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全球化:舒曼?格普塔新书评介】 舒曼

  《文学与全球化》一书是舒曼?格普塔教授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又一力作,该书以文本嵌主题入全球化为视角,以精湛的手笔呈现了文学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全球化进程对文本产生和接受的影响。
  文学与全球化;舒曼?格普塔;全球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63-02
  《文学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 and Literature)一书,共7章200页,是舒曼?格普塔①(Sunman Gupta)教授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又一力作,已于2008年12月出版。该书以精湛的手法评述了全球化,文学以及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间所存在的影响。它以“全球化嵌入文本主题”为观察视角,对全球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探讨了全球化进程对文本产生和接受的影响。舒曼认为,虽然文学在某些相关方面记录了全球化的进程,可在全球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之间却一直存在着一个表达的疏漏(missed articulation),而这一疏漏,当前却正以某些方式被人提出,推进,并加以阐明。进而,他提出了以下论题:A反全球化的抗议与世界城市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B电子化重塑了文本以及文本剪辑的概念;C在理论研究中耳熟能详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已从全球化研究中分支并重新汇集;D伴随着相关流通产业的全球化,世界比较文学间的原则正在被人重建。
  文章作者以美国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的小说《耕耘黑暗》(Plowing the dark 2000)中的片段作为叙述引入,书中主人公奥瑞利(O’Reilly)想利用各种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历史的数据创建一个地球运作模式的程序,并藉此来控制世界未来的变化与发展的梦想破灭了,但却为读者带来了一个新奇的观点,暨人工智能和数据模拟系统对自然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焦虑,进而提出本章的主题——全球化的差异(The Nuances of Globalization)。作者通过比较学界所提出的相关全球化的定义后指出: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由于词义和用法较为模糊和广泛,迄今似乎仍未被学界完全驯化(tame),它自身拥有一种动力,一种无法控制的趋势,并非大量严谨的系统和对其内涵的分析所能涵盖。换种方式说,它自身所呈现的历史和桥段并未被全球化自身进程中标记的社会,历史,政治,以及文化等领域的理论所充分展现(unpacked),因此,在分辨全球化历史,全球化进程和概念的使用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错配(mismatch)[1]p2-5,进而指出,文学学习者极易注意到这种语言定义方面的紧张和焦虑。因此,为了把握全球化,文学和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遵循全球化语动态多重增长(to follow the manifold accruals and dynamics)要比将其嵌入某种或某些概念化的文本更为有用,既然此词的影响无所不在,而且文学研究也已从对文本本身的内部解构上升至社会学层次的外部解构,也就是说,全球化的多重语义为文学研究勘定了一个时空,二者的关系应在其中接受有意义的检验[1]p6。于是,“全球化”成了一个多变而又语义丰富的词汇,可被广泛地用于各个领域,但若仅就文学领域而言,作者着重讨论了全球或跨民族和反全球化的抗议(前四章),以及文学和文学研究纳入全球化领域的意义(后三章),在其中的4,5章,作者在概念层面思考了“全球化”对文学研究影响的方式,特别是全球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而作者又在最后两章重点阐述了比较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制度惯例及其对文学出版和流通的影响及和意义。
  因此,在有关文学主题方面,作者认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有关作品中不能被忽略中立,因为它能即刻挑起价值观念的认同,因为意识形态的包袱和行为准则的取向已经以各种姿态在相关作品的主题中呈现,并且还在与日俱增[1]p71;至于文学文本,作者认为,文学(某些作家,如Moses,Annealed等人)能使某种关于地缘政治,环境,日常存在,或某种特定人群的现实或真理实在化或说具体化(concretize),这在方法论的本质上是值得注意的,因为作品所追求的自我理解现在大多都是放在全球化语境下来完成的[1]p71-73。尽管这种反映较为复杂,但随着20世纪新媒体的出现,如互联网的兴起,超文本格式的发展,却又为这本来就复杂的结构增添了新的思考维度[1]p77-83。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媒体强势攻势下,文学体裁风格多变,内容也是花样翻新,且已日渐繁荣,而传统文学在新媒体,新文学的冲击下日渐式微,虽然不少学者和作家正在为其辩护和捍卫,但就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墨守成规,或说不接受新的理念,从本质上讲,这不仅是思想僵化的表现,更是学术话语霸权对文学领域的垄断,这样不但会人为地扼杀新思想发展的萌芽,最终也会导致旧文学文本的枯萎和死亡,因为文学文本的核心观念,构建元素,都已在全球化的相关进程中有了彻底了改观[1]p73。因此,为了把握文学研究中超文本发展的趋势,必需要注意以下的两个方面:1对超文本的反映揭示了隐藏在文学和文学研究之中,但却未被彻底理解的惯例和趋向;2超文本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暨它能对目前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理解模式和研究惯例进行综合地,全面地改变[1]p78。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学界相关沃维克大学的苏珊?巴斯尼特(Susan Bassett)教授认为,这是一本激动人心,立意非凡而又如及时雨一般的作品,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当今文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纽约大学的若杰斯沃瑞?S?若爵(Rajeswari Sunder Radian)教授也认为,通过对学界观点的全面覆盖,多维方法解构,以及对理论争端的详凿磋商,格普塔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少有人涉猎的领域;而中国学者乐黛云也认为,格普塔在他的书中通过历史分析法详细地检阅了文学与全球化的关系,特别是在英文研究方面的自我和内在分别,它发人深省,不仅富有洞察力,而且也有说服力,值得向对此领域有兴趣的每一位读者推荐②。而笔者认为,将文学纳入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领域进行解读,这是对文学外部研究的范式解构。该书除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外,同时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它虽作为一部学术论著,但行文并不晦涩,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读者读起来并不感到吃力。文中并未出现术语满纸飞的情况,由此可见,作者不想把自己的学术观点精英化,小众化,将自己封闭在所谓精英主义的象牙塔内。这其实也是他一贯的学术作风,2003年出版的《重读哈利波特》③一书就是最好的佐证,他的写作目的不仅针对学者,评论者,同时也面向普通读者,由此可见,让深奥的学术问题变得通俗大众一点,似乎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而是学者意识形态上是否乐于放下精英主义的架子的问题;其二,本书作者引用的文学典籍颇丰,其中不乏有尤利西斯这样的传世经典,但大多却是近年来欧美文坛出现的新作。这样一来,对当代欧美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下欧美文坛的最新写作动态以及思想和叙事表达模式,而非仅将学术目光或阅读趣好聚焦在意识流或魔幻现实主义或奇幻一类的作品上;最后,该书并非仅是作者一家之言,强迫式地让读者接受文学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而是给予了各种声音以足够的表达空间。也就是说,与其说是读书,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一场激烈的辩论。因此,全球化,这个当今时代被普遍接受,且语义多变的术语,在研究的同时极易产生各种语义上的脱节,但值得商榷的是,这个善变的术语作为文学的“血肉”(flesh)代表,并经常在全球化自身的进程的中心得以呈现,这正是它的价值之所在。于是,纵观当代英美文坛,各种日常和社会生活的描写其实都是全球化的症候表现,他们经常将主人公或主题置于跨国商务,政治斗争,或国际化大都市等等的文化背景之下,单纯的背景无法完成故事的叙述,这便是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全球化的进程[1]p12-17。尽管也有不小的声音在反对着全球化,但不管怎么说,莎士比亚成了世界的莎士比亚,哈利波特也在全球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魔幻旋风,如果人的思想再不注意这种细致入微的差异(nuance),我们就极有可能成为妨害公众的怪异(nuisance)。
  [1]Sunman Gupta:Globalization and Literature[M]由Polity出版.
  注 释:
  ①伦敦开放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和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曾来华讲学.
  ②在www.polity.co.uk对该书的预售评论中获得.
  ③Sunman Gupta:Re-reading Harry Potter,由St Martins Pr出版, 2003.

推荐访问:舒曼 评介 全球化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