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线性教学初探_初中语文古典诗词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是按内容编排的,一些著名文学家的作品散落在各册书中,老师随册上,学生学到的诗词全是散点不易记住,且对著名文学家没有整体认识,只是支离破碎的诗歌背景、人物背景的介绍。针对此种情况,本人进行了改革,把属于一位文学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讲授,按写作时间、人物生平、人物思想变化等顺序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人的一些诗词,以期在学生心中扎下一些文学的积淀,我把这样一种教授诗词的做法称之为古典诗词的线性教学。
  一、产生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线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1.受到魏书生的“知识树”的启发
  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用树的形式来表示知识结构。但最终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知识树”本质上就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它是为实现某一学习目标而建立的所有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的知识框架,用形象直观的“知识树”来梳理知识结构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同有了指路灯,学生能从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学习的捷径,走向成功!因此,我的古典诗词的线性教学也是给学生一个层级知识框架,让学生有效学习。
  2.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什么是记忆呢?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和词典都这样说: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汉语中的“记忆”一词简洁地表明了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总是先有“记”再有“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把记忆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
  二、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线性教学范例
  以李清照为例,初中人教版语文收录了她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收录在七(上),《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收录在九(上)。这三首词代表了她不同的人生阶段阶。所以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讲了这三首词:
  1.第一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背景介绍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真是“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拥有世人的一切美好,幸福的家庭,有学识的父母,富足且有地位的生活,自身的聪慧美丽,真真羡煞旁人。所以,少女时期的作品应该更多地体现了这份自由与幸福。
  (2)少女时期其他的代表作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第二首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背景介绍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2)少妇时期的其他代表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第三首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背景介绍: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这样学生要背诵李清照的几首词,对李清照的生平、词作风格都有了了解,记忆李清照形成了线性记忆。又为他们的阅读写作充实了内容。这一点创新使得我的教学受益良多。如此这般,包括杜牧、刘禹锡、苏轼、李白、杜甫、王安石、范仲淹、柳宗元、韩愈、鲁迅等都如此授课。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推荐访问:初探 线性 古典诗词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