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小神童陈安可 神童培养六大秘籍

  香港人沈振雄的两个儿子都堪称“神童”。两年前,9岁的小儿子沈诗钧考上香港浸会大学,今年9月将攻读数学硕士课程。大儿子沈怡谋14岁考入牛津大学,并以一级荣誉成绩完成数学学士课程,现正攻读博士学位。
  结合多年培养儿子的实践,他总结出六条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牺牲。父母必须制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以身作则,所以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避免。
  第二,谢绝物质及享乐生活。要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游戏机(包括上网)。
  第三,要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很多孩子每天都与父母见面,却少有超过15分钟的谈话。
  第四,训练专注力。沈诗钧三四岁起就训练阅读,起初是20分钟,每年延长10分钟。现在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天坐在书桌旁10小时。
  第五,顺应儿童脑部发展而编排教材。对着儿女讲话是要小心,每旬都应富有教育意义,不断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纠正坏习惯。
  第六,掌握孩子心态。小朋友九成的学习问题都非因力所未逮,而是心态问题。做父母犹如谈判专家,通过了解、掌握,再扭转孩子的心态。
  
  (程迎春摘自2009年6月18日《特区青年报》)一个退休女工的学术梦想
  众玉华
  57岁的上海女工王炼利自称“中国最著名的退休女工”。截至2004年,她先后发表了数篇关于房地产、国企改制等的论文,在经济学圈内有了一定影响,有人称她是“民间经济学家”。
  王炼利小时候的理想是当政治家,刚上初中就跑到华东政法学院,了解国际政治系。12岁那年,她甚至一个人跑到上海青年宫看秋瑾的血衣。她崇拜英雄。
  生活没有给王炼利实现理想的机会。“文革”中止了她的学业。1977年,在刚恢复的高考中考了高分的她因政审不合格,再次回到机器旁。8年后,她通过了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成了四五千人的国营造船厂第一个靠自学取得大专学历的工人。1988年,王炼利换了工作,干起了工程预算、审计。1994年,她因不肯在一份工程只有10万元却报价100万元的决算书上签字,被迫辞职。此后,她在数家私营企业、上市公司之间辗转。有人问她:“退休了抱孙子享享清福,折腾这些干啥?”她说,搞学术研究的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她说做这些事最直接的原因,是她必须拿出数据,反驳一些官员的“谎言”。
  在公开场所,她喜欢被人称作“王老师”,但更多时候,她对“女工”身份感到无奈。她的名片“空荡荡的”,没有职称、单位,只有名字、电话。
  
  (王一雯摘自2009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

推荐访问:神童 秘籍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