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奢包市场_汽车后市场的商机

  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让全球瞩目。   “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所占份额,1998年不到1%,2010年这一数据为10%,12年间增长了10倍。在接下来的5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将高速增长。”3月,2012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对这一问题有以上论述。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汽车),占全球份额的28%。而麦肯锡预计,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达到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是奢侈品品牌商的必争之地。在欧美地区市场日渐饱和、购买力下降的背景下,甚至有人说:“中国人拯救了世界的奢侈品品牌。”
  中国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上的超凡表现,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奢侈品包装企业也能从中更好地获利?
  这是一个看似符合逻辑且容易联想的命题,因此也常常被媒体误读。叩问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奢侈品包装是由中国企业供应的?事实上,与奢侈品市场的活力四射相比,中国奢侈品包装行业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位受访对象的观察结论是:“我国确实是奢侈品及包装的主要消费市场,但高端的奢侈品包装基本还是由国外的包装企业垄断。”
  “目前我国包装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还是表现在成本方面,但相较于成本,奢侈品品牌商显然更关心如何通过包装来体现价值、提升品牌。”一家受访企业认为:“奢侈品包装与普通包装相比,具有‘质高量低’的特点。”“质高”不难理解,许多奢侈品品牌都以“严苛的品质标准”闻名于世,表现在包装方面,哪怕是并不起眼的一个小瑕疵,也往往会成为造成退货的关键问题。这对包装供应商的质量管控及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许多包装企业不敢轻易涉足。而在“量”的方面,奢侈品之所以奢侈,就在于小众化的经营策略,在于其只满足“塔尖那部分人”的需求,这就注定了奢侈品不会进行规模化、大批量的生产。由此,奢侈品包装的订单也往往偏小。对于许多在“质”上占优的大型包装生产企业而言,仅凭这部分订单是无法满足其产能需求的,因此这也是许多大型包装企业仅将奢侈品包装视为自身生产能力的象征,而不会将其作为主营业务的重要原因。
  关于奢侈品包装业务的利润水平问题,由于奢侈品包装涉及的细分领域众多,情况各有不同,仅从纸包装领域来看,“比大多数包装的利润要高,但与高档烟包、酒包等业务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烟包、酒包业务的批量大、活源稳定,因此在那些有能力承接奢侈品包装业务的烟包、酒包生产企业心中,奢侈品包装的吸引力还要再打折扣。
  观望者众,真正有胆量、有实力、有兴趣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却比较少。这一点在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上也有体现。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针对奢侈品包装的专业展会,能受邀参加的包装企业,大多在奢侈品包装领域有所建树和经验。但仔细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定位,大多游走于普通包装和奢侈品包装之间,真正明确以奢侈品包装为主营业务、全心为奢侈品品牌商服务的包装企业,寥寥无几。专业化和专注程度不足,使得企业难以对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整个行业都略显“心不在焉”的状态中,加之在材料研发和创意设计上的“天生短板”,国内包装企业在奢侈品包装领域的国际竞逐中处于劣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奢侈品基本都是舶来品,中国没有自己的奢侈品文化。”一位受访对象指出,奢侈品包装归根结底是为奢侈品服务的,要体现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等因素。从这一角度考量,我们更能体会国内企业在奢侈品包装市场“掘金”的不易。
  前路似乎困难重重。但跳脱出“奢侈品包装”这个本身就有些语焉不详的概念,我们不妨重新认识其对国内包装企业的意义所在。正如一位受访企业所言:“在为奢侈品品牌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涉及品牌理解、创意设计、工艺研发、品质管控等各个环节。从长远来看,这种能力的培育远比获取订单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国内品牌的逐步崛起,国内市场对创新、环保、高附加值包装的需求正与日剧增,那些曾为顶级奢侈品服务过的包装企业,无疑将掌握更强的市场话语权。
  努力的方向依然一致,目标却可以有所调整。在对奢侈品包装市场进行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包装企业不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接触奢侈品包装业务,苦练内功,加强能力提升。那么,奢侈品包装业务即使不能成为企业未来的强劲增长点,却依然可以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练兵场。

推荐访问:掘金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