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寨疃,从远古走来]你从远古走来

  “我们分别在1985年11、12月份收到过你交来的石铲、陶鬲、陶球、鸡腿瓶等文物。经专家鉴定,石铲、双腿瓶为西周遗物,由此可知你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西周时期。”
  ――我在我们村收集到一批出土文物交到了正定县文管所,这是他们给我的郑重回信。
  陈家疃村位于正定县城西北五十里的老磁河南岸,与灵寿、行唐、新乐三县交界。此类古物,过去,我们村多得是。大人常常把这些光滑、坚硬、带刃的石头拿回家给小孩子当玩物。1985年,我从部队转业待分配期间,从村南的地坎上很轻易地找到了一把石铲、两把石斧。村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其实,这就是古人类精致打磨的生产工具。至今,我村东街路旁还有一个多半米见方的大石臼,这是古人捣粮食用的。足见我村这个地方是古猿人从太行山下来、开始从事农耕的一个依水而居的生活遗址。当我向村民解释后,村民无不遗憾地说:“哎呀,我们过去挖土打坯,整修土地,挖出的整个的瓶瓶罐罐、六块石片搭的古墓多了,脏平乎的,全让我们用镢头砸碎了。”
  我是1947年出生的。记得,上世纪50年代,村里的古人生活遗迹还有不少。村西南不远一块地里,东西走向的田埂上,堆有一溜溜儿的碎砖头,老人们“讲古”说,这里以前是“老人窖”。说是不知哪朝哪代,人一到了50岁,就必须装进这里用砖头垒的地窖里。家里给送饭时,孝顺的只放一块儿小坷垃,不亲的一放就是一个大整砖。等口儿垒严了,就死活也不管了。后来, 个地方突然出现了许多有羊那么大、像老鼠模样儿的动物,每天毁物又伤人,谁也没办法,跑得快,追不上。一个年轻人给老人送饭时,说起这件事儿,老人说,你捉只猫放在它身边,它如果害怕,就肯定是老鼠。年轻人一试,果然灵验。这些大家伙,全让小猫给咬死了。从此,皇宫传下圣旨,说人老了还有用,让把地窖里的老人全放出来,以后再也不许这样做了。
  村子东南两三里的一块地里,布满了大大小小像混凝土一样坚硬的灰色砖头,上年纪的讲,这是用柴草温火烧制的“刘秀砖”。在这里还挖出过三块瓦对缝的土井,说明关于这里曾有过一个小村庄的传说真有一些依据。
  村西北的一大片地方,地表下全是黑色的胶泥。上世纪60年代学大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不少贝壳。传说,这里以前水很多,是由于住着一个王八精。那时候,这里水稻成片,后来慢慢干枯了。而南边20里的曲阳桥,此后却凭空出现了许多泉眼儿。说是这个王八精被我村一个坏人得罪了,从此离开这里住在了曲阳桥。传说只是传说。但曲阳桥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还泉水汪汪、种稻子,却是实实在在的真事。
  记得上世纪50年代,现大队部位置的北边,还有一个破烂小庙。传说元朝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统治了中原,怕人们造反,全村只有一把菜刀锁在这里。谁用谁到这儿。
  伏羲传技,燕王扫北,闯王进京,八国联军攻正定,奉军驻扎陈家疃……朝代更替,一个个朝廷灭亡了,老辈人一代代地入了土,但留下来的故事却一个个流传了下来。我们村这一带,“王郎赶刘秀”的历史传说最多。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自立新朝,天下大乱。汉景帝七世孙刘秀,自南阳举兵起事,以图重振汉室。公元22年,在昆阳一举歼灭了王莽主力。次年,王莽被杀。淮南王刘玄在长安称帝后封刘秀为大司马,派其带少数兵马到河北安抚郡县。当时的情况是,刘玄怕刘秀功大盖主,刘秀怕刘玄背后暗算。
  邯郸有个算命先生叫王郎,趁天下大乱拉起了一支大队伍,自立为帝。刘秀来到这里后,常被王郎追得东躲西藏。
  一次,刘秀的兵马正在我村南边的大沙岗间埋锅造饭,探子突然来报:“王郎快到了。”刘秀镇定自若,指挥部队凭借诸多沙丘、大岗子,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刘秀一时高兴,问西南边的村庄叫什么名儿,回说:“叫店上。”刘秀说.“那好,告诉这个村子,以后就叫‘利爽店’吧。”后来,又给“利爽吉”东边新添的两个小村庄赐名儿叫“东利爽” “西利爽”,以纪念这决定性一战的胜利――这就是现在里双店、东里双、西里双三个村村名儿的由来。
  至于我们陈家疃村以前为什么叫“屯里”,也有说法 一次,刘秀在我村村东被王郎追得又没处躲了,沙岗子下个蜊蛄精救了他一 “要想活命,快钻我的洞儿。”刘秀把头一拱还真钻进去了,躲过了一劫。由于在洞儿里憋得时间过长,刘秀钻出洞儿后,头昏脑涨,一时糊涂,以为是蜊蛄专门儿害她,一气之下,一下子把�蛄脑袋拧了下来。转而一想,又清楚了,万分懊悔,忙从杜梨树上掰下一个大圪针,把蜊蛄的脑袋、身子连接在了一起。这蜊蛄竞又神奇地欢活如初了――刘秀在�蛄洞里活了命,于是,就给我们村起了名儿叫“屯里”。
  这个传说还真有依据,不信,你揪下一个蜊蛄头子看一看,脖子处还真有一根大硬刺。
  在这片土地上,瓮圈儿的故事,猪羊比赛拱河道,白马岗的来历等民间神话传说多得数不胜数。
  时光流转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以适当妥协换取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承诺后,我工农红军迅速改编为国民党第八路军,立即奔赴抗日前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后,离根据地很近的行唐县西北深山里的熬鱼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王锁柱,受命到陈家疃一带利用朋友关系发展党员。1937年10月,陈家疃村李路子到熬鱼村参加了“百人宣誓入党”大会,随后担任了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中共正定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建立了工会、农会、民兵小分队和妇救会、儿童团,男女老少一齐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减租减息工作十分出色(县史志办《十年生死搏斗》一书中有记载)。党支部发展的20多名党员,有许多被派往县、区领导机关担任了领导职务或武工队、区小队的战斗骨干。这些庄稼汉,在民族危亡时刻迸发出来的舍生忘死、精忠报国、奋勇杀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光彩耀目,永远昭示着后人。
  在与日寇的长期殊死搏斗中,我村有10位村民英勇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任子清、任堂生、任秋菊、金连山、金丫头、刘凤武、刘喜瑞、刘喜荣、刘银成、李福玉。他们中,有几位是当时我党领导的全县抗日武工队中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智勇双全,胆量过人,战功卓著。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5位抗日英雄个个事迹感人。
  我们村还有两位村民参加过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这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作为一个陈家疃人,怎不觉得光荣?
  说到我们陈家疃为什么现在没有一户姓陈的,后人谁也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是,陈家只生闺女、不生小子,后来姓王的管家继承了陈家的田产。这有根据,至今,人们还称村东南的耕地,近处的叫“小王地儿”,远处的叫“大王地儿”。
  现今,乘着改革开放好政策的东风,踏着城镇化的节奏,村里早已农业生产机械化,家家住上了大砖房,吃用穿戴花钱买.男女老少喜洋洋。你看村里的小后生们,一个个全出落得身材顺溜儿、面目俊朗,再也不像以前村民小黑瘦的模样了。还有四十多户人家在正定县城就了业,买了房。年轻人在村里串个门,也要骑上电动车。 这就叫历史的变迁。

推荐访问:远古 走来 陈寨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