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上好民族贫困地区党课】贫困地区民族专项计划

  【内容摘要】上好党课是时代的要求,意义重大!如何上好民族贫困地区党课,是摆在我们民族贫困地区党校教师或者说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堂好的党课需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并联系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用与群众交心谈心的态度授课,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课后还要及时了解学员的感受,查缺补漏“回头看”,巩固党课教育成果。
  【关 键 词】党课教育 民族贫困地区 创先争优 四群教育
  党课是党组织以授课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党课教育旨在教育广大党员忠实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培养和塑造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上好党课是时代的要求,意义重大!民族贫困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文化程度、语言文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的特殊性,开展党课教育更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上好民族贫困地区党课?是摆在我们民族贫困地区党校教师或者说党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建议用“三心”上好民族贫困地区党课。
  一、民族贫困地区上好党课的重要意义
  加强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党课教育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领导力,夯实党执政思想基础的需要。新形势下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首先党的政治主张要在党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党课教育的对象是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旨在教育广大党员忠实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正确处理好实现现阶段党的任务与党的最高理想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党的先进性。党课教育着力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广大民族贫困地区党员解开思想扣子,有利于基层党员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和各项主张,做到真信真懂,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党课教育是推动党的建设规范化,增强党建活力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党员流动性增强,基层党组织传统的组织结构、行政功能呈弱化趋势。适应新形势,如何很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网络优势,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会一课”是基层党组织活动制度,党课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定期参加党课,在接受党的思想理论的同时,也增强了党的意识,强化了组织观念。坚持党课教育制度,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和基层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
  加强民族贫困地区基层党课教育是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党员素质,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拓宽了党员党性锻炼的阵地,扩大了党员教育的舞台,给党员队伍注入了并将继续注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较大变化,特别是信息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课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党员教育工作和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通过党课教育这种载体,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民族贫困地区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形势下的民族贫困地区党课教育只能加强,决不能放松;民族贫困地区党员的素质只能提高,决不能降低。从实践中看,党课教育则是基层普通党员学习教育的有效机制。
  二、民族贫困地区党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上好党课是党员领导干部一项光荣的任务。民族贫困地区在开展“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四群教育”活动中,许多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讲党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受历史和环境影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基层党组织管理薄弱、党员队伍素质不齐、党员流动较大等原因,导致民族贫困地区党组织开展党课教育不规范,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党课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是党课教育形式化。民族贫困地区少数基层党组织对新的形势下党课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把上党课只是当作完成“三会一课”的简单任务,搞形式主义应付检查,没有认真考虑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党员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到村乡参加党课教育路程较远,不情愿参加组织活动,久而久之党组织活动形同虚设。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多数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外,在家的老党员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更不要说参加党课教育,党课教育形成“空壳”。一些基层组织管理散漫,没能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党课教育学习,开展党课教育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通盘考虑少,实施措施少,督促落实少,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一听说上级要来检查,就临时选定党课教育内容,临时指派讲课老师,临时召集人员听课,课堂教学松散,课后又不检查考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还有的地方甚至把党课与其它会议混为一谈,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把党课变成工作总结会、工作布置会。更有少数党组织,用业务学习取代党课。这样的党课教育,是很难收到应有效果的。
  二是党课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民族贫困地区的有些党组织,党课教育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党的知识、党的会议决定、社论、领导人讲话、上级有关方面的文件等。一些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文化程度较低,不念念报纸就讲不出什么内容。一些党支部书记身兼数职,根本没有精力认真准备党课。一些党务工作者不注意学习,只能老生常谈讲一些老掉牙的框框条条。严重脱离时代发展和党员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长期如此,势必在党员中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   三是党课教育理论缺乏针对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党务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各项决议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不是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而是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缺乏对本支部党员现状的了解和分析,缺少对党员思想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的解决,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失去了党课的针对性,从而失去了党课教育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一些党课授课者在山区却大谈特谈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听众缺乏共同语言,形如“对牛弹琴”,这样的党课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
  四是党课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单调。民族贫困地区党课教育方法依然是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讲课者“居高临下”,听课者处于从属的地位。讲课者“口干舌燥”,听课者“昏昏欲睡”,严肃有余,活泼不够。无形之中使讲课者与听课者之间产生了距离,行不成强烈的共鸣。更让人忧虑的是,还有少数基层党组织,根本就不知道怎样上党课,总是一年发放给每个党员一本党课参考书,让大家自学了事;或者一上党课就是单位领导做工作报告,听的人“食之无味”,不知所学为何。
  五是党课教育手段缺乏吸引力。目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党员对信息了解的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民族贫困地区的很多基层党组织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手段上;有些单位虽然电化设备投入不少,应用率却不高。有的基层党组织仅仅把党课教育当作完成“三会一课”的简单任务,由此出现只讲究举办党课的次数,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缺乏实效。
  三、“三心”上好民族贫困地区党课
  一堂好的党课需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并联系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用与群众交心谈心的态度授课,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效果。课后还要及时了解学员的感受,查缺补漏“回头看”,巩固党课教育成果。
  1.要精心备课
  笔者的体会是,精心准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如何精心准备党课?笔者的经验是“四备”。
  一“备”听众。上党课前,授课者要深入到民族贫困地区听课对象的工作圈、生产圈、生活圈、交际圈,了解、观察、分析听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疑难困惑。对民族贫困地区听众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我们的听众想听什么内容,想了解什么信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掌握这些情况后,授课人在备课时就可联系听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备课,这样的党课针对性强,听众才坐得住、听得进,入心入脑,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备”资料。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资料准备充分,其实就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因此,作为党课教员,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相关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众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准备些什么资料呢?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习俗,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正面典型案例,反面经验教训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材料。
  三“备”教案。心中理清了党课的脉络,还要把它写在纸上。一方面是有了讲课的“底气”,另一方面,党课教案才是党课教育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闻者足励。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既要介绍发达地区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民族贫困地区身边党员的具体事例,让党员学有标杆,赶有方向。
  四“备”教法。俗话说,到那只山唱什么歌。一节党课能否吸引住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讲授者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党课。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众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民族贫困地区党员文化程度一般较低,给他们上党课时可采用讲授辅导、参观讨论等方法;机关党员文化程度较高,授课时可采用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方法;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采取交流、座谈的方式。对象不同,方法各异,因材施教,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用心讲课
  领导干部上党课是一项十分严肃、政治性非常强的事情。要上好党课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不把党章学透、学深,做到熟记于心随手拈来,是上不好党课的。课堂就是剧场,讲台就是舞台,讲课人就是演员,听众就是观众。一场好戏需要有好的剧本,也要有好的演员。同理,一堂好的党课,既要有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内容,又需要授课者具有较高的讲课水平,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感染力。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两点:一是用真心打动和说服听众。要通过大量的正反事实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发生的身边的事例进行细致分析、论证说理,和听众说心里话、真心话,对学员的触动较大。二是用真情感动听众。如我以《继承光荣传统,争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给永仁县猛虎乡么苴地村上的一堂党课。用了我自己编发的“共产党,真伟大,农民当家作主啦。种田免税乐哈哈,合作医疗笑脸挂,养老保险顶呱呱,住房电器现代化,村庄秀美人人夸,幸福生活就像花!”红色短信说起,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大改善。为了让农村党员听得懂、乐接受,我用地道的永仁方言讲课,通过摆事实、举实例、讲道理,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地说明、强调党员对党要心存感恩,必须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争取做一名合格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营造课堂氛围,我还与党员进行课间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要注意,如果上党课把会场搞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胡吹乱侃一气,那不是上党课,那是开文娱生活会。党课不应追求这种效果,应追求严肃、认真、庄重,思想上有提高,心灵上有净化的效果,不能片面地追求全场轰动。上党课也不能过于严肃,不能死水一潭。讲课人语言要幽默,恰如其分。上党课的同志要有气度,有风格。这种气度不是扭扭捏捏,也不是张扬,不是尽情挥洒,但也不要过于紧张,让人看了不舒服。在语言上要表达准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民族贫困地区尽量讲方言,不要使用蹩脚的普通话。服饰也应注意,要大大方方,穿着得体。党课材料,要熟记于心,要有稿子,但不要照本宣科地读稿子。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听众心理,注意讲者与听者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通俗易懂,举的例子要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来自群众所见所闻。一定要力戒照本宣科、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的讲课方式,让人听了,使人昏昏欲睡。善于用群众的实践经验来教育引导群众,用群众身边的事来启发教育群众,深入浅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党课教育,注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党员教育。
  还有一个事项是时间问题。一个党课专题不能讲太短或太长时间。每次党课一般安排2学时,一个学时45分钟,两个学时掌握在1个半小时的时间左右。因为要讲的内容还是很多,时间短了,一个小时多点儿的,只能照本宣科一下,属于敷衍塞责,突出不了主题,根本无法把党课内容讲解透彻。大多数听众能承受的极限似乎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时间长了,厌倦的反应就多了,打哈欠的,频频看表的,左顾右盼的,就会多起来。所以一个半小时笔者认为是恰当的时间。那讲不完怎么办?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授课人要舍得舍去,有些内容可以让听众课后自己去了解。
  3.要真心“补课”
  有人问,党课需要补课吗?回答是肯定。笔者认为,不仅要为没有参加党课教育的党员补课,还要为参加了党课教育的党员补课。
  党课制度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织生活制度。高质量的党课教育,是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的客观需求。笔者认为,民族贫困地区的党课教育要做到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落实,必须有相应的考勤登记和补课制度。每次上党课,党员都应参加,对缺课者,应查明原因;对无故不参加党课教育者,要批评教育;对缺课党员,应及时由授课人或其他党员给予补课,确实做到不留死角。
  课后“补课”是上好党课的继续和深化。要注意抓住三个方面进行辅导:一是抓住党员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二是抓住党员讨论中争论较大的问题进行辅导;三是针对某些模糊认识进行辅导。对不能正常参加学习的年老体弱、产假、有病党员,采取上门送学、结对帮学、邮寄学习资料、开辟网上课堂等形式组织学习培训。

推荐访问:党课 贫困地区 上好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