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老师,我的看法是......;我认为是这样的……;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们全错了,正确的应该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课改下的课堂,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在课文朗读时,学生神采飞扬。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例如,在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争先恐后复述课文,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课堂非常精彩。
  在质疑解惑中,学生神采飞扬。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如今,“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以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敢大胆发言了;学生的质疑声多了;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课堂不是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例如:我讲《陈涉世家》时,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解决字音、词义问题,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类,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并解释通假字;上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陈胜是农民领袖,他是不是草莽英雄一时兴起,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的说:“他起义前的思想准备非常充分,安排周密。讲明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利用扶苏、项燕的威望,‘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占卜是否‘有功’,帛书鱼腹中;夜篝火,狐鸣等,让士卒觉得陈胜做王是天意。”有的说:“发动起义时,采用激将法,‘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讲明利害,‘为坛而盟’,精心策划。”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让他们提出课文中的疑难。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神采飞扬。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神采飞扬。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使课堂更精彩!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以百倍的精神参与课堂!
  课堂,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推荐访问:神采飞扬 课堂 舞台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