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戏曲剧种 浅谈徽州艺术

  摘 要: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而黟县的三雕艺术,就是徽派“四雕”中的典型代表。黟县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极尽装饰之美!让人不禁赞叹当时的工匠之技艺高超。它们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黟县;三雕;装饰;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73-01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而黟县的三雕艺术,就是徽派“四雕”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砖雕大多用来装饰门罩、门楼、照壁、门额和八字门墙的话,石雕就多是用于装饰望柱、栏板和华板,而木雕呢,则主要是在梁架、窗户、楼梯等处大显身手。三雕艺术有别于绘画艺术,重在依“刀”代笔,立足于一个“雕”字。
  一、古黟的砖雕
  砖雕作为一种独特的壁饰,被广泛装饰在民居的门楼或门罩,以及官邸或寺庙的大门上方两侧的八字墙上。门楼是砖雕大显身手的地方,门楼分“罩”和“楼”两部分,三层五层不等。而在宏村、西递,看到很多人家的门楼砖雕,一般都有七八的层次,最达九个层次,十分的繁复华美!
  古黟的砖雕,采用特技烧制、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胚之后,再镂雕而成。明代的砖雕刀法古朴粗犷,构图对称均衡,富有装饰趣味;清朝多采用圆雕、浮雕和透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
  在徽州,总有一些户主拘于资金,但宁可简化室内装饰,而不省建门楼和门罩,他们认为,门楼门罩是房宅之首面,历来风化所尚是可简而不可省的。虽然没有其它门楼那么雍容大气,但简约的装饰风格,更给人清丽的感受。徽州门楼在造型上,细腻流畅、生动优美,极尽装饰之美。其雕面小巧玲珑,一般都雕刻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戏文传说等图案,总体上以民俗和戏文为主。
  二、古黟的石雕
  黟县的石雕,别具一格,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原料是当地“黟县青”大理石。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精致,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在西递村西园民居的花园内,有一对“松石”、“竹海”漏窗,运用了透雕手法,刀法刚劲细腻、层次分明,令人赞叹!
  而位于西递村口,胡文光刺史牌楼,更是极为罕见的石雕精品,其中间两柱前后饰有两对高2.5公尺的石狮,呈仰卧姿势,作为石柱支脚,其石狮造型逼真、威猛传神、雕刻精湛,确为世所罕见。在五楼轴线上“恩荣”刻字旁,刻有蟠龙浮雕,脊头鳌鱼触须颤动,活灵活现,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三、古黟的木雕
  在宏村、西递的民居中,常会看到用料考究、精雕细琢、画面生动逼真的木雕。比如汪定贵承志堂前厅的《唐肃宗宴官图》,高一尺,宽六尺,在五六十厘米厚度上,却雕出七八个层次。其间的人物,各依琴、棋、书、画而构成画面,人物神情清雅萧闲,历历在目,是木雕中的神品。
  承志堂天井下檐四根支柱的檐下,雕有《渔樵耕读图》,中门上面还有一幅《百子闹元宵》图,极为繁复精致,雕刻的是100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个个在耍花灯、玩狮子、踩旱船、放鞭炮。经过岁月的淘洗,这幅大型木雕连同下面的板壁,都变成了沉重的古铜色,看上去十分恢丽。
  三雕艺术是一种集体性的劳作,徽商营造住宅时,为了获得最好的雕刻装饰,举行声势浩大的打擂比赛,前来参加的工匠很多,有时甚至“百工竞技”。歙县《虬川黄氏宗谱》记载,歙县虬村黄氏、张氏,皆以雕刻著名,自明至清,代守其业。在家族内部,将三雕艺术发展到很高水平,也形成了家族风格。
  我想,以密集型劳动为代价的三雕艺术,不仅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的艺术根基,也展现了徽商当时在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
  三雕艺术带给我们这么大的震撼!尽管它没有秦兵马俑、汉画像石和隋唐壁画那样显赫,但它毕竟融汇了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文化创造,它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最后的传统,是终点的辉煌,或许它更具有年迈老人的阅历和沧桑。
  注释:
  “徽雕四绝”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
  “黟县青”大理石,石质细腻坚固,色呈青色,间有深黑色纹路,抛光后,光泽着人。
  参考文献:
  [1]文化徽州编委会.文化徽州.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推荐访问:徽州 浅谈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