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摘要]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然而,世界经济仍处在多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困扰之下。各个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就是困扰之一。为此,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同时,利率也进入到加息通道,存款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日益趋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8-0071-03
  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在“保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各家银行的流动性情况较好。然而进入2010年后,随着我国CPI的持续走高以及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实际上已开始适度收紧货币供应量,收缩流动性。从2010年1月12日至今,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2次上调,目前已达到历史的高位。从2010年10月20日至今,存款利率已连续四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日益趋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影响其正常运营,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并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
  一、目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现状
  (一)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分析
  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又是我国内资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存贷比如果过低,将不利于银行利润的增长。但是,存贷比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用于放贷以外,还要预留一部分现金用于应付存款客户的提现和支付需求,预留的这部分资金如果少,有可能会使银行出现支付困难,引发银行业的“挤兑”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循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然而,进入2011年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家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存贷比超标的现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11年1-10月中资全国性中小银行存贷比已超过了80%,1月和2月甚至达到了85%,而同期的中资大型银行以及整个银行业存贷比保持在65%左右。全国性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在2011年的前10个月里,已远远超出了75%的监管红线,相对于大型银行来讲,流动性压力要大很多。
  (二)中小银行存款结构分析
  存款是立行之本,如果没有存款,银行的其他业务将无从谈起,吸收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其补充流动性的重要渠道。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投资渠道的增加,再加上我国长期存在的负利率现状,银行吸储难度在加大,储蓄搬家更频繁。由于中小银行成立时间较短,银行网点较少,中小银行的吸储能力比大型银行更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中小银行的存款中来源于单位的存款已超过70%,个人存款只占存款总额的20%左右,单位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约为26%左右。同期整个银行业的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6%左右。中小银行对单位存款的过度依赖以及定期存款占比较低的现状,不仅加大了银行资金管理的成本,同时也加剧了资金波动的可能,使银行经营极易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的损失。
  (三)中小银行贷款结构分析
  商业银行的贷款根据贷款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一般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工商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不足,其收回款项的期限短。流动性很强,风险较低;而中长期贷款一般在五年以上,最长可达到二三十年,其资产的流动性大大降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11年1-10月中小银行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结合上文对存款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小银行存在存贷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这有可能引发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四)中小银行贷款质量分析
  金融机构的贷款按风险可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称为不良贷款,后三类贷款之和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被称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在各类银行中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6%,城市商业银行为0.8%,大型银行是1.1%。和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较好。但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出口的衰减、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对于以中小企业为客户群的中小银行而言,如果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能过于大意。
  (五)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分析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吸收存款、同业拆入、向央行借款等方面,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在资金来源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中小银行的资金77%左右来源于吸收存款,10%左右来源于发行金融债券,同业往来拆人的资金占12%左有,向央行借款占1%左右。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对被动负债的存款过度依赖,对主动负债的筹资方式,如能够筹集中长期信贷资金的金融债券、解决短期流动性的同业拆借没有充分运用。进入2010年后,我国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导致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房地产、政府类项目等派生存款能力较强的贷款增势回落,再加上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营环境恶化,致使中小银行吸存困难,资金来源偏紧,流动性出现严重不足现象。   二、影响中小银行流动性的因素
  (一)中小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
  吸收存款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银行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的趋势明显,导致存贷款期限错配,短期资金安排长期使用问题严重。在市场向不利方面逆转的情况下,一旦客户集中大量提取存款,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使银行陷入流动性风险之中。
  (二)中小银行业务发展不均衡
  因成立时间较短、营业网点较少,我国中小银行目前无论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以企业客户为主,是典型的对公业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三大业务中,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相对成熟,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在整个银行的利润构成中,来源于中间业务的利润占比不到20%,显示出中小银行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这种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以及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现状,与存款活期化形成的现实矛盾,无疑将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中小银行主动负债能力弱
  从对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分析可以看出,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77%左右依靠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不能体现银行筹集资金的主动性,在存贷利差缩小和银行放贷额度压缩的情况下,大量的存款不仅不能带来超额的利润,反而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中小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可以筹集到中长期信贷资金,资金来源稳定。然而,中小银行通过金融债券筹集的资金仅占资金总来源的10%左右,迫使中小银行不得不短存长贷。同业拆借可以解决短期流动性不足问题,但受到中小银行自身信用以及持有债券规模的限制也不能充分应用。中小银行较弱的主动负债能力以及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在危机关头不能充分发挥中小银行自筹资金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小银行的发展埋下流动性风险。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中小银行的存款中,70%多的存款都来源于企业存款,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来源于居民储蓄的资金只占到20%左右。进入2011年后,受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老板跑路现象,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企业存款减少,贷款需求增加,这将加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三、中小银行应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工作,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2009年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2010年12月,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正式出台后,银监会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覆盖中外资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框架。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目标,中小银行应加强自身的流动性管理,达到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
  (一)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流动性风险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常常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交织在一起。而且,它具有极强的传导性,往往会因某个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而传导到其他银行、传导到整个银行体系甚至传导到世界去,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作为银行体系中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必须要增强流动性风险意识,否则不仅可能会使自己在流动性发生问题时“猝死”,而且还可能波及整个银行体系。中小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员工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形成对风险全员监控的氛围。
  (二)建立月度日均存贷款制度,严格遵守监管要求
  为了防范银行流动资金链条出现问题,我国通过《商业银行法》规定了75%的存贷比例上限,考核时间为月末和季末。有些银行为了月末、季末达到监管要求而不惜违规高息揽储;为了获取足够的利润,不惜忽视日常的流动性管理。为了加强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银监会要求银行业至少按季开展压力测试工作,并建立月度日均存贷款制度,实施日均存贷比的考核方法。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日子虽然更加难过,但也要严格遵守监管要求。
  (三)优化信贷结构,实现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
  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的长期化以及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重等问题异常严重。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中小银行应实行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每一笔资金来源和每一笔资金运用的监管,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实现期限搭配和资金规模搭配。在资金投放中做到客户分散、行业分散和时间分散,通过信贷结构的优化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四)改善负债结构,提升主动负债能力
  中小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显示出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资金来源在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不仅不能缓解,而且还会加剧风险。发行金融债券是主动负债,可以为银行筹措中长期信贷资金,可以缓解中小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去向期限错配问题,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中小银行应积极尝试发行金融债券。另外,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可以解决中小银行临时性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中小银行应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在与同业的交往中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提升在同业中的信用,提高从资金市场获取主动性负债的能力,改善负债结构。
  (五)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小银行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导致了银行业务发展的不均衡,在追逐利润的同时降低了资产的质量,加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过程中,也应有意识地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收人格局,降低中小银行的整体风险。
  [责任编辑:唐玉萍]

推荐访问:流动性 风险管理 危机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