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核电重新起步,中企入股期待有所作为:中国核电站有几个

  核电站前期建设耗资巨大,鲜有欧洲核电企业能够承担,因此有政府支持的中国核电企业,被认为财力有保证,竞争优势明显。  在经济支柱金融产业遭受重击之后,英国把未来经济复苏寄望于低碳经济领域,“能源改革”如今成为英国能重启核电的根本原因。就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到半年,英国便再次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核电计划。对于财力雄厚的中国核电企业来说,投资英国核电成为意料之中的选择。
  英国继续向核电迈步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26日的报道,英国兴建新一代核电厂的计划九月底也迈出一大步,已经有三家财团将对地平线集团(Horizon)发出收购报价。Horizon是德国能源集团莱茵(RWE)和意昂(EON)去年3月挂牌出售的合资企业,原本计划在英国投资150亿英镑用于新建核电站,最快2020年可以完工。但由于受到德国决定终止发展核能的政策影响,今年3月两家公司同时宣布退出英国核能部门,并将出售地平线公司。该集团拥有在安格尔西岛(Anglesey)和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建设核反应堆的牌照。
  竞购的三家财团每家都由一家大型反应堆制造商牵头;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阿海珐(Areva),以及日本日立(Hitachi)。阿海珐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中广核),而西屋的合作方是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核技)和美国爱克斯龙电力公司(Exelon)。据悉,日立牵头的国际财团暂时没有中国企业参加。最终的竞标者可能在2012年底前选出。
  对地平线项目的争夺也构成了三种不同反应堆类型之间关系重大的竞争,每家财团都声称自己的设计是英国未来核能复兴的基础。
  在西欧,也有很多国家正在加快核电发展的步伐。英国是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之一,从五十年代开始英国依靠本国的力量发展了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型核电站,并投入了商业化批量生产。英国的核电容量曾名列世界第一,后因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型核电站在造价和电价上都不能与轻水堆相竞争,需要对堆型重新作出选择。
  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和工业界在核电站的堆型选择问题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选择是在改进型气冷堆、重水堆和轻水反应堆之间进行的。由于发展何种后续堆型长期议而未决,致使英国核电工业停滞了十多年,严重地阻碍了核动力的发展,削弱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作为发展核电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英国的核电产业正处于更新换代期。上世纪90年代,英国曾有30%的电力来自核电,但随着一些核电站的老化和关闭,现在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英国急于建设新的核电站。根据欧盟法规,英国现有的煤电和燃油发电站到2015年要关闭30%;现有的核电站也都接近运营寿命终点,到2023年除了一个核电站外全部都要关闭。因此,2020年前,英国需要新建2-3万兆瓦的发电能力。
  在核电领域,英国向来都是西方国家的练兵场,目前,活跃在英国核电产业的都是来自临近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法国电力集团(EDF)、森特里克能源公司(Centrica)、苏伊士环能集团(GDF SUEZ)和苏格兰电力公司(Scottish Power)也对英国核能市场很有兴趣。
  事实上,英国并不缺乏战略性资产出售给外资的先例。如英国机场集团就是西班牙资本控股;另一个计划中的大型核电项目业主EDF能源公司,其母公司EDF集团也由法国政府持股84.4%。2012年1月,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也入股了伦敦的水务运营商泰晤士水务。
  中企入股英国核电50亿英镑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一家中国企业向英国地平线项目的投资额最高将达50亿英镑,而且这一举动也只是中国大规模投资的一个开始。
  对于英国核电的投资并不是中国核电企业第一次在国际上施展拳脚,却是中国核电企业联合国际核巨头首次进入发达国家的核电市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其中已有若干座反应堆处于建设阶段。早在2005年,国资委便提出了核电国际化的要求。从巴基斯坦,到阿尔及利亚,再到南非、土耳其等国家,以及这次到英国,近年来中国的核企并没有停止“走出去”的脚步。
  能否进入发达工业国市场,对于中国核能企业来说可谓事关重大。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核电站出口只进入了巴基斯坦。而随着国内核电设备制造的迅速扩张,若不能迅速发展海外市场,将有产能过剩之忧。
  毕马威中国业务部英国主管王浩宇认为,中国的核电运营商有较强的竞争力,体现在有较好的记录。目前中国在建核电站有26座,占世界新建核电站总数的39%,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积累了不少运营经验。而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核电运营商声誉受损,德国也淡出核电领域,中国的竞争对手锐减。此外,中国国有政策银行的贷款能力,也是中国企业参与财团竞标的一大优势。“唯一欠缺的就是海外运作经验。”
  目前中国核电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无论设计技术,还是设备制造技术、施工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特别是在施工建设力量上。国内核电建设20年基本没有停顿过,但国际上却是几乎停滞了20年。近几年平均每年国内都有5-6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这么大批量的建设唯独在中国出现。
  不仅仅是核电技术设备和管理要“走出去”,中国的核电企业也不断“走出去”寻找铀矿。中核集团与蒙古国核能署在2010年签订了铀矿资源和核能领域合作备忘录;去年年底,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澳洲铀业公司卡拉哈里宣布,双方就一项铀矿收购达成一致意见。
  此次国核技与中广核参与角逐携带的技术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前者采用的是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后者采用的是阿海珐的EPR技术。AP1000与EPR的技术角逐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国产技术还包括中核的ACP1000,以及中广核的ACPR1000等。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核电“走出去”在施工成本、设备成本和核电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此外,欧洲业内人士指出,鉴于核电站前期建设耗资巨大,鲜有欧洲核电企业能够承担,因此有政府支持的中国核电企业,被认为财力有保证,竞争优势明显。
  “中国这次如果能在英国站得住脚,那再到发展中国家,就更有底气了。即使最后不一定成功,也是一次国际合作的尝试。”中广核的一位研究员如此表示。

推荐访问:核电 英国 有所作为 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