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在心底的声音【让诵读的声音回荡在语文课堂】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语文教学呼唤朗读。金木克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于一个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年代,一个感风云因而变色的年代。执教这一课文时,我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把握内容的粗略读,品味情感的想象读,超越文本的换位读,在“学生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中,感悟课文、感悟人生”(韩军语)。展示了一道亮丽的“读中学”风景线。
  片段一:粗略读,把握内容
  师: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生1: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师:文中哪一段写秋风破屋,你能朗诵一下吗?(齐诵)
  师:杜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建起的茅屋就被秋风席卷一空了,真是不幸啊!俗话说祸不单行,文中还写杜甫遭遇了哪些不幸呢?
  生2:茅草被小孩子抢走了。
  师:你能把茅草被抢的段落诵读一下吗?
  生3:屋子还没修好,晚上又下起了雨。
  生4:还下了一整夜的雨。
  师:你能把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段落诵读一下吗?我们再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再次走进杜甫的故事,好吗?
  自我评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泛读,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角色,提高了学生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思维。
  片段二:想象读,品味情感
  师:这一切都是秋风惹的祸/秋风没有想到/茅屋被风撕去封面以后/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这么/世世代代敞开着/至今这些裸露着的文字/还到处飞扬
  品一品这些飞扬的文字,你会发现:炼字是杜甫一生不懈的追求。
  你认为文中的哪一个字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话用得最妙?
  生:“卷”字用得好,写出了风之大。
  生:“洒”字用得好,写出了茅草之多。
  生:“飘转”用得好,写出了风之大。
  师:能找出直接描写诗人心情的词吗?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是含而不露的,你能否想象诗人在屋前的心情呢?在脑海里想象着狂风破屋的画面和诗人无奈焦急的来心情来读一读。(齐读)
  师:老师读第二段觉得“叹息”一词,看似平常,内涵丰富,你能结合上下文想象叹什么?
  生:感叹自己命之苦。
  生:感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生:感叹朝廷不重用他。
  师:面对不幸,换成你会怎样?会怨天尤人吗?请想象。杜甫是不幸的,于是写了这首诗以博得世人的同情,对吗?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哪一段最能表现他的伟大?齐读最后一段。这一段里有一个感叹词特别值得品味。是什么?“呜呼”同学们能否展开想象,杜甫此时应该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脸谱愤怒高兴悲伤痛恨向往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把这五种表情朗读在脸上?
  生:表情朗读。
  师: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表情自由朗读最后一段,读给同桌看。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忧国忧民。
  自我评价:苍白的讲解只是赶鸭子上架,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才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这个片段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充分想象的平台。在多向朗读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想象与自我展示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各自的潜能得到不断地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本文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片段三:换位读,超越文本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再去体验,请你化身为作者,读一读自己的诗。这时的你,一下子增加了34岁,而这34年中,你历尽坎坷,历尽沧桑,浸透全身的是身世之痛,家国之痛,你们全家在风雨淋漓中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何去何从无从得知。
  请体会,开始朗读。
  生:自由朗读。
  生:学生展示朗读。
  师:你们已经通过朗读触摸到这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灵魂吗?如果现在有一条时光隧道,如果杜甫地下有知,你会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生:杜甫,你好!你安息吧!我们老百姓现在的生活可好了。我们住的房子可舒服了。
  生:杜甫,我实在是佩服你啊!真正能做到不顾自己而胸怀天下,其实是多么不容易啊!与你相比,我们平常人是多么渺小啊!
  生:杜甫,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生:杜甫,你在地下还好吗?从此,你不必再担惊受怕,所有的苦难都已经过去了。
  师:老师也想说,感谢杜甫!您为我们浓缩了一段历史,又回放了一段历史。安史之乱的残局已成为史册中的败笔,和平的力量终会淡化硝烟的忧虑,和平的真谛终会走入人们的心灵。
  自我评价:本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朗读,口头表达,创新能力的多重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积极朗读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积极的思索之中穿插着学生抑郁悲凉的表情朗读,更能强化学生的视听感知,唤起他们的审美联想,使他们能够身同感受地理解作者,如此思读、记诵课文也就化难为易了。
  教后反思:本节课由于自我朗读能力有限,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朗读,点拨为辅。自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重视朗读,以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方式反复诵读。既有整段朗读,也有个别句子的着重朗读;既有声情并茂地诵读,也有无限沉痛的诵读。这些都与新课标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这些精神相吻合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让诵读使课堂更有活力,让诵读使学生更有个性,让语文课堂充满诵读的声音,从而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推荐访问:诵读 回荡 声音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