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什么去法国绘画 徐悲鸿绘画的笔墨探究

  [摘要]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良,始终坚持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语言,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花鸟动物画、山水画。很少有传统型国画家对他的中国画发表意见,即便像黄宾虹、张大千、黄君璧这样的徐悲鸿友人,也很少表示过对徐氏新国画的赞许。本文将从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角度,主要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对徐悲鸿的笔墨实践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徐悲鸿,笔墨,中国画,改良
  一、对传统笔墨的选择与改造
  徐悲鸿对笔墨的继承和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勾勒法;二是没骨法。徐悲鸿的人物画多数用勾染法,包括白描、工笔、工写结合三大类。勾勒是徐氏绘画中所使用的基本手段。其勾法主要用铁线描,有时也带有兰叶描和折芦描的特点。
  把没骨与勾勒结合起来也是徐悲鸿常用的画法之一。在他画马、狮、牛和古柏等的时候用得最多。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但就我们所见的从唐代至近代以来许多画家所画的马,如韩干、李龙眠、赵子昂、郎世宁等等,大都用工笔,细细的双勾渲染。少数画家如任伯年、齐白石等以写意法画马,也都是写意勾勒,鲜见用大写意的手段泼写者。徐悲鸿早年曾学过郎世宁工整的明暗画法,至30年代后,他探索出了大写意笔法:主要用水墨没骨法,大笔泼写,勾泼结合。马的关键部位,如轮廓、口鼻、关节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一丝不苟,使用笔与造型重合为一,虽然也喜用湿笔,但并不影响结构与形质的准确塑造。一方面是高度形似的,一方面是笔墨酣畅奔放、充满气势和力量的。
  二、把素描融入笔墨
  徐悲鸿一再强调素描是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制定的中国画教学大纲,也把学习素描放在首位。但在他的中国画作品中,却没有明显的素描画法——不是说他抛弃了素描,而是把素描融入了笔墨,形成了“包含着素描因素的笔墨”,即它是笔墨形式而非素描形式。
  徐悲鸿一向重视艺术的形式语言,也懂得形式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他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改良,重在革新造型方式,提高写实能力,而对形式风格与趣味,似乎没有特别的关注。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人物画和动物花鸟画方面,而并没有放在“无常形而有常理”的山水画改良上。人物画、动物画当然也有格调趣味问题,形神即造型问题要比山水画更为重要。
  相对而言,在动物花鸟画中,徐悲鸿的笔墨相对丰富而有表现力,也要比他的人物画活泼松弛得多,这可以在他对马、狮、柏、柳的描绘中看得很清楚。总的说,徐悲鸿不像传统画家那样重视笔墨的独立意趣,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笔墨形式在作品中的独立审美功能。这并非出于哪个人的意志,而是源于中国画与西画不同的审美传统与形式语言传统。
  参考文献:
  [1]徐悲鸿. 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N] . 天津益事报, 1947.
  [2]王震,徐伯阳.徐悲鸿艺术文集之画论,题记选录[C]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4.
  [3]杨辛.徐悲鸿美学思想初探[A]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印, 1985.
  [4]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 .北京新建, 1950.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徐悲鸿 笔墨 探究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