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三文鱼保护地”的环保实验课]三文鱼多少钱一斤

  波特兰的雨季给人一种“忧郁”的气息,天空总是阴着,总有下不完的雨,让人没有心情出门,只想窝在家里。所以趁着雨季没来,总寻思找地方玩玩。我们学校特别好组织户外活动,开学后的一个月,老师就带我们到波特兰的郊区,开展跟三文鱼有关的实验课——这是10年级不可或缺的一课。
  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三文鱼。早上,我们从学校出发,凄凉的是学校没有派校车,而是老师开车带我们自行前往。从学校到“三文鱼的故乡”郊区深山里面,要开将近一个半小时。刚上车的前半小时,几个同学还很有精神地聊着天,后来,大家全都七倒八歪地睡着了。等醒来时,已经置身于山沟沟里的“三文鱼保护地”了。
  下车之后,还要步行一段才能到目的地,波特兰市三文鱼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待我们了。他们带了些测试工具,我们被分为4个组,大家要轮流做4个不同的实验。我所在的组第一项是测量三文鱼生存的水温和水质,带领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先生。他不急不慢地把试验工具拿出来,又慢悠悠地掏出几张纸朗读注意事项。我们看着直着急,但他倒安之若素。当他说出“你们可以开始做实验了”的那一刻,我们都有一种解放的感觉。
  其实,这个实验没什么复杂性,就是到河里取一点水样,然后用测纸测出颜色,对比样本就能知道水质干不干净。而水温用一种专门的温度计就能测出了。虽然实验看着简单,但是做实验过程中倒有不少“意外之喜”。
  那天,我穿了一件兜儿有点浅的外套,把手机顺手放在里面。做实验的时候,我特别积极,自告奋勇拿着试管到河里去盛水。这时,刚买了不到一个月的三星Galaxy S III就在我不知情的状况下溜到了河里。实验快结束了,我想看看时间,才发现手机失踪了。一眼瞥向河水,发现手机平静地躺在河底。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冲过去捡手机,而是觉得这“大理石白”的手机在水里还挺漂亮的,愣愣瞧了好一会儿才去把手机捡出来。本来以为这下完了,手机又将报废了,没想到它没毛病仍然开着机,我们组的几个人都特别惊奇,连那个慢性子的老先生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放手机在这个兜儿里了,这应该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二项是寻找三文鱼。除了餐桌上美味的三文鱼片,我从没见过活的三文鱼。带领我们寻找三文鱼的工作人员是个中年妇女,矮小的个子,瘦瘦的身躯,但是身手敏捷,我立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精灵。“小精灵”先带我们穿过一杂草丛生的森林地带,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跳过躺倒在地上的树,钻过一个又一个障碍物,最终到达一条特别普通的小溪边。
  我们开始认真搜索,很快就能看到腥红色的三文鱼了。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了一副专门看三文鱼的眼镜,戴上之后再看,发现它们浑身血肉模糊,内脏近乎腐烂。据说这些可怜的东西用最后的力气完成排卵,然后公鱼和母鱼就双双“西去”了。
  在这条小溪里,我们见到几条已经奄奄一息的鱼在水里扑腾着,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就这样带着几分伤感,第二项实验结束了。当我们问“小精灵”三文鱼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时候,她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微笑,说特别谢谢我们的好奇。当时,大家如果没猜错的话,吃完饭我们的实验应该就是了解三文鱼的一生。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小精灵”的笑大概齐是坏笑。
  看完三文鱼,我们还要跨过小溪、穿越森林折回去。路上,我们遇到了带我们来的老师凯文先生——我心目中最可爱的“萌爷爷”。他双手插在口袋里,带着招牌式的微笑,迷茫地说了句:“我不知道怎么走了。”当时我们的笑点全部被戳中,“扑哧”一声全乐开了。萌爷爷不好意思地又说了句:“我跟在你们后面,咱们现在回去吃午饭。”当我们组回到集合地的时候,其他组已经吃上了。坐在河边,阳光打在身上格外舒服,与刚才森林中的阴冷形成了强烈对比。
  吃过中午饭,我们组直奔去做第三项实验。这一组其实没有什么可实验,工作人员是个小迷瞪眼的老爷爷,分不清他眼睛是睁是闭。在他的讲话当中,我们不止一次地认为他已经睡着了,奇迹是他虽然困得不行却还能跟我们正常讲话。他让我们各自找个喜欢的地方坐下,然后开始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介绍。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早没有了开始时强烈的对“三文鱼一生”的求知欲了。大家东张西望,恨不得有点什么能让自己注意力分散分散,心里默默期盼眼前这老爷子的讲话赶紧结束吧。
  虽然听得不是特别认真,但是三文鱼一生我们也大概清楚了:三文鱼生于淡水的急流中,寿命一般为4年,在产卵之后会立即死亡。每一条雌鱼能够产下大约4000个左右的鱼卵,但是大量的鱼卵会被其他的鱼类和鸟类吃掉。有幸存活的鱼卵在石头下熬过冬天,发育成幼鱼。春天来临的时候,幼鱼会顺流而下,进入淡水湖,然后在那里待上将近1年的时间,最后进入大海,概率只有四分之一。大海中,它们历经各种艰险,4年之后成长为3公斤左右的三文鱼。之后,这些不怕死的三文鱼又要准备收拾收拾开始回家的旅程了。为什么会这样?谁也不知道,这种深入的问题估计只有科学家去研究了。再次进入湖泊时,它们停止进食,沿着河逆流而上,重返家园的路途几乎耗费了它们所有的体力。穿越急流时,有些命不好的鱼还可能会跳到岸上,变成其他动物的美食,还有的没游到目的地就死了。所剩无几的三文鱼回到家乡之后,银白色的身体变成了腥红色,这是血管爆裂所致。到达后,它们产完卵,用砂砾把鱼卵覆盖上,公鱼母鱼就同归于尽了,尸体腐烂后将会变成幼鱼的食物。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的生命轨迹有点凄凉和血腥。
  第四项是寻找幼鱼的食物。我们两人一组拿着一个老大的网,换上雨靴到河里捞鱼食。听着可能没什么,但是你要亲自下到水里,才能感受到河水是多么地凉!隔着雨靴都能冰到骨头,更何况还要将手伸到河里,把石头搬开,好让压在石头下的一些食物漂到大网里。在水里坚持了十几分钟,工作人员让我们上岸,把收获的食物放到盆里。瞬间,一盆清水就变得格外浑浊。然后他给我们一个可以吸水中虫子的高级工具和一本类似于水虫大全的书,让我们自己认真地看,把虫子从盆里吸出来,再翻看那本大全,找出这种虫子的名字。比一比两个小组,看哪个组找得多。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感觉,这个工作人员在“耍”我们,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改变这个想法。这项实验完全可以叫“自生自灭”实验,总归就是不停地做,做到下课时间这个实验就可以结束。
  这一天我们就在三文鱼保护地折腾,最后我们回到刚来时与三文鱼协会的工作人员见面的地方。大家围成一个圈,三文鱼协会的总负责人开始总结演讲。怎么说呢,她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保护三文鱼,三文鱼是珍贵的,以后会越来越少,从自身做起,少吃,呼吁身边的人少吃,让三文鱼在大自然自生自灭。
  她说完之后要求我们每个人要谈谈自己一天的感受。我因为词穷,只好讲以后一定会少吃三文鱼,因为三文鱼太可怜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也不是三文鱼,所以吃的是真不多,当然也就实话实说了。
  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后,学校突然想到还没有写感谢信给三文鱼保护协会,就让我们赶紧分为4个组,一组写一份,签上自己的名字,给人家寄过去。有意思的是,没有一个同学记得那个小迷瞪眼老爷爷的名字,而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
  我眼中的三文鱼是有勇敢和牺牲精神的“二货”,它的一生要克服无数困难追求生存空间,经历了种种危险,又逆游而上回到家乡产卵,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它确实令我们感动,它的一生有明确的成长主线和最后的宿命,不顾各种阻挠艰难地游来游去,从小溪到湖水到大海再回归小溪,很多人说它的一生真是太危险和太悲壮了。
  人类肯定不知道三文鱼一生中的幸福是什么。它自己知道吗?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推荐访问:三文鱼 在美国 实验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