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动物的“变性术”]100种海洋动物名称大全

  高级哺乳动物是没有变性可能的;一般动物也是雌雄异体,性别终生不变;对某些动物而言,变性却是它们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在脊椎动物鱼和昆虫类中,有变性能力的着实不少。对它们来说,变性显得轻而易举。
  所谓变性,也称“性逆转”,即雌个体互相转化。在鱼类中,性逆转最典型的要数体型似蛇的黄鳝了。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黄鳝从受精卵孵化成幼鳝,到长成成鳝,都是清一色的“女儿”身。在三年内它们的身体长到20厘米,完成做母亲的任务。而一旦性成熟产过一次卵后,其生殖系统便发生变化,原来的卵巢转化为精巢,开始产生精液,到6岁后,黄鳝就会部由雌性变成“男儿”了。两者“结婚”后,又生下一批“女士”如此循环下去。
  因此,黄鳝可以先做妈妈后做爸爸。刚刚出生的牡蛎都是雄性的,且幼年时期就开始排精。但一年之后,它们将全部转为雌性。牡蛎可谓是先做爸爸后做妈妈了。
  生活在红海中的红鲷鱼,喜欢由一条身体健壮、色泽鲜艳的雄鱼和20多条雌鱼,组成一个“一夫多妻”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丈夫不准其它雄性问津,更不准窝里的雌性逞强,否则,这条逞强的雌性就可能变成雄性。如果这“一家之长”的雄鱼失踪或死亡,几天之内,在这群红鲷鱼中,就会有一条身强力壮的雌鱼,鳍变长,身材长粗,卵巢消失,精囊出现,变成一条雄性的红鲷鱼,担当于群着领,恢复一个和谐的家。假如人为地将这个“丈夫”拿走,而另一个雌性会紧接着变成雄性。不断拿走不断变,直到最后一条红鲷鱼变成雄性。
  生活在红海里的一种鱿鱼,其群体常常是以一条体大的雌鱼为首,率领许多小的雄鱼和更多的幼鱼,觅食于热带的珊瑚礁附近,组成一个“一妻多夫”的家庭。这条首领雌鱼还带领那些小一点的雄鱼,不断地攻击幼鱼,破坏它们的性发育,阻止它们的性成熟。一旦这个鱼群的首领遭到不幸,雄鱼中最大的一条,会在两个月之内转变成雌鱼,成为新的首领。印度洋中的雀鲷鱼也是这样,鱼群由一条雌鱼来统率,其余全部是雄性。惟有在这条雌鱼无法履行职责被迫离开鱼群时,才轮到另一条最强壮的雄鱼变成雌性统领鱼群。
  有些鱼类更加奇特。在澳大利亚沿海,生活着一种白头翁鱼,它能够雌雄互变,堪称一绝。白头翁鱼的群体中有雌有雄,且雌雄分明。可一到临近繁殖期时,雄鱼就变成雌鱼,雌鱼就变成雄鱼,两性完全互换后,再进行生殖活动。珊瑚礁中的石斑鱼,如果发现周围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时,其中一部分雄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雌性;而当这一海域雌性多、雄性少时。一部分雌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雄性,它们以这种方式保持平衡,确保产下众多的后代。
  最为奇特的是,有些鱼类的性别在一生中反复变更。如海生动物沙蚕,年幼时均为雄性,随着年龄增长大都变成雌性。倘若两条雌性沙蚕游离群体,遇不到异性“情侣”时,其中一条就会再次逆转成雄性,另一条保持不变,从而结为一对“伉俪”。
  美国生物学家近年来发现,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班鱼,更是一位变性能手,其性别一天之中可变化数次。在产卵的时候,一对婚配的蓝石斑鱼,其中一条先充当雌性,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雌性的变为雄性放射精子,原来充当雄性的则变为雌性而排出卵子。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在一天数小时之内,蓝条石班鱼总共发生5次如上述那样的轮流变性,交替产卵和排放精子。这种现象既叫变性,又叫“雌雄同体”和“异体受精”。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脱离自然环境,动物的变性往往很难进行。他们把两条雌性沙蚕分别养在两个玻璃瓶中,使它们看得见但并不接触,它们就不会改变性别。而红鲷鱼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在一个玻璃缸中养一群雌红鲷鱼,在另一个玻璃缸内养一条雄红鲷鱼,使它们之间互相看得见,雌鱼群中就变不出雄鱼,而用隔板将两个玻璃缸隔开,雌鱼和雄鱼互相看不见的时候,很快雌鱼群中就会有一条变为雄鱼。其中奥秘,确实难解。
  深入地探索动物“变性”现象,利用人工办法获得动物变性,可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比如,非洲鲫鱼肉多味美,营养价值很高,自然环境中是雌鱼多,雄鱼少。由于雌鱼长得慢,个体小,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就必须想办法增加雄鱼的比例。科研人员把雄性激素注射给雌鱼,使雌鱼在20天以后发生性逆转。这一使雌鱼变为雄鱼的实验非常成功并被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池养非洲鲫鱼的经济效益。
  (摘自《自然与人》2001年5-6期)

推荐访问:变性 海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