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来源量表

  摘 要:寝室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处理以及应对的问题之一。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诸多,例如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性格差异等。个人差异是寝室群体氛围发展的推动力,而寝室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个人发展。因此,在大学四年里,如何妥善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值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群体动力;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89-02
  寝室的人际关系处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较为重要并且特殊的一种人际关系之一。寝室是学生日常生活、娱乐、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同时,大学室友也是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伙伴。因此,寝室关系的融洽程度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流畅度。
  一、当下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个体性强与地域性强并存
  21世纪以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增大。现阶段大学生大都第一次离开家庭或所在城市,独立寄宿在外,容易形成精神上要求独立,但实际行动上无法自理的情况。同时,近年来各高校外地招生人数相对增加,学生需要与不同地域同学共同相处。而个性与地域的差异往往又容易产生极大矛盾,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又不想寻求他人帮助,意见不合时又不愿意谦让。这诚然已经是现今大学寝室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小群体集中出现度增高
  小群体的出现有时不仅仅局限于同寝室之间,较为常见的还存在于临近寝室中。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以“小群体”的意识先于个人意识,而“小群体”的决定又常常会影响着同学个人在组织集体中的形象。即使个别人有不同意见也会故于面子,保留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小群体”的产生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一方面,“小群体”能够迅速改善自己孤立无援的状态,日常生活有所照应,遇到困难时也容易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它也容易产生分化,当意见不合时,容易产生矛盾,但又顾虑到室友关系,常以冷战的方式解决。
  (三)寝室成员“搭便车”现象比较普遍
  当下寝室人际交往中“搭便车”现象十分普遍,它集中体现在日常作息以及长期的学术理论培养的过程中。但是,笔者在这边需要强调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常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搭便车”。在开放的教学方式下,老师会倾向于让同学以小组形式来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很多情况下,由于需要考虑到人员沟通、数量及水平等因素,以寝室为单位则成了最方便最理想的组合。但这样往往就会形成“搭便车”的现象,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果、降低了同学的学习效果。在百色学院学报第22卷第6期中,曾有一文指出“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的‘搭便车’是指个体对团队的学习贡献很难衡量,致使成员在群体中的工作付出比自己单独工作时的付出要少,进而产生相互依靠。甚至有些成员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对团队没有任何学习贡献,更多的是由小组组长或团队领导完成案例讨论工作”。因此“搭便车”现象不能仅从表面浅显看待,更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其普遍性及重要性。
  二、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
  (一)宿舍同学性格差异
  寝室同学之间的不同性格,对于寝室的人际关系处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果室友之间志同道合,日常生活氛围融洽,那么对于个人的成长也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寝室氛围紧张,对于学生身心各方面都是一种负担。大学期间,学生人格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看待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当寝室内遇到矛盾时,双方如果持有不同观点,往往会出现当仁不让的状态。一方因而容易产生对于对方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这种情绪成为寝室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剧烈爆发,极端如“马加爵案”。简而言之,室友之间的性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处理的方式各不相同。如何有效得当地处理不同性格室友之间的关系则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室友的沟通频度
  由于不同的性格特点,作息习惯,室友之间的交流频次也不同。如果寝室内一个同学经常早出晚归,游走于寝室、教学楼及图书馆之间,每天只能在教室里或者临睡前见一面,长此以往,交流的机会必定大大减少。寝室中,“卧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环节。许多寝室会选择卧谈的方式来交流自己最近几日的心得感悟,卧谈的内容范围往往比较宽泛,看似随意性较强,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卧谈的内容没有限定,所以往往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相比较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卧谈更能完善展现出个人的意见与想法。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能够自然地表现出本我,也能够全面地了解到室友的真实想法。由此可见,沟通与交流是增进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寝室“领头羊”的引导
  虽然寝室的组成是随意的,无集权型的团体,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在入学之初,每个寝室都需要选出一名“寝室长”。寝室长对整个寝室的氛围有重要影响。他往往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能够受到室友的重视与认可。比如,他(她)总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提议寝室周末凝聚力,提醒寝室同学应该完成某些作业等等。这些小事看起来并不起眼,但默默地推动着一个寝室的氛围。如果“领头羊”比较专注学术,那么整个寝室会都较偏向学术型,又如“领头羊”较重社交,那么这个寝室的课余生活就会较为丰富。
  三、寝室人际交往的社会化动力
  (一)寝室交往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人的社会化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的个性社会化趋向力、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对个体的同化力以及社会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马克思把人比喻为社会的动物,这就是说,作为自然的人、精神的人只有变成社会的人,才能成为完整的人。而寝室则正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社会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寝室的设置涵盖了社会化动力的较多影响因素,它包含于学校的大环境之内,又包括同辈群体,寝室又赋予了大部分同学大学四年“家”的意义。因此,寝室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社会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个性社会化动力的推动之下,在个体内部,个体需要与寝室成员进行互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体验,在他人身上学的教训或技能,不断完善其内部机能。在个体外部来看,寝室生活不可能是独立的,通过寝室的生活,让个体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寝室氛围,如何建立起共同的寝室家园,这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段,大学期间,是成人社会化基本定型的时期。由此可见,寝室生活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关注其重要性。   (二)寝室群体动力分析
  群体动力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B=f(P,E)。其中B表示个体行为方向和强度,P表示个体内部动力、内部特征,E表示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从公式可以看出,群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同时又是构成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的氛围主要与群体风气,群体领导方式、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有关。
  寝室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寝室的每一个成员是否具有向心力,能否正确看待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都对于寝室整体的氛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寝室的氛围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反之亦然。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情感交流是最为直接有效地建立和谐寝室氛围的手段之一。寝室间经常会通过长时间的聊天或者一起外出游玩能够有效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一个寝室的向心力较弱,则个体会呈现出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当下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寝室四个人,一人一台电脑,回到寝室后,大家也没有太多的交流,各自沉静在电脑前,看电影、聊QQ、网购等等。相较之下,向心力较强的寝室,会选择聚餐,或者上文提到过的“卧谈”的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数量增加,个体独立性较强,缺乏合作群体意识。而寝室又正是一个大家学习相互合作的媒介,需要考虑到他人的生活习惯,通过强化集体意识,形成友善的群体氛围,有助于大学的生活学习。
  同时,我国当下的寝室管理制度可谓“严格过于合理”。许多学校把寝室的整洁、文明程度与学生个人荣誉挂钩。这样的做法确实使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有所改善,但一旦出现寝室有违规的情况,学校的做法通常是写保证书,谈话、差评等,严重的还会取消其成员各种评优资格。这样的惩罚,往往会让个别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寝室成员关系恶化。
  笔者看来,寝室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宜与个人荣誉之类挂钩。只要该寝室符合基本的安全规程,不做违规的事情即可。寝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大家在家都有享受自己“小天地”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张一丹.影响当代大学女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0,(24).
  [2]黄宽勇.群体动力论在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9,(12).
  [3]王建宗.人的社会化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人的发展动力研究的教育价值探讨之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责任编辑:石 银)

推荐访问:人际交往 寝室 当代大学生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