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婚:从少年到白头,不负岁月不负卿】君愿不负卿,携手共白头

  70年代,结婚那一天  当晋美老师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婚礼,也仿佛就在昨天。1978年,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他们的婚礼会是怎样的,我非常有兴趣地听晋美老师慢慢聊来。
  “我们1978年结婚,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我们的婚礼也算是很隆重了。我们在我家里举行了一个约200人的藏式婚礼。”
  一大早,6点钟,天刚蒙蒙亮,晋美老师家的表舅、姐夫等一行5人就去新娘家迎接新娘,迎亲的时候,迎亲队伍必须带上哈达,会给新娘送上一套从头到脚一身新的藏式服装服饰,还会给新娘的母亲带去羊毛邦典,那是对新娘母亲哺育之恩的谢意和敬意。而新郎那天,就在家里等着新娘被迎娶回来。
  新娘家也派出3个人来陪伴新娘,与迎亲队伍共8人一起来到新郎晋美家,其余人员随后再到。
  一大家子人就坐在院子里,院子门口的地上用白色粉末绘着硕大的“吉祥”和“雍仲”图案,代表着吉祥和丰收。一幅唐卡画像挂在家里大厅的中央,院子里鲜艳的藏式家具上摆放着糖果、干果和各种藏式点心。当新娘迎娶进门后,新郎晋美为新娘扎西插上彩箭,表示从此以后,新娘就正式成为新郎的人了。父母和亲人们都落座之后,这个时候,司仪开始主持婚礼,首先晋美的姐姐先为父母和新人献上酥油茶,然后再上切玛,在司仪的安排下,新郎用左手的无名指将青稞酒向着天弹指三次,新娘则用右手的无名指将青稞酒对着天弹指三次,代表着佛祖保佑,吉祥如意,祈福丰收的意思。
  在举行这一切仪式时,会有一位喇嘛在另一间房间里念经,为新人的新家庭祈福。从上午开始,一直到中午,喇嘛会一直诵经。而仪式也照常进行。
  在礼仪进行完后,新人开始向在场的宾客一个个敬酒表示感谢,按照领导职位的高低,按照长辈年龄的高低,向一位位领导及长辈敬献青稞酒。
  敬完酒后,厨房开始上人参果饭,上小麦做的粥,再向来客献上酥油茶,众位来宾开始向一对新人及新人父母献上哈达,可以想见晋美和扎西被洁白的哈达遮住脸的样子,那也是一场欢闹的景象。
  然后当所有的仪式都完成后,宾客就开始唱起了藏戏,自娱自乐地弹起了六弦琴,跳起了藏式踢踏舞,顿时婚礼现场变成了歌舞的海洋,这一群能歌善舞的人们,喝到高兴处纷纷为新人高歌一曲,以示祝福。
  有关那个年代的结婚记忆
  尽管婚礼当天非常隆重,可是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晋美老师和扎西阿姨的婚礼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当时的结婚证上没有照片,我们在他们家里,看到了那张发黄的结婚证书。
  他们两人的第一次合影,是结婚后一次在日喀则旅游时的照片。而第一张有着结婚意义的照片,是在1980年晋美去北京大学学习,扎西去看他时,两人在北京穿婚纱照的合影,那张照片才是两人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结婚照。那时距离他们两人结婚已有一年多了。
  虽然结婚那天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可是那天对于两^来说,依然是非常难忘的一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晋美除了家里给新娘准备的藏式服饰外什么都没送给扎西,而扎西也没有任何信物留给晋美。可是对于这对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互换信物这些东西都觉得不重要,两人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过日子时的点点滴滴。自此后的婚姻,风风雨雨,恩恩爱爱,和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有着他们酸甜苦辣的记忆。
  旅游结婚,在当年来说,两人想都没有想过,而他们这次参加2012西藏圣地婚礼,晋美老师说:“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做着旅游工作的人来说,能在结婚34年时,参加旅游局主办的这场圣地婚礼,真的是非常有意义。”
  他们的婚姻经历着时间的考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再也不是一个童话。

推荐访问:不负 白头 岁月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