅读记录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阅读的精读的篇目及内容,泛读的篇目及内容,很简单地填写,不给学生增加阅读后的负担。

 3、教师指导。在学生有了一些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一星期给学生上一堂阅读指导课。加深对学生精神的引领,情感的孕育。比如说用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引出对《李将军列传》的欣赏。飞将指的就是李广,他有何过人之处?在这一节中,我们有主要内容的梳理,如:“在一传中,主要记载了李将军的哪几次战役。”“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一个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英雄将领,为何终其一生不得封侯?李广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自杀?”“司马迁为什么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谚语来评价李广?”学生会主动感兴趣阅读本文,加深对李广的认识。通过自己的阅读和讨论,学生会了解到李广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为人谦逊、治军简易,与士卒同甘共苦,人们自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沙场征苦,至今仍忆李将军。”在我们阅读指导课上,那些感人至深,并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内容,常常成为我们阅读课上讨论的焦点。我想,《史记》的魅力,不仅在于书中精彩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它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徜徉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激荡于人世间的英雄之气。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指导课就像给学生点亮了一盏盏航灯,这样,学生在茫茫的阅读大海中航行,不会迷失方向。

 三、营造有情有趣的读书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可塑性强,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因此,我想方设法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学生,逐步使读书成为所有学生的第一爱好。

 1、教师垂范。潘光旦先生说的好:“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为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儒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师一定要办好领头鱼这个角色。我表现出对《史记》空前的热情无声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明白读史书使人明鉴的道理。每天下午一到校,我就在教室里静静地默读《史记》,并在图书架旁展示我的读书计划,读书心得,并选择一些经典的短小故事像说评书一样讲给学生听。学生无不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书中精彩之处,我反复讲几遍,加以点评。这一招无疑给学

 生旺盛的读书热情火上浇油,使原先不大爱读书的学生为了提前了解书中的情节,也认真读起了书。

 2、收集整理。《史记》这本书里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成语、谚语、歇后语,这是一笔宝贵的写作资料。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找到学习的闪光点,并会运用,将阅读和写作真正的结合起来。成语和谚语有:漂母之恩,一饭千金,胯下之辱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经典句子有:“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我在上课时有意使用几个出自《史记》的成语,来激励学生纷纷效仿。同学们不但对阅读《史记》表现了空前的热情,还在日记本上随笔写下了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并学以致用,在作文上也能恰当的运用一些成语和一些历史事件,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采取活泼高效的测评方法。

 小学生意志品质正在形成,其兴趣保持时间也有限。课外阅读大都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果忽视及时检查反馈,不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对课外阅读抱无所谓的态度,课外阅读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将形式多样的测评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隔一周,我都会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史记》故事,上台讲给同学们听,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每周推荐一位,参加全班的讲故事大赛,要求声情并茂,评出周冠军,再评出月冠军,最后有望冲击最后的大奖——《史记》讲故事达人。两周举行《史记》知识竞赛题,将此书分为两部分来考核,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兴趣。先是笔试,接着是选出前十名参加现场抢答题,冲击最高奖——《史记》知识竞赛达人。最后让学生参演《史记》的经典剧目,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亲近名著,感悟名著的魅力。学生表演了《鸿门宴》、《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等,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更是让《史记》的阅读锦上添花,他们最终冲击的是最佳表演奖——《史记》表演达人。此次阅读《史记》的时间我放为两个月,以上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竞争意识,读书热潮日益高涨。

 这些只是我在指导少年版《史记》上的一点做法和点滴体会。它虽不能在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笔,却也能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痕迹。我希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方面,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路来,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塑造健全人格。鲁迅先生说过,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就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能从史书中感悟中华历史的文化神韵吧。

推荐访问:史记 点滴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