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的“大数据”:不是你想的那样】 涂子沛大数据答案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涂子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当说到大数据,你想到什么?   媒体已不止一次报道过,而且都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譬如,你爱看书,经常上网淘,一来二去,基于购买行为,网站就了解到了你的偏好,除了在你浏览时一旁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书”,还能自动生成文件,发到你的邮箱,通知你之前加入“收藏夹”的书到了。还有,你的手机从此以后会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些彩信,有些是新书资讯,有些是活动通知,有些还是网络小说选编。类似这样采集、分析、应用、推送用户数据的过程,就是今天人们常讲的“大数据”。
  于是你豁然开朗,敢情“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像谷歌,它能根据网民搜索数据研究得出下一波流行趋势;像耐克推出ID业务,允许消费者在线上对产品进行个性化改造,以此收集用户的喜好,为将来研发新品作重要参考;Foursquare的“探索”功能,利用所在的位置签到信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精确的、社交化的餐饮休闲服务。事实上,何止是这些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宝洁、玛氏、亚马逊、沃尔玛、乐购、联邦快递、施奈德、Netflix、Facebook、雅虎、阿里巴巴、巴克莱银行、海尔、联想在内的诸多大公司都积极地践行“大数据”,并以此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好吧,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涂子沛写了一本书,取名《大数据》,副标题是“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猜猜,他又是在何种语境里使用“大数据”的。不过,给你一个提醒,就像英国哲学科普天王朱利安·巴吉尼和他同事杰里米·斯唐鲁姆合作的那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很多人必定会以为涂子沛写了一本IT书,而就议题来看,也像比尔·唐瑟尔的《在线为王:你在网上看什么、干什么,我全知道》,该书说的也是根据用户搜索、点击、浏览的数据分析,来剖析人们的特定网络行为。然而,当你看到由史学大家许倬云为《大数据》所写的序,序中大谈民主、开放、公权、私权,再到后来提及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你就会觉得这应该是一部讨论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品;如果你还看到目录的最后是“挑战中国: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文化标签”,你更加会确信这一点。
  至此,因为涂子沛的这部作品,我们对大数据有了两个维度的理解。一个是商业应用的,正如前面提到的种种以数据展开的创新实践;一个是历史警示的,好比书中有一章提到“历史争战《信息自由法》”,信息的自由、公开、透明,不仅是公民知情权的起点,也往往是权力博弈的落脚点。在整本书中,大数据意味着业务工作的管理数据,意味着民意社情的调查数据,意味着对大自然进行监控的环境数据,意味着所有可用信息的统称,于是,一个大数据,酝酿了对组织架构、治理模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的可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最早有人提出“大数据”的概念,到随后20多年来美国企业界、学术界对它不断探讨深究,到2010年《规划数字化的未来: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给总统和国会的报告》,再到2011年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研究成果《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一直到2012年3月29日,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战略,宣布将投入2亿多美元立即启动“大数据发展研究计划”。不难看出,大数据将是各国未来争夺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除了描写大数据的“势在必行”,强调其效能、作用外,全书的重点其实是美国政府(主要是奥巴马政府)信息公开的历程以及大数据对美国政治、社会的影响。虽然书分六篇,包括序幕的“新总统的第一天”、上篇“帝国风云”、中篇“法则博弈”、下篇“公民故事”、外篇“天下趋势”以及尾声,但贯穿其中的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的那条可以看成“美国信息公开立法史”,涉及的法律有《信息自由法》(包括修正案)、《电子信息自由法》、《数据质量法》、《开放政府法》。通过涂子沛的介绍,你将知道美国政府对数据的理念已到达很高的水平,他们认为收集要确保减负,为人民减负;使用要保护隐私,这是文明社会的共识;发布要实现免费,考虑到人民已交税;管理要注重质量,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根本。
  暗的那条,其实也是躲在大数据有利背后的隐忧,说白了,就是公民隐私的侵犯与保护。这似乎永远是一对不好协调的矛盾,不管是在民主状况良好的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公共利益要统筹,个人权益得兼顾,当两者紧张对立时,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这往往成为一个两难的困局。在“公民故事”篇里,涂子沛真的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至于答案,他没给,至少不是现成、拿来就能用的。他只是说,“唯一的道路,民主时时都要‘争’”。这话没错,民主的过程是各方利益代表“争论”的过程,而从历史上看,民主本身就是争出来的结果。德国法学家耶林就说:“为权利而斗争!”
  涂子沛常年旅居美国,现为某软件公司数据中心的主任,因此,用最新的英语素材来解读大数据自然驾轻就熟、独具优势。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专栏作家,涂子沛在《南方都市报》、《IT经理世界》、财经网等多家媒体上设有专栏,坚持用中文写作。这使得整本书行文生动、用语流畅,即便有大量引文注释,也不因为其学术性而减弱可读性。
  就在写这篇书评的前几天,我在微博上跟涂子沛交流心得。当我谈及前面说的“两个维度”,他给予了认可,并补充道:“当然,也可以归结到一点,大数据的产生,使得一切领域都将进入一个可量化的时代,重中之重,就是人的行为。”这句话又回到了该书的立意,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在大数据时代,中国应当有所作为,而且,刻不容缓。

推荐访问:你想 数据 涂子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