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临床评分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价值_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简单临床评分(simple clinical score,SCS)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抢救室的655例危重症患者,通过分析SCS评分与患者实际结局的关系,以及SCS各项指标与死亡风险的相关关系,评估在急诊抢救室使用SCS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结果 655例患者中,SCS评分越高者,死亡危险率越高,不同分值的SCS评分分组之间的死亡危险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 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CS scoring system in emergency departmentREN Yi, SHAO Dan—bing, LIU Hong—mei, ZHANG Wei, XU Bao—hua, TANG Wen—jie, QIAN Jian, YANG Zhi—zhou, SUN Bao—di, SUN Lin, NIE Shi—nan. Emergency Department,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Nanjing 21000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NIE Shi—nan , Email:shn_nie@sina.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simple clinical score(SCS)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655 patients with critically illness admitted from July 1, 2011 through August 31, 2011 were enroll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CS in emergency rescue room b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factor of SCS and the risk of death.Results The higher SCS, the higher hazard ratio for death. Differences in the hazard ratio for death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scores of SC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 [1],对死亡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以阻止病情恶化[2],是急诊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简单临床评分(simple clinical score,SCS)是由爱尔兰学者Kellett和Deane[3]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仅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一种预测病情预后的指标。该评分系统通过年龄、收缩压、体温等14项临床中简单、易得的指标评分,得出SCS评分,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它的优点在于:参数易获得性、资料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评估预后时不受疾病诊断的影响。该评分系统在国内急诊科目前尚未普遍应用,文献也鲜有报道。考虑到国内外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谱的地区差异,本研究对2011年7—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655例危重症患者,按SCS评分系统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SCS评分,将患者危险程度分为5组[3],比较各组死亡危险率,并且将每项评分标准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从而探讨SCS评分系统在国内急诊抢救室的使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抢救室于20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收治的978例急危重症患者,排除小于14岁患者、非危重症病例、抢救室滞留小于2 h病例及院外死亡病例,入选患者655例。其中男性434例,女性221例;最小14岁,最大95岁。
  1.2 方法
  采集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第一个24 h内的各项指标,并根据SCS评分标准得出评分。将每位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搏、体温、呼吸频率、外周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糖尿病、非中毒性昏迷或药物过量、精神异常(没有以下情况:昏迷、中毒或药物过量、年龄大于50岁)、新出现的卒中、需要家庭护理和原有疾病需要部分时间卧床在家,这14项指标,根据SCS评分标准评分,见表1。所有患者追踪观察到出院,记录在医院救治期间的病死率,对病情恶化预后差且要求自动出院患者视为死亡病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给出各类别的例数及相应的百分比,用χ2检验来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价SCS评分中各项指标与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以 P [3]。SCS评分分布情况及各组病死率见表2。
  2.2 SCS中各指标不同类别死亡情况
  研究发现,“年龄、脉搏、收缩压、呼吸频率、脉氧、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糖尿病、昏迷、精神异常、新出现的卒中、原有慢性病需要部分时间卧床在家”这12项指标,在各组间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1.152,昏迷 OR =1.412,脉搏 OR =1.010,收缩压 OR =1.006,呼吸频率 OR =1.039,说明高龄、糖尿病、昏迷、脉搏增快、收缩压低、呼吸急促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较其他患者显著增高,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3 讨论
  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急诊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量患者涌入急诊科,“急诊科拥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5—6]。急诊医学疾病谱非常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在我国,受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大量非急诊患者到急诊科就诊,占据大量急诊资源,增加了急诊工作的复杂性[7]。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对急诊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相关的急诊分诊系统,但是其等级判断缺乏客观及量化的标准[8]。传统意义上的内外科分诊制度难以科学和充分的利用医生资源[9]。因此,简单、易行、客观合理的急诊评分系统对于急诊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危重症严重程度评价系统已广泛被国内外的急危重症专业医师接受并采用,成为危重症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一个常用工具,便于优化急诊流程,合理协调各种救援力量,使救援效果达到最优化[10]。
  简单临床评分(SCS)内容简单,搜集方便,可在急诊系统中快速进行分析,孟新科[11]认为,SCS评分能够快速、准确地区分患者是否会立即死亡的高危险性和低危险性,以及30 d内是否死亡的危险性,因此,可以用来对急诊患者的预后做一个前瞻性分析。本研究显示,SCS评分与患者病死率的对比关系与Kellett和Deane[3]的研究的不同分组间病死率相符合,可作为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分级的指标,提示医护人员对不同危险等级的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统计发现,年龄、糖尿病、昏迷、脉搏、收缩压、呼吸频率,这6项与患者病死率相关性尤为明显,说明这些因素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影响较为突出,在急诊工作中,当发现这些因素评分较高时,应当优先采取干预措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当然,SCS评分系统也有一定局限性。笔者也在研究中发现,即使是评分较低的患者,也存在个别死亡病例,例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破裂”等病例,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猝死,但早期评估的SCS评分均较低,不能在早期根据评分进行预警。这提示,很多危重患者在发病初期,因评估指标大体正常,评分较低,若完全按照SCS评分分诊,可能将危重患者误判断为病情较轻的患者,从而导致延误病情,甚而可能因此产生医疗纠纷。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各地疾病谱及人种差异,SCS评分系统的每一项指标在不同地域将会出现不同的权重及相关系数。
  综上所述,SCS评分适用于急诊科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分析,提示医护人员发现潜在风险病例,早期对不同危险程度患者区别进行干预,指导抢救,有利于改善急危重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急诊医疗工作流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进行医疗质量监控[9]。但它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笔者也将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oldhill DR, Worthington L, Mulcahy A, et al. The patient—at—risk team: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seriously ill ward patients[J]. Anaesthesia,1999,54(9): 853—60.   [2]陈锐, 黄英华, 杨进, 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 1318—1319.
  [3]Kellett J, Deane B. The simple clinical score predicts mortality for 30 days after admission to an acute medical unit[J]. QJM,2006,99(11): 771—781.
  [4]Kellett J, Rasool S. The prediction of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 by electrocardiogram (ECG) dispersion mapping compared with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scores——A pilot study[J]. Eur J Intern Med,2011,22(4): 394—398.
  [5]于学忠, 徐腾达. 急诊系统会崩溃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0): 1013.
  [6]王肖, 徐腾达, 尹文, 等. 急诊拥挤度评估与预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 20(10): 1023—1026.
  [7]许宝华, 杨国斌, 孙海晨,等. 再造新型急诊医疗服务流程的研究和实践[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2): 1110—1112.
  [8]孙红, 绳宇, 周文华. 急诊分诊标准探讨[J]. 护理研究,2007,21(10): 2709—2710.
  [9]王与荣, 孙海晨, 申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运行模式与安全管理的做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22(5): 522—524.
  [10]Baker MS. Creating order from chaos: part Ⅱ: tactical planning for mass casualty and disaster response at definitive care facilities[J]. Mil Med,2007,172(3): 237—43.
  [11]孟新科. 急危重症评分——评价、预测、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42.
  (收稿日期:2012—06—23)
  (本文编辑:郑辛甜)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22
  基金项目:南京军区人才培养“122工程”项目基金(JQZD 200905);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2011030)
  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南京大学医学院
  通信作者:聂时南,Email:shn_nie@sina.com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9月第21卷第9期Chin J Emerg Med,September 2012,Vol.21,No.9
  P1012—1015

推荐访问:急诊 抢救 临床 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