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遭遇盟友“背叛”

雷墨资深主笔

  上一期的纵论里,我谈了美国想恢复“巴统”为何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目前事态的发展似乎正在证明,美国拉盟友围堵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做法,可能面临防线还未建立就分崩离析的局面。
  3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拒绝美国提出的把中国华为公司排除在德国5G网络建设之外的要求。不难想象,默克尔的这个表态,在欧洲乃至整个美国的盟友圈中都会有风向标式的影响。截至目前,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多国,或倾向于或明显表态不会禁用华为设备。未来这个名单继续变长,不会令人感到奇怪。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为说服盟友将华为拒之门外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公开施压,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美军欧洲司令斯卡帕罗蒂近日甚至恫吓威胁,如果德国不听劝,可能切断北约与德国军队通讯。
  欧洲国家在华为问题上不配合,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无疑算得上盟友的“背叛”。作为几乎与人类社会同样古老的“存在”,同盟真的变得不可靠了吗?当然不是,真实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误读了同盟政治,同时也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同盟政治的变化。
  美国学者布雷特·利兹、安德鲁·朗、萨拉米切尔,通过分析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历史得出结论: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74.5%的同盟是可靠的,不履行同盟承诺,即背叛的仅为24.5%。也就是说,历史证明在绝大多情况下同盟是可靠的。
  但要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生战争”。在围堵华为这件事上,无论美国对盟友的背叛感受有多么强烈,这本质上不属于同盟政治。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美国在制造“战争想象”,但它的欧洲盟友们已经“进化”到“战争不可想象”。

  核武器时代,也是大国无战争时代。美国施压盟友禁用华为公司的设备,理由上是基于对可能的战争的想象。但很难想象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会认为将来与中国发生战争,他们也不会想象美国会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当然,这种想象连美国人自己也不会相信,所以欧洲人没有理由不怀疑美国打压华为只是一个借口。
  大国无战争时代的同盟政治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之一是履行同盟承诺的比例在降低。美国学者马修·福尔曼和莫里·波克米尔,通过研究1816年至2013年的同盟历史发现,同样是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在履行同盟承诺方面,二战是一个关键节点。在1945年前,同盟履行承诺的比例高达66%,但此后大幅下降到22%。
  不过,该研究也指出,比例下降并不意味着同盟不再可靠,关键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同盟条约中,都加入了“非侵略条款”,即履行同盟承诺的前提是成员国遭到侵略或侵略威胁,而非主动挑衅。
  毫无疑问,同盟政治的这种变化,也是国际政治的一种进化。换句话说,国际政治整体上已经“进化”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即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主动介入战争、制造威胁。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以兜售“安全威胁”来打压华为,效果没有如其所愿。况且,一家科技公司可能造成的威脅,与真实的国家安全威胁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美国在制造“战争想象”,但它的欧洲盟友们已经“进化”到“战争不可想象”。在3月19日的那次讲话中,默克尔说,世界发生了一些结构性变化,“我们必须接受这些变化,而不是像在战斗中那样对抗它们。”她还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多边主义。
  对多边主义的不同态度,是目前美欧的一个分歧点,同时也是美国遭遇盟友“背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话题,下期再谈。

推荐访问:盟友 美国 背叛 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