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关系而形成的三螺旋模型是阐释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分析范式。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演化规律,认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延伸以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集群内形成三螺旋创新能力场。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中,大学螺旋线、产业螺旋线和政府螺旋线之间的相互缠绕能够促进集群系统中混合组织的生成和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进而推动集群的创新演化。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演化;三螺旋模型;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6-0111-08

Research on The Triple Helix Innovation Model of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

Li Haidong1,*, Huang Yong1

(1.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triple helix model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teraction rel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important analytical paradigm to explai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innovators in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iscusses the evolving law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theory.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triple helix innovation field within the cluster is the key to the extens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life cycle and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the triple helix innovation model of ceram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the helix intertwining of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can accelerate the creation of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efficient flow of innovative elements, and promote the evolution in cluster innovation system.

Key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novation evolution; triple helix model; industrial cluster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经济与创意产业日益引起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模式[1]。在新时期,景德镇把兼具地方比较优势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城市经济和产业转型提升的新兴优势战略性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力引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陶瓷为载体、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为目标的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产品自身能否表现出更多的创新或创意,与传统陶瓷产品形成强区隔,增强创意陶瓷产品的辨识度。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然而在当前的产业集群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较为松散,技术、制度与知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分离短板效应,创新要素的流动还不够顺畅,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和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借鉴埃茨科威兹(Etzkowitz)和雷德斯多夫(Leydesdorff)提出的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三螺旋理论(the triple helix theory),建立“大学—产业—政府”三方高度互动的三螺旋区域创新模式,明晰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2-3],形成各创新主体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将“大学—产业”双螺旋、“产业—政府”双螺旋转化成为高效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进而形成促进陶瓷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合力,促进陶瓷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迁,实现追随转向引领跨越的发展目标。

一、三螺旋创新理论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模型是由埃茨科威兹和雷德斯多夫在1996年引入学界和政界之中[4],用以阐述三重网络关系对创新系统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三螺旋创新理论有别于传统广为熟知并被广泛引用的知识创造的线形创新模型,其是一种螺线形创新模型,意指大学、产业、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围绕着市场需求、知识生产与转化等主题,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安排、制度性设计将各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三种力量相互键合联动、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三螺旋模型将过去曾经相互分割的大学、产业与政府进行了聚敛整合,表现出明显的三螺旋创新主体间交互作用式的边界跨越效应。三重螺旋通过创新主体间充分的合作、高效的互动、创新资源共享和讯息沟通,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5-6],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造、迁移、吸收和转化,进而推动创新由渐进式创新向突破式创新演进,重塑区域创新系统。三螺旋创新理论对大学、产业、政府三类创新主体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明晰的定位,认为大学、产业和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社会机构,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三螺旋创新主体在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相互替代与互补关系并存。但从区域和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每一个创新主体的促进性作用都应该表现出持久和较为均衡的发挥,而不是一强一弱,一高一低。也就是说,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高低明显地受到大学、产业和政府各自创新动力的强弱影响。比如,一个产业集群内有众多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基础设施,但产业内的企业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同样无法形成强大和持续的创新动力,官产学结合而构成的创新螺旋体也无法产生最佳的创新效益。因此,无论如何也要设法将三螺旋薄弱的一环补齐,再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实际分析或制定新的创新行动计划,以保证创新的持续性。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主体

(一)大学

在创意经济时代,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扮演着创新知识创造的角色,是产业创新不可缺少的知识溢出源。尽管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即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大学对产业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就是紧紧围绕着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度创业导向的创新型人才[2]。在陶瓷科技创新与陶瓷艺术教育方面,景德镇现有的四所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建立起较为合理的学科结构,陶瓷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不断得到提高,在景德镇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景漂”一族。

(二)企业

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根据企业研究开发“最小有效规模”理论,当企业的规模低于一定水平时,企业的创新动力则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不足[7]。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上千家陶瓷企业、陶瓷作坊、陶瓷工作室等,但这些陶瓷产业实体由于规模、企业经营者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模仿动机远远超过了创新动机,这也进一步导致陶瓷产业实体创新资源投入严重不足,进而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政府

为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不断优化陶瓷产业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对陶瓷行业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和统一规划。政府先后出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见》、《关于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景德镇市技术创新团队认定及管理办法》等鼓励创新的政策文件。尽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但总体来看,制度创新体系还滞后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知识创新。景德镇还没有专门制定针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整的政策规定,只是散见在《景德镇市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景德镇高新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中,并且这些政策主要是偏重于原则性的规定和指导,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因此,这就对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基于三螺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集群创新演化

产业集群同企业的成长发展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并表现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业集群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演化历程既可能是连续性的,也可能是跳跃性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集群,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基于政府、产业和大学层面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和人才培养创新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要素和重要驱动力,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不断跃迁。本文将从三螺旋的视角探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演化规律,进而明晰创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与维持的内在机理,如表1和图1所示。

(一)形成期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萌芽于2007年,这一时期,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趋于缓慢,与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相比,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摆脱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景德镇开始探索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以陶瓷创新和创意催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来吸引国内外各区域的创意阶层和创意企业集聚景德镇,进而重塑景德镇“世界瓷都”地位的发展战略。在形成期,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各类创新资源的分布还呈现出一种零散的状态,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整个集群的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形成。各创新主体以独立创新为主,集群创新演化的动力更多地是来自于对传统陶瓷文化的挖掘、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以渐进式创新为主,突破式创新较为匮乏。

(二)成长期

随着集群内外创意企业和创意阶层的进入,陶瓷创意实体的数量攀升至一个较高的水平。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边界得到了扩张,集群内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基本上形成,网络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质量不断提高,创新知识的溢出与扩散效应显著。三螺旋创新主体突破了原有组织边界的限制,产生互动自反效应,形成三螺旋的知识空间[8]。大学通过知识和人才培养方式创新,逐渐由传统的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自身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凸显,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的发动机。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引导创意阶层创业和创新,促进创意阶层将其创造力和创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助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通过与大学、政府部门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企业大学,形成一股浓厚的创业和创新氛围。

(三)成熟期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的显著特征就是创新主体之间已经结成了完善的协同创新网络。在这一阶段,由大学、企业与政府互动而形成的三边网络和混合组织开始生成,并且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与纽带作用。各类混合组织引导集群成员展开良性竞争,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对集群成员的侵权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以维护集群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大学基本上实现了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集群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四)衰退期

产业集群进入衰退期阶段时,产业创新演化的突出特征就是集群成员数量大幅度下降,集群对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减弱,创新网络出现断裂,集群整体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最终,集群陷入低效率的路径锁定,难以摆脱既有路径的束缚。对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而言,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大量创意阶层的流失、陶瓷创意企业纷纷转型改行,产业前期形成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设计

三螺旋主体协同创新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演化模型表明,陶瓷创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牵引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政府的制度创新是创意产业稳健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的知识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则是创意产业跨越式成长的不竭动力。因此,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之间的交融是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保持活力的必然路径。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三螺旋创新模式强调大学、产业和政府各自的螺旋线形成向上相互缠绕的态势,在创新空间内生成三螺旋创新能力场[9],由此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果[10]。三螺旋创新能力场是一个创新知识与技术高效生成的自组织系统[11],创新系统中不同的知识生成模式反映出大学、产业和政府三个机构范畴的创新场力,以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拉力。创新的持续性需要三条螺旋线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形成积极的、向上旋转的合力,否则就会导致创新乏力。因此,探寻区域创新系统中存在的“缺口”并设法填补它们,将有助于造就平衡的三螺旋。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中的陶瓷创意实体尽管数量庞大,但创新协同还不明显。为加快各种创新要素在群内的集聚与流动,增强陶瓷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必要构建能够推动陶瓷创意企业成长、产业创新空间形成的三螺旋创新模式,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场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图2中展示的是该模型的横向结构,而纵向结构主要反映在三螺旋创新能力场,并且这个创新能力场能够揭示出区域创新空间中三条螺旋线相互缠绕向上旋转的过程。在这个立体结构中,三个创新主体既要保证内循环(即微观层面的循环)和三螺旋能力场循环(即宏观层面的循环)始终处于在一个良性运转的水平。

图2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的横向结构

(一)人员循环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其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流动,促进了知识和技术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溢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完善的产业发展基础既是景德镇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充满创造力的知识人才和企业家的重要因素,又是促进创意产生和扩散的关键因素。正如美国创意经济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所指出的,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及宽松愉悦的环境(tolerance)三方面排名都很高的城市[12],而创意企业也喜欢在创意阶层集聚的产业或城市集聚。从3T视角来看,景德镇有必要将其打造成为一座陶瓷产业运转规范、市场秩序井然、文化历史悠久、艺术气息浓郁的城市[13],这样才能让景德镇具有更高的创意人才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大量富有创造力的创意阶层的集聚不仅有利于提高陶瓷产品的文化创意和附加值,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决策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意阶层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创意阶层对工作和生活的区位需求,为创意阶层的集聚创造良好的创意基础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激励创意阶层积极进行创业的良好环境,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群的繁荣发展。

(二)信息循环

信息的循环流动能提升创新主体的自我更新能力,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当前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集群内创新主体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关系。比如,绝大多数小微陶瓷创意企业的经营者是富有创新性的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外溢提供者,因此,他们对外部信息与知识的关注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层面,而非组织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过于关注竞争而非合作,缺乏吸收外部知识和信息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战略眼光,与其他主体的知识和信息交流开放性不高。因此,在集群内搭建促进信息与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就尤为重要。比如,政府部门加大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开放力度,使大学与陶瓷企业能够随时进行访问,检索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寻求多方面的创新合作。这些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创新信息在集群中传播与扩散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创新机会。

(三)输出循环

输出循环意指大学、产业和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它们应为集群和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做出贡献。首先,三螺旋创新模型特别强调大学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先锋队和领导者,其有必要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对产业创新需求有所回应,创造大学—产业间的界面机制,与区域其他机构进行全方位合作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严格意义上来讲,景德镇还没有一所创业型大学,并且这些大学对景德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不够突出。因此,景德镇各高校要围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探寻既懂文化创意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大投入,为大学衍生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空间。

其次,陶瓷创意实体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外来创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完善三螺旋创新体系,推出更多的高附加值创意产品。从陶瓷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外来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过程就是陶瓷产业的创新过程。新引进的外地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带来了创新知识的溢出和技术的扩散,本地的陶瓷企业、陶瓷作坊、陶瓷工作室等主体也能够从中受益,这进一步带动了产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最后,在三螺旋创新模型中,政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体系要适应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制度体系还应有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升级,塑造催生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借鉴林学军对官产学合作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体系的研究[14],本研究根据景德镇陶瓷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三螺旋创新发展需要,提出了系统的支持性政策体系,见表2。

(四)三螺旋创新能力场

三螺旋理论认为,区域的持续创新和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三个创新主体各自创新螺旋线的耦合。根据埃茨科威兹和周春彦提出的三螺旋场理论,三螺旋空间的创新强度是各个创新主体场强的合成,用公式表示为F=f(Fu,Fi,Fg),其中Fu、Fi、Fg分别代表大学、产业和政府的创新场力。在三螺旋创新能力场中,大学螺旋线、产业螺旋线与政府螺旋线的相互缠绕,实现了创新动力的相互叠加和相互推进,创新要素在大学、企业和政府构成的创新空间里自由流动,带来了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三螺旋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将衍生出一系列混合组合,这些混合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大学、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同,跨越组织边界。混合组织整合了多个创新主体的职能,推动了创新要素的集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混合组织,这些混合组织促进了大学、产业、政府联系之间的交叉,形成了一个彼此互补、相互协同的创新网络,见表3。

五、结论

本文运用埃茨科威兹和雷德斯多夫提出的三螺旋理论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以及彼此的互动关系,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演化规律,认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延伸以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集群内形成三螺旋创新能力场。三螺旋创新能力场形成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将大学螺旋线、产业螺旋线和政府螺旋线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推动了整个产业集群螺旋向上的发展。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中,每一条螺旋线都能够为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大学为产业培养更多的创意人才,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成为集群创新演化的主要推动力,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性政策来保障集群内各创新主体之间形成长期又稳定的创新激励。因此,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反映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下,源于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创新要素实现了高效流动,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不断集群创新演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Comunian, R., Taylor, C., Smith, D. N.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al Creative Economies of The UK: Hidden Protagonists and Challenge of Knowledge Transfer.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4, 22(12): 2456-2476.

[2]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Research Policy 2000, 29(2): 109-123.

[3]Etzkowitz, H. Innovation in Innovation: The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2003, 42(3): 293-337.

[4]Leydesdorff, L., Etzkowitz, H. Emergence of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Science and Publich Policy 1996, 23(5): 279-286.

[5]林守珠,邓雪.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福建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发展研究,2014,8: 79-83.

[6]Marques, J. P. C., Caraca, J. M. G., Diz, H. How Can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teractions Change the Innovation Scenario in Portugal—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Coimbra. Technovation 2006, 26(4): 534-542.

[7]王永生. 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8]王京,高长元.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三螺旋创新机理及模式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5: 68-75.

[9]亨利·埃茨科威兹,周春彦. 区域创新发动者——不同三螺旋模式下的创业型大学[R]. 新加坡,第六届国际三螺旋大会主题论文,2007年5月。

[10]亨利·埃茨科威兹(著),周春彦(译). 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11]Ivanova, I. A., Leydesdorff, L. Knowledge—generating Efficiency in Innovation Systems: The Accel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Paradigm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Complexit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5, 96: 254-265.

[12]Florida, R.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2, 92(4): 743-755.

[13]周志. “瓷”“都”之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J]. 装饰,2014,8:12-17.

[14]林学军. 基于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体系研究[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景德镇 创意 螺旋 产业集群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