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课程下的“绿色生态课堂” 绿色生态的含义

  摘 要:构建“绿色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依靠“汗水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师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益低下的弊端,违背了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条件下,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变化深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历史命题。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必须要切准时代脉搏,认真理会课改理念,创新教学,优化过程,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坚持少讲精讲、启迪思维、还教于学,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起点;落实勤练精练,培养能力、提高效益,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归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彰显政治教学效益。
  关键词:新课程;绿色;生态;课堂
  “绿色生态课堂”,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产生最大的发展效益的课堂,是弘扬个性自由、尊重个体发展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如肖川先生所说,“绿色生态课堂”就是“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就如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倡导的“理想课堂”那样。打造“绿色生态课堂”,不是现代教育的发明,《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就是打造“绿色生态课堂”的典型。
  一、反思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负担过重,效益低下
  “传道、授业、解惑”,一直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传统“标准照”。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累倒了教师自己,更束缚了那些求知若渴的幼小心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一直高度紧张地边听边记;课外除了整理复习笔记,还得做大量的练习题以检测巩固书本知识。当然,课堂之外老师也不能闲着,除了备课还得详细批改作业,绞尽脑汁弄出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学生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根本没有时间独立自主地思考;课后还得做许多练习题,没有时间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老师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想尽办法占用自习课时间、非高考科目课时
  间,直至用完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但用一个“累”字概括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在是最恰当不过了。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且相当抽象而又不易理解的特点,让几乎所有的政治老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累”字在政治教学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听课时只专注于记老师讲的结论,根本不会注意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严重依赖于教材和老师讲解的结论。这样,一旦遇到一些稍微灵活、新颖的题目便无所适从,更不用说面对日益创新的高考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课改前也许还行得通,能考出一些分数来体现“汗水精神”的效果。
  那么,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今天,学生必修课程进一步增加,单科内容也更加丰富,各科都需要落实必修时间,在各学科的平均课时更加有限的情形下,我们再坚持这样的“汗水精神”,恐怕换来的就只有“泪水结晶”。事实证明,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新课程改革恰恰给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打造“绿色生态课堂”,才能真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
  效益。
  二、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精讲精练,还教于学
  笔者高中时的地理老师上课与众不同。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或者是评讲试卷,他在每堂课上的讲授时间从来不会超过15分钟。每堂课看似大量的时间是学生在自主安排,实际上由于老师讲得很少很精,甚至有些地方老师故意不讲,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悬念,这就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觉不自觉地去探究它,直至水落石出。所以,我们班同学的地理知识非常扎实,地理学习能力非常强,每次考试地理成绩总是遥遥领先,高考时我们班也因地理成绩优异,绝大部分同学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一现象对我的课改教学大有启发,也符合今天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时代趋势。
  1.坚持少讲精讲、启迪思维、还教于学,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起点
  少讲精讲并不是老师就可以偷懒休息,事实上,这对老师在课外准备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少讲精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望,另一方面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条件下,政治课的周课时是2节,一学期最多40节,这还包括放假、考试等耽搁的时间。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经济学》等都是用一学年的时间来教学。但新课程把《经济生活》等压缩在了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内,如果再如以往的那样去面面俱到,一个知识点一讲就是半节课甚至一节课,那我们不仅完不成教学内容,更无暇顾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现实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根据自己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确定重难点,确定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确定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该反复讲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每堂课的讲课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半。老师讲得太多,一方面可能让学生养成依赖习惯,另一方面老师把学生的时间全部占了,学生也就没有时间思考探究问题了。现在的学生,由于信息时代到来而带来的各种便利,使他们的视野本来就非常开阔。有些书本知识他们课前已经懂得,而我们老师还未必知道。所以,我们应该放心、放手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即便是为了“传道、授业”,也得改变思路和方法,没必要、也不能再满堂灌了。
  2.落实勤练精练、培养能力、提高效益,是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归宿
  “考考考,老师手中的法宝。”这句话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练习检测的重要性,但蕴含着更多的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奈。那么,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学还需不需要考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没找到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之前,高考肯定不会被废   除,我们还得面对高考。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高考试题,我们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平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适应高考的强化练习来“练兵”。实践证明,必要的强化训练,始终是让学生最终通过高考选拔,成为所谓“人才”的必经途径。所以,高考前的若干次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成“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
  练习可分为课堂之中的练习和课后练习。就课堂练习而言,老师最好每堂课讲授不超过一半的时间,剩下的另一半课堂教学时间,用来要求学生迅速消化、吸收当堂课的内容,并做10分钟左右的书面练习题,以巩固、检测当堂内容。练习题需要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教师要善于在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设问,多准备一些富于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但同时也要让所选材料和所设之问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甚至,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把以往在此知识点上出现过的高考题目,再现或根据学生实际变通一下再
  现,使学生觉得高考题也并不神秘莫测。有一本叫《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资料汇编,几乎把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甚至调考模拟题都进行了整理归类,学生也很喜欢这本资料。但笔者认为,学生仅是为做题而做题,根本没让此书充分发挥其功效。作为高考题或调考题,往往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于刚接触新知识,其归纳概括能力还不强,如果贸然就去选择这样的练习题来做,可能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影响。
  我们知道,记忆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想使知识经久不忘,就要在还没遗忘之前,不断地去巩固、强化记忆,直至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痕,之后就不会轻易地忘记了。我们若要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后的巩固强化练习自然必不可少。俗话说得好:“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政治学习也是如此,单靠课堂学习和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做适度的强化练习来巩固。课后的练习题,可以以章节为段出一套,也可以以星期为段出一套,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不管怎样安排,都要求我们教师精心准备,不能无谓地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要随随便便抓一套题就拿给学生练,这既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成了名副其实的“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没”了。
  总之,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都要有针对性,并注意探究效果。要讲究“精”,“题海战术”只会适得其反。在通过训练来探究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探究能力和运用能力,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切准不断变化的时代脉搏,认真理会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创新教学,优化过程,构建“绿色生态课堂”,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彰显政治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中学)

推荐访问:新课程 构建 课堂 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