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宣宗如何加强皇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后期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为了挽救唐朝衰亡的趋势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加强皇权方面。宣宗“性实猜刻”,是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宣宗加强皇权的具体表现为:
  一、宰相无权,猜防大臣
  大中朝宰相更换频繁,其见信任者始为白敏中,后为令狐绹……魏征五世孙魏謩亦相宣宗五年,他相则充位而已 。即便如白敏中、令狐绹深受宣宗宠信,他们也仅是有宰相之尊位,而无宰相之权。所以大中朝的宰相都是无所作为的。
  宣宗致力于加强皇权,相对的宰相大臣则处于无权的地位。宰相只是“奉行条例,书敕以行,莫违其式而已。宰相以条例行之部寺,部寺以条例行之镇道,镇道以条例行之郡邑,郡邑以条例行之编氓” 。这样就限制了大臣们的进取心。因为无权,大臣们只会照章办事,“苟且涂饰以应条例,而封疆之安危,群有司之贤不肖,百姓之生死利病,交相委也,抑互相容以雠其奸也”。
  宣宗“每命相,尽出睿旨,人无知者”。河东节度使刘瑑深为宣宗器重,手诏征入朝,瑑奏发河东,外人始知之。不久即以刘瑑为相。 宣宗任命萧邺为相,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覆奏“邺所判度支应罢否?”上以为归长、公儒佑之,“即手书慎由名及新命付学士院”,以崔慎由为相 。大中十一年(857),宣宗欲命韦澳为户部侍郎,而不与“宰辅佥议” 。
  二、抑制宦官、外戚
  宦官专权是唐朝后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经过文宗时的“甘露之变”,到了宣宗朝,宦官更是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他们已经成了唐朝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朝政府已经无力彻底铲除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之合作,宣宗也深知这一点,他就是由宦官拥立的。但作为一个皇帝——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又不甘受制于家奴。所以宣宗在与宦官合作的同时,对宦官也有一定的抑制。
  宣宗甚至还曾经想尽除宦官,并就此与令狐绹、韦澳商量对策。但大中朝的大臣都是一些比较平庸的人,而宣宗平时对大臣也不能推以腹心,所以大臣也不能尽心竭力的为他服务。宣宗曾经赏赐给宦官马元贽一条宝带。而马元贽又把宝带送给了丞相马植。宣宗看见马植佩带着宝带,大怒。第二天马植即被贬。即便这样宣宗仍不放心,又逮捕了马植的密使董侔,“尽闻植交通之状”。随之马植又再次被贬。 马植是宣宗宠信的大臣,而宦官马元贽是拥立宣宗的大功臣。宣宗只是看到了两人之间有一些往来,就如此大动肝火。可见宣宗对大臣与宦官之间的交往是极其敏感的,他是极力避免宦官参予到政事上来的。
  对宦官平时的不法行为,宣宗也严惩不贷。有一个敕使在硖石驿嫌“饼黑,鞭驿吏见血”。陕虢观察使高少逸上奏宣宗。宣宗怒曰“深山中如此食岂易得!”于是把这个中使谪配恭陵。 浙东发生军士暴乱,观察使李讷被军士“噪逐”。李讷被贬朗州刺史,而监军王景宗也被以“抚循无状”的罪名,杖四十,流恭陵。而且从此形成定制:“戎臣失律,监军皆从坐”。 宣宗还在宫内置杖,内官有过,多杖之。还说“此朕家臣,杖之何爽?”
  对外戚,宣宗也进行了限制。大中五年(851)八月敕“公主邑司,擅行文牒,恐多影庇,有紊条章。今后公主除缘征封外,不得令邑司行文书牒府县,如缘公事,令邑司申宗正寺,与酌事体施行。” 对爱女万寿公主,宣宗也同样要求严格。万寿公主出嫁时,按照旧仪,车舆有白金为饰。宣宗曰“我方以俭化天下,宜从近戚始”。于是命令以铜饰车。还常教诲公主“无轻待夫,无干预时事”,又降御札勖励“苟违吾戒,当有太平、安乐之祸” 。有一次驸马郑颢的弟弟郑顗生病,宣宗得知公主没有去探病,反而在戏场看戏。宣宗立即把公主召回,大加斥责 。宣宗赐给他的舅舅郑光云阳、鄠县两庄,然后下令免税。宰臣以为不可,宣宗接受了,诏曰“朕以光元舅,欲优异之;初不细思,是免其赋,尔等每于朕匡救,必尽公忠。亲戚之间,人所难议,苟非爱我,岂尽嘉言!庶事能如斯,天下何忧不治?” 所以宣宗朝外戚都很守法,遵循礼制。“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衣冠之族”。 当然宣宗抑制宦官外戚也是为了加强皇权。
  三、宣宗加强皇权的原因
  封建皇帝都是很猜疑的。他们高高在上,称孤道寡,不可能与任何人坦诚相待。但宣宗与别的皇帝相比具有更猜疑的性格。他虽然想重建贞观之治,但他只是学到太宗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领会贞观之治的真正内涵。而且他也没有太宗那样宽阔的胸怀。他把权力紧紧抓在自己的手中,谁也不信任。他总是担心大臣们会背叛他。宣宗之所以形成如此猜忌的性格,大概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宣宗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总之,郑太后地位卑微。宣宗小时候“宫中皆以为不慧”,在十余岁时,还曾“遇重疾沈缀”。长大后,宣宗愈加韬光养慧,避免卷入到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以求得自保。由于他的沉默寡言,多次受到文宗、武宗的戏弄,他被称为“光叔”。
  按常理来说,像宣宗这样:母亲地位卑微,自己表现又很呆傻的人,是不会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但由于唐朝后期宦官专权,他们掌握着皇帝的废立,在这种情况下,宣宗被拥立为帝就不足为怪了。宦官之所以选择宣宗,或许正是看上了宣宗的“不慧”。至于宣宗即位后,所表现出来的精明强干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正是由于宣宗即位前的这些痛苦经历,才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猜忌。
  宣宗非常崇敬唐太宗,并且时时刻刻以太宗为榜样。而贞观之治——这一封建社会的典范的形成,就是太宗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就处理君臣关系方面而言,唐宣宗显然没有能够象唐太宗那样,尽管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但过分的猜疑与防范,使得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无法身在其位而谋其政,这也就大大影响到“大中之治”的效果。“大中之治”并没有能够真正“中兴”唐王朝,其中原因自是多方面的,但与唐宣宗近乎病态的猜防大臣,企图以一己之智力独揽朝政的施政作风,也是很有关系的。

推荐访问:皇权 浅析 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