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左传》语言的修辞艺术] 左传的语言艺术

  摘要《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巨著。史书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画面,体现出中国古代史官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探讨《左传》语言的修辞艺术,并通过这些修辞方式去领悟古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关键词:《左传》 语言 修辞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巨著,它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画面,体现出中国古代史官高超的语言技巧,特别是在外交辞令的记录整理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充分展示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据初步统计,《左传》全书18万字中(不包括《春秋》经文),记录外交辞令的文字多达25000字左右,约占全书总字数的七分之一。唐人刘知己在评价《左传》语言时曾说:
  “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曲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左传》的语言委婉含蓄,讲究外交辞令的修饰之美,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所谓“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本文主要探讨《左传》语言的修辞艺术,并通过这些修辞方式去领悟古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一 委婉
  《左传》行人辞令大多婉转委曲,温文尔雅。有的正话反说,有的话中有话;有的表面谦卑,实却威严十足,有的柔软如棉,语意却刚硬无比。
  《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前,楚国大夫子玉派人来向晋军挑战:‘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明明是两军对垒、刀光剑影、生死未卜的战争,斗勃在辞令上却委婉说成“士戏”,用以“寓目”,对方回答也温文尔雅,栾枝用语委婉曲折,话锋藏而不露,语态谦恭和顺,“寡君闻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诘朝将见”。
  《昭公・十三年》,晋国主持召开盟会,制定各国向晋国朝贡的数额等次,子产为郑国承担过重的贡赋而在诸侯盟会上向晋国争辩。子产首先引用周朝古制: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按周朝制度,地位尊贵的公爵、侯爵国家,对周天子的贡赋重,地位虽低,但地外甸服之内的国家贡赋也重,这是古制。而郑国是伯爵国家,又不在甸服(古代在王畿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划,甸服区域内的国家,爵位低而贡赋重)之内,却要承担公、侯那样多的贡赋,这明显是违反古制欺负小国的行为。子产用“惧弗给也,敢以为请”(害怕不能满足数额,冒昧地为这件事提出请求)表明态度,委婉中又透露出强硬的成份,宽猛相济,刚柔相成。
  在《左传》中,像这一类貌似柔弱,但内中刚强的辞令还有很多,如:吕相绝秦、秦晋崤之战中的孟明对阳处父等等,均是十分精彩的外交辞令。这正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所说:
  “《左传》所记当时君臣的话,从容委曲,意味深长。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可谓恰到好处。这固然是当时风气如此,但不经《左传》著者的润饰工夫,也决不会那样在纸上活跃的。”
  二 用典
  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典故用的好,能使表达的内容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的不好,则会把表达的内容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左传》中,有大量的用典手法。在社交或外交场合,谈话双方为极力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或者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用赋诗或引诗的形式来间接表达。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末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据《十三经概论》记载:
  “《诗经》是辞赋衍变的枢纽,纵横家之所出。所谓‘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汉书・艺文志》论及“诗赋”时,则说: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士大夫熟读《诗经》是必备的能力,否则,不但被人嘲笑,还会因此有辱使命。从《左传》的记载来看,在外交活动中发生的吟诵《诗经》事件,共有数十起,涉及到63赋,这也充分说明了《诗经》同外交活动的密切关系。不少引用者往往把所要表达的主旨与诗中象征性的形象结合起来,增加权威性与说服力,而有些在外交场合不便直说的话借助于诗来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襄公・二十六年》,晋国趁卫献公赴盟之时拘禁了卫献公,从而引发了一场使各诸侯国震动的事件。齐景公和郑简公二人一同前往晋国为卫献公说情,因晋国贵为诸侯盟主,所以在不伤害晋平公的前提下,齐景公和郑简公的陪同大夫机敏地利用晋平公在宴会上吟诵《诗经》的时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两位诸侯前来的真实意图,并渴望得到圆满解决的愿望。为欢迎齐景公和郑简公的来访,晋平公按照春秋风行的惯例,吟诵《诗经・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意思是说喜乐的周王盛名美德,让群臣百姓享受上天的恩泽。诗中写周天子能安民用人,受天福禄,更推衍福禄由来,法祖训,通下情,意在称颂两位诸侯。此时,齐景公的陪同大夫国景子机敏地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借此回复一篇《诗经・小雅・寥萧》:“寥彼萧斯,零露渭兮。即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意思是说艾篙长大了,落地的露珠清澈透明。已然见到了君子,我的心里很愉悦。燕歌笑语声,是因为我有了安乐窝。这是表现贵族宴会的乐章,其意寄望于晋平公能够用兄弟的情谊对待各位诸侯。郑简公的陪同大夫子展则心领神会地续吟《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意思是说黑色的衣服最合体,破了,我又另制一件新衣!到你的宿舍来,回去,我给你吃的。这是借赞美郑武公好贤,能供给贤者以朝服、馆舍和美食,来恳请晋平公能够看在来访的齐郑两位诸侯的面子上,表现出盟主的风范,平和地解决拘禁卫献公这一事件。这两人的吟诵使得晋平公极为窘迫,晋平公的陪同大夫叔向此时出面,对二位诸侯的忠心表示了感谢。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吟诵《诗经》既可以自然地回应主人的问候,也可以巧妙地逼迫对方进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采用的是吟诵这种“软抗”手段,因此,使得对方难以大发雷霆,这就是吟诵《诗经》的好处之一。宴会之后,国景子又奉齐景公的命令私下找到叔向,认为“为臣执君”的举动是不符合盟主身份的作法。晋平公唯恐有失盟主的身份,便派叔向前往齐郑二诸侯处进行解释,说明了拘禁卫献公的理由。国景子听后即吟诵《诗经・辔之柔矣》:“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劝说晋君要像用柔软的笼头来控制刚烈的马一样来怀柔诸侯,以宽厚待诸侯,这样才能安抚诸侯,取信于诸侯。
  《成公・二年》,齐师战败,齐顷公无奈,派宾媚人出使晋国,进献宝物以求和,晋国却提出了苛刻无理的要求,“以萧同叔子为质”、“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即以齐侯的母亲萧同叔子入晋作为人质,并使齐国疆域之内的土地垅埂全部改为东西走向,以利晋军战车随时攻齐。宾媚人据“礼”力争,其中多处赋诗用典,指责晋侯,如用《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中的孝道思想,抨击晋侯欲拘萧同叔子作人质的不孝,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来说明齐国要遵先王之制而不改田垅方向,还用《诗经・商颂・长发》中的“布政优优,百禄是遒”,来说明为政要宽大和缓。
  另外,在鲁文公十三年,郑穆公宴请鲁文公;昭公元年,楚令尹宴享赵孟;襄公十四年,驹支应对范宣子;襄公十六年,穆叔出使晋国;襄公十九年,鲁季武子出使晋国;襄公二十四年,子产致信范宣子等篇章,均可见“行人”赋诗用典、文质彬彬的论辩。
  三 对偶
  《左传》在外交辞令中,还运用了大量而成功的对偶句,极大地增强了《左传》散文的文学性,促进了对偶艺术的发展,使《左传》的文字丰富工丽而又简洁凝练,整齐流畅而又气势如虹,散中有整,骈中有繁;运用对偶,既突出了重点,渲染了气氛,又很好地抒发了情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对偶在《左传》中的运用十分普遍。据统计,《左传》运用对偶的修辞方式,从字数上看,二字对有339处,三字对有383处,四字对有914处,五字对有222处,六字对有99处,七字对有73处,八字对有77处,九字对有43处,十字对有7处,十一字对有4处,十二字对有4处,十三字对有4处,十四字对有2处,十六字对、十七字对都出现2处。
  从意义上看,那些在意义上相似、相补或相衬的正对偶句有1264处,那些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反对俪辞有47处,那些在意义上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串对骈偶有3处,那些采用假借汉字字音、字义的方法,促成词语相对的借对,有7处。
  从格律韵律上看,《左传》也大量采用了骈行偶句,并且种类繁多,有工对(54处)、宽对(26处)、隔句对(138处),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排偶对。
  工对要求对仗工整严谨。不仅同类词语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语范畴越小,字面越对称,对仗就越工整。如:
  《昭公・十五年》:“长孤幼,养老疾。”
  《昭公・二十六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宽对,要求词性相同,但不必是同类别的词语相对。在《左传》中,宽对的应用非常普遍。如:
  《宣公・十二年》:“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某职贡,从其时命。”
  隔句对是指两两隔句对仗,也称为扇面对。
  《昭公・二十年》:“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
  “内宠之妾”与“外宠之臣”相对,“肆夺于市”与“僭令于鄙”相对。
  《襄公・二十六年》:“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
  “赏僭”与“刑滥”相对,“则惧及淫人”与“则惧及善人”相对。这种对仗方式更能增加对仗工整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显示出较强的韵律美。
  排偶对是在对偶中兼用排比的修辞格,即把对偶、排比两种辞格套用在一起,一气呵成,气势恢弘。如《成公・二年》:“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既是对偶句,又是排比句,历数“一代妖姬”夏姬的淫乱无耻、道德沦丧,语句气势磅礴,音韵铿锵。
  《成公・二年》:“逮鳏,救乏,赦罪,悉师。”运用排偶对,形成句式结构的完整对应,使得对偶句有十分规整的视觉形象。这种排偶对使不同辞格间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增强了对偶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综上,《左传》不仅是中国第一部详实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典范。其外交辞令委婉有力,刚柔相济,典雅优美,意蕴深厚,巧设辞令,据理力争,形成其独特的辞令美,在中国古代史学、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左传》语言的修辞艺术,对于了解当时各诸侯国战争、议和、结盟的真实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简洁博大的语言修辞特色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现当代文学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刘知己:《史通・申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 (唐)刘知己《史通・言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杜鹃,女,1965―,河南郑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汉语,工作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访问:左传 修辞 语言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