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神圣空间

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复兴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呼和浩特市多元化的宗教活动,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都市地域化的文化生产与更为广阔的全球认同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面对发端于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浪潮,非西方世界在接受西方的文化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文化个性来予以回应,即全球化与地方之间有一种互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生产、消费和文化策略之间已相互扭结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 宗教; 文化生产; 呼和浩特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 2012 02-0006-12

The Holy Zone in the City

——Production and Co-existence of Poly-religious Culture in Huhehaote

MA Guo-qing ZHANG Liang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revival of religion has been a cosmopolitan cultural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finds that poly-religious activities in Huhehaote reflect the regional cultural production of Chinese cities and the deeper interaction under the world identificatio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shows that faci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from the western world, the non-western world not only accepts the western culture but also responds through self-culture characteristics, i.e. there is a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s.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cultural strategies have been integrated as a whole.

Key words: religion; cultural production; Huhehaote

宗教复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尽管全球化已经渗透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全球化的内涵目前还沒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国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的一体化。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面对各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政治经济需求、不同的文化,这种提法的操作性难度极大。用世界一体化代替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必定大打折扣,充满竞争活力的世界也会逐渐变得沒有活力,这不利于世界的长远发展。相反,另一种说法我们认为可取,在充分承认各国、各地区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相互交流,使各国能够在人才、资本、技术、资源、市场、信息咨询、文化教育、政治安全和需要等许多方面互通有无,从而为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迅速有效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在这里全球化不是追求一种制度上的结果,不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某种具体结果,它追求的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追求能使世界充分发展的空间或环境。或许某些国家、集团会利用全球化的过程来为自己谋利,极力使这一过程按自己的方式发展,这可能会使某一国家或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一定时期处于强势地位,但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在一个多国互动的过程中,全球化必定是一个以多样化为基础的互动交流过程。作为对全球化回应的动态的文化相对论的把握,就是本土的或地方的文化认同、地方共同体主义以及在多元民族社会的民族主义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复苏、复兴和重构的势头。在现实中,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种边缘性,边缘层还会不断地从自己的角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认同和地方性。这一地方性常常和文化的生产和再造联系在一起。即在全球化过程中,生产、消费和文化策略之间已相互扭结为一个整体。作为全球体系之中的地方常常在文化上表现出双重的特点,即同质性与异质性的二元特点。

对于“传统”的延续、复兴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生产的研究,是人类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社会人类学对于“传统”的复兴和创造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把握,主要指与过去历史上静态的时间概念相比,更为关注的是和过去紧密相连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集团的记忆”。而Hobsbawam关于在“国民”文化的创造过程中“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一过程所发挥的功能和扮演的角色的分析以及对于传统的复兴和创造的再评价[1],无疑对于我们的分析有着直接的参考意义。在历史学对于宏大的国民认同、国家历史的宏观把握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来自不同社会和地域的地方性的知识体系的研究,也很难达到对于社会事实的真实性的认识,反之也一样。而人类学的研究,就要在这一背景之下,去研究地方社会的变动过程与整体社会的关系。特别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其“传统”的创造方式和所表现出来的机制和功能也不一定相同。本文在方法上综合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概念,并透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文献资料等方式来完成。由于每位受访者均为一个独特的个案,有各自不同的处境与经验,因此,本研究采纳了由格尔兹(Geertz)提出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概念,针对各自不同的生活与价值观,为每一个案例作出丰富的描述,以取代一般的粗浅的描述,进而从整体上予以把握。通过对呼和浩特宗教社区作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对象,在进行深入的民族志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全面把握都市宗教文化生产的历史过程。

推荐访问:神圣 都市里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