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命题初探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因素,主要表现在:1、学生作文基础较差,错别字不少,有的连句子都写不通顺;2、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3、由于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生活,没有养成搜集、整理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普遍感到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急于求成”的现实需要与作文情况产生矛盾。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在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作文命题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课堂作文命题方式的再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自拟题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作文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纲对作文的命题方式的要求是很宽泛的。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形式的逐步多样化,中学作文教学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实际上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单一的作文命题形式对学生作文思路和想象力的束缚是始终存在的。叶圣陶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应当让学生写自己胸中的积蓄,根据学生胸中的积蓄来命题。他强调:“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作文考试的作文题目,为了评卷和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只能尽可能在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命一个明确的作文题目的。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作文命题,就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一下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具体做法

由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对常见文体的基本写作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认为不宜采取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方式,而应采取多角度系列化的命题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老师限定的框架内练习写作,逐步入规入格,不至于漫无边际,无从着手。

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作文练习,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后作文。

第一组《向您介绍我》 《我的一家》 《我的理想》

第二组 《我们的学校》 《开学第一天》 《南华学校印象》——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

第一组作文题目,主要针对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都想了解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而设计的。

而自己的情况,就是最粗心大意的同学也是了解的,应该来说是有话可说的。考虑到有的同学对这类题目比较熟悉,以前写过这类题目而没有兴趣,才设计了“我的理想”这个题目来作为补充。

第二组作文题目,转换了一个角度,主要是利用一般人新到一个地方容易产生的新奇感而设计的。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作文,一般都能写出一些具体内容。

题目布置后,先介绍各个题目的一般写法,再分类提供范文,给学生的作文时间也比较宽松,允许第二天交作文本,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由思维、写作,提供了条件。

这第一次作文,学生就表现出来了较强的写作欲望,并出现了好几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又一起到来。我利用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组织中秋晚会的欲望,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投入到中秋晚会的筹备活动中来。结合这一次活动,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作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作文:

《我为中秋晚会出主意》

《我第一次在学校过中秋》

《难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思故乡》

《我班的中秋晚会》

这一次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他们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没有搜肠刮肚的苦恼,而是慢慢的有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写作热情,对作文课也不是那么反感了。

三、效果

通过我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

1、学生在作文时思维比较活跃,感到有话可说,作文内容具体充实。学生已经初步从老师要我写中解脱出来,初步尝到了写作的甜头。

2、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部分贴近生活,从自己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材写出来的作文,从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3、通过作文讲评课展示较好的学生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其实并不难,使大多数学生树立起了作文的信心。

当然,“命题”只是作文教学诸多环节中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还需要进行一些配套改革才行。

推荐访问:作文 初探 命题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