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中锋争高低的小个子_小个子中锋打法

  本赛季是解立彬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第一年,地地道道的一只“菜鸟”,可这只CBA菜鸟在赛场上一点儿都不“菜”!      身高不足,勤奋有余      刚上初中一年级,解立彬就长到1.80米。看着“鹤立鸡群”又爱蹦爱跳的儿子,父亲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唐山市体校篮球队。可一到篮球队他便成了矮子,几乎没有篮球基础,骨龄测试结果又不够高的他,差点没被教练看中。这让解立彬刻骨铭心:“身高没优势,我就一定得跳得高、投得准!”
  由于身高限制,他成了后卫。在林林总总的训练中,他最喜欢提高弹跳力的收腿跳。这项目一天要两练,他乐此不疲,一种“笨鸟先飞”的潜意识支撑着他。
  别的孩子在不长的假期中选择休息,“闲不住”的解立彬跟自己“较起劲”来。他发现自家到姑姑家之间的路都是缓坡,走过去需要20分钟。他脑筋一转:顺着缓坡往上跑不是可以锻炼腿部力量吗?于是那条长长的缓坡上总会看到一个喘着粗气、满头是汗、“呼啸而过”的男孩子。姑姑家后院有片空地,土质疏松。他的鬼主意又“冒”出来——挖坑练弹跳!
  白天“折腾”得不够,睡觉前解立彬还要在床上或20或30个一组做上两组仰卧起坐。等到把身子平放在凌乱不堪的床上后。他累得很快睡过去。
  “非常”假期使他逐步提高,和刚进体校只将将摸到篮筐相比,他已经能凑凑合合地灌篮了。一次训练后解立彬和队友留在场中玩球。“摸个高吧!”有人提议。轮到解立彬了,他觉得状态不错,于是向前冲、起跳——3.35米!创个人纪录了!
  自那以后,解立彬信心大增,对抗中常冷不丁地窜起与身高马大的中锋们争起篮板来。很快解立彬就来到北京,成了北京青年队的一员
  
  经验不足,勇猛有余
  
  男儿有泪不轻弹,解立彬却哭过一次。那是被父母送到北京的第一夜。在宿舍的IC卡电话旁。他一边哭一边任性地冲着电话那头的父母喊:“我要回家、要回家!”可他心里很清楚,“不闯出点名堂是不会回家的。”
  体校练就的弹跳功底让他迅速成为篮下的闪光点。他却不满足于抢地板球,而是在高个子面前毫无顾几忌地争高、对抗。一次训练分组对抗中,看到对方队员上篮,解立彬几乎不加思索便纵身跃起封盖。球倒是封住了。落地后他却感到脚腕剧痛——崴脚了!
  勇猛着实让解立彬受了不少皮肉之苦。不过。将这股猛劲保持下来后,也让他收益颇多。
  去年,解立彬凭借在大学生超级联赛中的突出表现吸引了北京男篮主帅艺闵鹿蕾的注意,参加了十运会预赛。
  闵指导没有让解立彬打擅长的进攻后卫,而是锻炼他的组织能力。习惯了“单打独斗”的他,这一来就显得经验不足了。和江苏队比赛时,他只自顾自地往前运球,对方两名队员上来一夹,球丢了;自己带球往前走,对方球员眼看就要过来了,他还不慌不忙地体前变向,勇猛倒是有余,可让人看了挺担心。没经验加紧张,十运会预赛解立彬就这么磕磕绊绊地打了过来。
  决赛阶段,解立彬给自己定了个短期目标:别丢球。可再次遇到江苏队,球一到手上他又不知咋办了。闵指导着急得在场边大喊,解立彬却愈发紧张得不知所措。
  二十多轮CBA比赛后,解立彬积累了不少经验,组织上也有了全局观念。站在篮下,他先不忙着跳起,而是看着球的运动轨迹预判后再伺机而动;和大巴一块跳起时,他也注意“分工协作”:一个靠身体挡人、一个靠勇猛摘球。
  
  稳定不足,果断有余
  
  后卫的看家本领之一是三分球。解立彬的三分球之精准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谁能想到,曾经由于上肢力量不足,刚到体校练篮球时他,准头差得远。2003年底,解立彬第一次成了奥运希望队中一分子,别人用来练习投两分球的时间,解立彬全部用在了投三分上,这才造就了日后CUBA赛场上被球迷昵称为“小解飞刀”的远投技术。
  本赛季,对吉林之战成了他的成名之战,自信的他在三分线上频频起跳,将球命中。吉林队两次叫暂停都挡不住他的气势。前三节北京队落后,第四节还有4分钟,解立彬第一个三分球出手,中了!第二个远投出手,有了!全场他投中的5个三分球中,有三个球在第四节投中。被动的北京队最终以108比102拿下了这个艰难的客场。而26分的进账也创造了解立彬CBA的第一个单场高分。
  去年底到今年初,北京队连续打了几场客场比赛,由于种种不适应,解立彬经常连续几个三分投不进。但他不断冲到三分线上,队友也一次次把球分给他,接球、跳起、果断出手——球终于进了!他清楚,他是后卫。是队中核心,队伍打得不顺时,必须勇挑大梁。
  年轻的解立彬在不断成长,他在用和巴特尔一起争高低的出色表现向大家证明:我并不是个普通的小个子后卫。
  责编/柏强

推荐访问:小个子 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