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鱼“我所欲,“名”我所立(附文题详解及例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鱼“我所欲,“名”我所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地一家连锁的寿司自助餐店,搞了一个很有“心机”的促销活动,顾客名字中只要有“鲑鱼”就可以免费吃一次。有 300 多人为了吃一顿免费的自助餐,跑去民政机构改名;免费吃活动结后,又开始把名字改回来。很多人改名时,为了彰显个性,各种花样百出,甚至开始比较谁取的名字更搞笑,或者是超前部署——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放上身份证,更有民众因此改名超过 40 字。改完名的年轻人在社群媒体高调炫耀和朋友组成“鲑鱼团”。一时间,这次改名运动引发的所谓“鲑鱼之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

 有人认为: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磊落和担当,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立世的根本。姓名,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传承,蕴含着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长以后,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身份识别信息。改名在华人社会,一直算是很严肃很慎重的事情。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对改名事件表示理解,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有何妨呢? 电视台打算做一期有关“文化与姓名”的节目,邀请你客串主持人,结合上面的话题,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1.材料中,命题人的价值导向应该是清晰的。

 (1)仔细阅读第一段材料,我们要特别关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

 有 300 多人(数量之多)为了吃一顿免费的自助餐(动机之单纯),跑去(行动之急迫)民政机构改名;免费吃活动结后,又开始把名字改回来(想象之简单)。很多人改名时,为了彰显个性,各种花样百出,甚至开始比较谁取的名字更搞笑,或者是超前部署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都放上身份证,更有民众因此改名超过 40 字。改完名的年轻人在社群媒体高调炫耀和朋友组成“鲑鱼团”(行为之荒诞)。一时间,这次改名运动引发的所谓(含有否定之

 意)“鲑鱼之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议。

 (2)材料第二段,其实只有两种看法,一种从文化的角度,反对为了吃鲑鱼改姓名;一种从年轻人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能理解,认为无可厚非。从篇幅上来看,命题人重心放在第一种观点上。

 有人认为:姓名父母所赐,犹如身体发肤,“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磊落和担当,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立世的根本。姓名,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传承,蕴含着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长以后,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身份识别信息。改名在华人社会,一直算是很严肃很慎重的事情。

 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对改名事件表示理解,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有何妨呢? (3)电视台发出邀请,你的身份是主持人,文体是主持词,主题是“文化与姓名”。

 2.任务要求 (1)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离材料,准确立意; (2)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主持词、主持人。

 【立意】

 1.文化的小标签; 2.鱼“我所欲,“名”我所立; 3.守住姓名文化,守住文化美好; 4.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等等。

 【素材】

 1.姓名能反映文化,文化能丰富姓名。从古到今有无数的姓名,这其中有许多姓名为我们熟知,如写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岳飞。岳飞的事例我们耳熟能详,“头悬梁,锥刺骨”,精忠报国……但他的名字更值得我们分析,“飞”字是保家卫国,家国情怀的体现;“飞”字是希望能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现在当人们提起岳飞这个名字,就会想起保家卫国,驰逞沙场的英雄。这就是姓名反映文化,文化丰富姓名的体现。(典型素材)

 2.姓名和文化也具有着相关性,两者相互融合,存在着特殊关系。在以往的乡土小说,影视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土气的名字“牛娃”“虎子”等等。这并不可笑,相反这恰恰反应了中国劳动人民与土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是姓名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人们把“牛”,

 “春”等字眼放在孩子的名字中,体现了希望孩子勤劳,拥有美好的生活,这是多么质朴的情感。近年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名字越来越与中华文化相吻合,有“爱国”“建国”的爱国文化,也有“梓”“欣”等有丰富寓意的字眼,姓名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彩片段)

 3.反观当下,年轻人为了图开心,就把自己的名字随意改动,甚至还炫耀自己的成果,这是对自己名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的不负责任。姓名是自己立世的标签,也寄寓着长辈对自己的希望,更折射着民族文化的光芒。随意改动姓名,确实有损形象,这种行为实属不妥。姓名,是我们文化的小标签。对个人而言,姓名不仅仅是美好的寓意,更是一种我们所应当秉持的信仰,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姓名,保持底线原则,不随意改动名字;其次切实地真正了解我们的姓名的寓意,感受中华文化的风彩。(精彩片段)

 范文展示:

 :

  鱼“我所欲,“名”我所立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本期“文化与姓名”节目。我是本场节目的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喜爱。

 近来,众多媒体热议的“鲑鱼之乱”想必已引发大家的关注。为当下一餐而花式改名的行为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更将文化与姓名的渊源,传统带进了人们的眼野。本期节目将以“文化与姓名”为主题,展现给大家姓名之中的璀璨文化。

 古人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昔时,古人以事物价值孰高孰低而作利益取舍;如今,年青人们以姓名为毫无价值之物随意更改以得口福之享。深入思考,在搞笑,调侃的背后,实则是年青人观念与传统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来说,实为当代年青人对姓名文化教育的缺失,对姓名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漠视。

 有人说:“改个名字换当下一餐,朋友一乐又何妨?”这种不负责任,毫无担当的说辞成为一众“鲑鱼团”义正言辞的借口。推而广之,倘若今时为口福之享而出卖姓名,他日

 是否可以为一己私欲而出卖身体肌肤,出卖道德灵魂?静言思之,不觉胆寒。巴金先生有言:“人生在世,总要有所坚守。”姓名,乃父母所赐,安身立命之本,世世代代传承。怎容以玩笑戏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鱼”我所欲而弃“名”我所立,可乎? 各位观众,是否还记得在你诞辰之时,家中长辈秉烛持书,将厚重的希冀填充在短短几字的姓名之中。可曾记得自己姓名荣登喜榜而收获的那份骄傲与欣喜。正如古文中所言:“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百家姓氏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出生取名,弱冠取字,自取雅号,去世后追赠谥号的文化传统将姓名视为一人安身立命之本,这份文明传承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际相传,星火绵延的根本所在。

 总而言之,姓名之所以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来由父母所赐,不容玷污;二来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做人担当与底线;三来是家族香火相传的传承,满载希望;四来意味着在当今信息社会一人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总此四言,将姓名置于与鱼相等的利益地位都是不容准许的原则错误,毋庸讳言。

 至此,想必各位能够说出“所欲有甚于鱼者,故不以姓名换也。”的贤者心声了。接下来,让我们怀着对姓名的敬畏与好奇,共同了解姓名与文化的渊源,收看接下来的精彩节目。

推荐访问:例文 我所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