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限制及其应对】独立学院

  摘 要: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问题,是位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前沿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众多英语教育专家的关注。本文聚焦于限制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因素,以系统论思想为基础,逐一探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系统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所面临的诸种限制,并在剖析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31
  独立学院的英语听说教学问题,始终处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前沿。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教学理念的发展,该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听是一项重要的语言交际技能,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形式,听说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学生在语言习得的环境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他们的英语学习视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文着眼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所面临的限制因素,利用系统论的思想,分别从宏观——国家教学标准、中观——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微观——教师教学活动三个层面,来对这些限制性因素逐一进行探讨,以期为审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问题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路。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系统的限制因素
  限制一:宏观层面——国家教学标准
  在我国当前高等院校的招考体系中,独立学院属三本院校,其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和习惯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然而,在现实中,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似乎并没有体现出对这种真实差距的特殊考量。当前通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并没有对独立学院和一本、二本学校分别提出要求。听力方面,一般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口语表达能力方面,一般要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相应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听说环节,各种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也都没有对独立学院“另眼相看”。这种“一视同仁”虽体现了教学标准的基础性、一致性和公平性,但面对同样的标准、不同的学生,与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独立学院让学生“达标”的压力无疑更大,英语听说教学的难度更高。
  对此,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该理论提出:学习者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以称为“最近发展区”;把握好了“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否则,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达成目标,发挥潜力。
  因此,面对上述学生能力差、“达标”难度大的困境,我们可以围绕“最近发展区”来将目标分解,拆分成一个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最终导向国家标准的一系列子目标群。每个子目标都是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且都是在前一个子目标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避免因目标太遥远而“望而却步”、自暴自弃。而且,如果每一步都能走踏实,则至少在这一步上学生是有收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限制二:中观层面——学校教学条件
  一方面,较之其他高校,独立学院的建校时间一般较短,教师多为建校初期新招的高校毕业生,平均年龄偏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对于听说交际法教学的认知不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大多定位为教学型而非研究型高校,其规模较大,教学任务较重,教师们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无暇注意业务素质的提升。教学条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这种矛盾,给独立学院英语听说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外语听说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以教代学,满堂放录音,做听力练习,教师未认识到交流在语言学当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对此,除了需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外,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优化教师成长过程,加速其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缓解教学压力。目前,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途径。然而,不仅独立学院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任务的重压下无心、无力从事科研,而且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独立学院的科研条件也要逊色不少,缺少完善的科研支持体系。其实,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研究就蕴藏在教师每日的工作中,它的实质是提炼规律以便推广,理论、方法等只是研究的成果或手段。与其说研究是一种由外部强加的任务,不如说它是一种专业态度,是在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多反思,多总结、多交流的态度。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教师都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研究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手段,对于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师而言,在自己还不具有丰富的教育技巧和艺术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多思考,多研究,建立起教学的信心,造就自己的智慧。
  限制三:微观层面——教师听说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永恒的难点。而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基。就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英语学习动力普遍缺乏,对于英语听说十分恐惧和排斥。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学生在以往的听说学习中没有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意义和满足感,语言环境几乎没有,课外有声输入几乎为零,只能听录音,模仿,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掌握发音,从而导致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脑子出现空白,也因此学生“有口难言”,保持沉默,因而畏惧、厌倦英语学习;二是现行的听说教学模式偏滞后,或方法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不匹配,无法调动其积极性。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如同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如同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对此,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可资利用的宝库——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集无数专家的智慧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利用好它,教师就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善于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比如,20世纪的三大心理学流派的学习理论就很有启发意义。其中,认知主义认为在教给学生新知识之前,最好在其知识结构中找到一个可以和新知识建立起联系的点(称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使新知识能嵌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这样知识才容易内化,并且记得牢、用得活。行为主义认为要让学生习得某种东西,就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刺激和反馈,所以学习的原则是小步子,多练习,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熟练、完善、自动化。人本主义则认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因素,如动机、目标、期望等,可以放大人的潜能,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对此,美国学者罗森塔尔提出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联系到独立学院的学生,这些学习理论启示我们,教师除了要予以其动力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语言交流的自信心,并及时给予反馈,多加练习,以弥补学生学习方法的欠缺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此外,要注意的是,这些教育理论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来具体而审慎地运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5.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朱玉梅.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7.姜毅.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推荐访问:大学英语 应对 听说 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