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并非大企业的专利【凹印技术创新大企业的专利?】

  技术创新为印刷企业注入新的DNA   山东鲁烟莱州印务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处工程师 马广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印刷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注重技术创新,只能是自取灭亡。虽然小企业在人才储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确实与大企业相差甚远,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这并不能羁绊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脚步。当然,在创新模式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大企业比较注重能够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小企业则比较注重见效快、投资小、方便灵活的模仿创新、引进创新、合作创新等。
  就模仿创新来说,我公司于2004年采用两组凹印工艺替代了网印大颗粒“珠光砂”工艺,这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我公司目前承印的“泰山(红将军)”烟包,是2003年南方一家印刷企业为济南卷烟厂开发的一款新产品包装,此款烟包的印刷色序中有一色“珠光金砂”,起初采用的是网印工艺。然而,随着消费者的认可,此品牌的产量越来越大,产量过低的网印工艺便无法满足烟厂的包装需求,且网印“珠光金砂”的色相深浅不一,也达不到烟厂的质量要求。后来,在山东中烟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开始尝试用两组凹印工艺来模仿网印“珠光金砂”效果,通过对凹版进行深雕处理以及多次调整印刷工艺后,终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产品质量非常稳定,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就这样,我公司逐渐成为此款烟包的第一承印单位。就目前来说,凹印大颗粒“珠光砂”已不是什么新工艺,但在当时,我公司确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受益匪浅。
  就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而言,在很多印刷企业中都有应用。2011年,为承印山东中烟“泰山(神秀)”、“泰山(青秀)”两款烟包,我公司综合考虑了现有设备的特点,引进了一台国产胶印冷烫机。后来,根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我公司又与该设备制造商进行合作,对冷烫机进行了改造,使其更适合这两款烟包的冷烫印工艺特点。这样我公司花了少量的钱,就拥有了冷烫印技术。
  故此,技术创新并非大企业的“专利”。技术创新可为印刷企业注入新的DNA,小企业更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借脑、借力是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陆维强
  对于凹印企业而言,用好现有设备来提升成品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传统的企业管理要点。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凹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产品的绿色环保、防伪和设计创意等方面,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利润,创造发展空间。这是大、中、小型凹印企业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现代工业是专业化合作的工业,现代产品通常是“环球”产品。因此,在现代技术发展中,技术创新需要继承、借鉴、协同合作等手段。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都应始终如一地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实现创新思维,这才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源头。
  而创新思维的变现,完全可以借用“外脑”、“外手”来完成。例如,在凹印行业,新的承印材料、环保油墨及防伪手段等都可以通过供应商合作开发提供,新的凹版制版要求则可通过制版厂的帮助来实现。
  虽然大企业一般都拥有丰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但小企业具有更灵活的运作模式,借脑、借力是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世界上众多著名的创新型企业都是从微小企业孵化而出的。在国内凹印烟包行业,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也都是由微小企业成长起来的。
  凹印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大企业的专利
  行业专家 蔡成基
  对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确实比大、中企业要困难一些。现在的凹印软包装大企业,往往销售额过亿元,设备先进,技术与管理人才济济,吹膜、印刷、复合、制袋工艺齐全,有些集团化的软包装企业甚至囊括薄膜、油墨与胶黏剂制造等关联产业。可见,对于技术创新,大企业明显占有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大潮中也不是毫无作用,凹印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大企业的专利。
  与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大企业管理者能管的特点相比,小企业管理者往往都比较能干,不管是销售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总有一个自己的专长。因此,对于技术创新,精明的小企业管理者一定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切入点。
  例如:传统凹印机烘干系统要求纸路比较长,这是凹印烘干系统的特点所致,但纸路一长就会使薄膜受热拉伸变形,从而影响套准。薄膜柔印在这个问题上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卫星式机型,使薄膜包裹在中心压印滚筒上,包角增大,薄膜与中心压印滚筒同步运行,因此无论薄膜拉伸特性如何,其套准精度基本不受影响。凹印以前也有过卫星式机型,但由于干燥问题,以及中心滚筒加工难度问题而被放弃。笔者曾在西安一家知名的印刷机制造企业看到过一种专门用于餐巾纸印刷的卫星式柔印机,就很好地解决了金属大滚筒因温度上升而引起的缸体膨胀与加工难度问题。该企业老总是个实干家,对印刷机械理解很透,辐条式的中心滚筒结构蕴含了极大的技术含量。这个创新案例,对卫星式凹印转印机构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凹印干燥装置一般采用热风或红外干燥方式,但干燥效率低。目前的解决方式主要是降低烘道中的风阻,使烘道内壁呈流线型。国内几家著名的凹印机械厂,有的专门购买了国外专利,通过降低风阻来提高风量,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如果提高风压,减小喷口直径,将这个已在国外柔印机上成功的案例应用在凹印机上是否可行?国外柔印机械厂曾根据笔者提出的方案用高压风机替代了空气压缩机,从而将压缩空气加热改善成高压风机加热,在保持原先干燥效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能耗,国内同行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凹印转印机构的核心部件橡胶压印辊筒,其硬度与凹印转印过程的吸墨能力有关。如果橡胶压印辊筒硬度低,其吸墨能力就会加强,这样薄膜在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就会增大,需要传递速度来补偿。但即使在伺服型凹印机上,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综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保持目前电雕凹版制版特点不变,然后通过压印辊筒橡胶硬度的变化,得到网点增大、油墨转移率变化的数据,同时确定薄膜传递速度减缓的趋势,用增加版辊角速度或递增版辊直径的办法来补偿。
  仅仅是通过印刷机械方面的改善,凹印工艺就具有很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如果将材料、油墨、胶黏剂等相关因素都组合起来,凹印技术创新的潜力将更大。但在大企业中,实施上述改善比较困难,理由之一就是大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惯性很难容忍类似的奇思异想。而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这样的压力,只要理论上成立,成本不是很大的试验都可以尝试。如果说,在凹印技术创新方面,小企业的优势何在?船小调头快,惯性小,压力小,管理者思想包袱少,这就是优势!
  创新同样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副秘书长 马平东
  当前,凹印软包装行业集中度提高和洗牌趋势已日渐明显。业内一些龙头企业(如永新集团、紫江集团等)以及一些跨国企业凭借管理、资金、技术等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已经占领了市场制高点。而中小微型凹印软包装企业则遇到了近30年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凹印软包装行业属于加工行业,真正属于原始创新的成分比较少,大部分属于集成性创新和模仿性创新。
  (1)微创新。微创新就是集中核心优势,从小处入手,单点突破,满足客户最急迫而隐性的需求,做大企业可能不屑于做的事情,占据单一小蓝海。对大多数缺乏强大创新能力和资源实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微创新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例如,浙江龙港、河北雄县、广东庵埠等地区的一些中小型凹印软包装企业针对某些小众需求,适时开发出个性化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阴阳袋干复技术、镀铝膜局部开窗技术、塑包防伪技术等都是凹印软包装行业微创新的成功案例。
  (2)集成性创新。集成性创新适用于将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制造出新的产品。凹印软包装行业的进步有赖于薄膜、油墨、黏合剂、印刷复合设备等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凹印软包装行业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行业技术进步的集成性应用。
  (3)模仿性创新。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断改良。模仿的意义,在于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从他人的技术、产品中获得启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更好的发明创造。模仿创新者规避了找不到市场的风险,但显然面临着另一个风险,即等他们赶到市场上时,已经涌入了众多竞争对手,蓝海已经逐步转变为红海。因此,快速模仿,缩短开发期,企业才能获得时间上的竞争优势,才能在领先于其他模仿者的那段时间内,享受到更高和更稳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保持很高的信息敏感度,当业内出现新的产品或技术时,即时进行评估、跟进,避开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推荐访问:技术创新 专利 凹印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