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铸就了民众对党的信任和领袖的崇敬 台湾民众党领袖

  摘要:土地改革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土地私有制,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结束了受剥削的历史。共产党成为人民的救星,翻身的民众从内心拥护共产党,崇敬领袖毛泽东,坚定跟党走。在以后出现“左”的错误,造成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广大群众对党和毛泽东的信任没有丝毫的动摇,在生产、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建设社会主义高昂的热情。本文想通过事实说明:党和领袖的威信是要靠给群众办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树立起来,这样的威信才能长久而巩固。
  关键词:土地改革;人民群众 ;共产党 ;领袖
  每当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让人震撼和庆幸。1921年7月30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13个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开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此弱小的力量,却在28年后夺取“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1]政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取得政权后,尽管经历了一些曲折,共产党执政地位始终坚实稳固。总结党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共产党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特别是“占全国总人口的80%”[2](P.1)以上的农民的拥护。民众为什么要拥护共产党,追根朔源,因为共产党让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的贫苦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即: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
  一、依靠土地改革,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翻身得解放
  自古以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就关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1921年4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月刊曾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指出:“中国农民占全人口底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了。”那么,如何让农民觉悟起来进行革命呢?该文指出:号召农民“集合起来”,抢回你们被抢的田地,“共产主义就能使你们脱出一切的痛苦。”[3](P.3-7)因此,党的一大结束不久,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在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和湖南衡山等地区逐步兴起。毛泽东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实践者。早在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4](P.60)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依靠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首先是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5](P.6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1928年1月毛泽东指导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中规定:“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6](P.327)如此,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壮大。在此基础上,1928年12月,毛泽东先后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1931年2月8日,苏区中央发出的第九号通告明确提出:必须使广大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6](P.362)这些举措取得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据地广大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拥有从未有过的权利;二是开展土地革命,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通过革命政权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支援了革命战争,使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四是广大农民群众深切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由衷地拥护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因此,“党的六大以后,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毛泽东、朱德领导开辟的赣南、闽西根据地。”[6](P.36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然能够坚持下来并不可遏制地得到发展,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4](P.99)毛泽东在1936年有一段精辟的总结和预言:“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谁就得到了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7](P.103)
  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标志着解放区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全面展开。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如“晋察冀解放区的冀中地区,至1946年底有7012个村庄完成了土地改革,占村庄总数的83%。”[6](P.937)土改运动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晋冀鲁豫、东北等解放区出现了十数年未有的大丰收,连一些贫困的山区,农业生产也开始增长,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村干部带头的踊跃参军参战的动人景象。“各解放区有300至400万农民参加了民兵。在苏皖边解放区的宣泰战斗中,仅参加担架运输的农民就有1.2万余人,当地几乎全部青壮年农民都参加战场勤务。”[6](P.934)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规模也从1936年10月三支主力红军会合时的“三万人左右”[1]发展“到1946年6月,全军共127万余人,其中野战军61万余人,地方军66万余人。”[6(P.895)到1946年6月,解放区的面积达到了22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解放区拥有的城市达到464座,约占全国县以上城市总数的23%;解放区人口达到1.3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6%。[6](P.931)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属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至此,党的土地政策基本成形。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国民党及其蒋介石是否意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呢?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曾在1930年9月提出过一套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具体方案与程序,并多次尝试过进行“二五减租”。但由于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极力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力掩盖中国存在土地问题的实质,因此,也不可能把“耕者有其田”这种主张付诸实施。蒋介石曾说:“今日中国之土地,不患缺乏,亦不患地主把持,统计全国人口,与土地之分配,尚属地浮于人,不苦人不得地,惟苦地不整理。”[8](P.1564)国民党有时口头上也讲“耕者有其田”,但并没有真正实行。“这也是国民党政治失败,乃至最后军事上几乎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9](P.23)国民党在深刻总结失败教训时,认识到这个情况。退到台湾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土地改革。蒋介石这才真正认识到这是稳定阵脚、力谋发展的根本之计。   事实证明,只有坚决地制定和执行革命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农民和土地革命的领导者。农民也很快地分清共产党和国民党及其两种政权的优劣。国共两党的政策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命运,而广大人民从切身体验中所作出的抉策,则决定着国共两党截然相反的两种前途。
  回顾历史,国民党军队及其统帅者蒋介石并非不会打仗,相反,他们有一批能征善战、久经沙场的将领。到抗战结束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控制着全国政权,并拥有一支500多万人的庞大军队。这支军队由于得到美国的援助并收缴了100多万日军的武装,在武器、装备方面得到很大的加强。”[6](P.854)国民党在军事上仍然强于共产党,但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被人民军队打败。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始终要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没有真正实行土地改革,没有让贫苦农民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摆脱受剥削的现状,因而就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物资靠强征,兵员靠抓丁,战争无正义,士兵无斗志,最终必然从强盛走向灭亡。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而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他们真心拥护共产党,崇敬党的领袖毛泽东。他们认识到,只有打败反动的国民党,自己才能保住分得的土地,才能不再受剥削和压迫,才能让子子孙孙过上幸福的生活。因而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6](P.1008)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功劳归于革命的领袖们,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1]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呼声此起彼伏,领袖与人民互致敬意的一幕至今还深深地映在人们的脑海里:一位庄稼老汉情不自尽地取下头上的草帽向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门鞠躬致敬。毛主席也激动地取下头上的布帽向欢呼的人群振臂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与领袖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景感人肺腑。
  二、依靠土地改革,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还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存在着封建土地制度。在大约有2.9亿农业人口的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和待解放区,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严重地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P.9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各阶级占有土地情况是:“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总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10](P.91)1950年6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在全国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为保证《土地改革法》的正确实施,从中央到地方都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土改工作队。“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的三年中,每年参加工作队的都在30万人以上”。[10](P.95)各土改工作队分期分批下到农村开展土改。工作队召开群众诉苦大会,深入到农户特别是贫雇农家中,“找苦主、挖苦根”,帮助他们认清地主的发家史和农民的血汗史以及解放后农民地位的变化。使农民懂得了“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是因为土地制度不合理。在四川宜宾,农村普遍悬挂“团结起来,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11](P.352)的标语。到1952年底,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连同老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的90%以上。在整个土改中,共没收征收了约7亿亩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分给了约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免除了土改前农民每年给地主交纳的高达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到70%。”[12]各地土改工作队完成任务离开时,村民依依不舍,含泪相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之情溢于言表。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全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占农村人口92.1%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耕地的91.4%;原来占农村人口7.9%的地主、富农,只占有全部耕地的8.6%。”[10](P.100)在土改中,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了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补尝,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热潮。在四川宜宾地区,农民分得土地、房屋后,男女老幼载歌载舞,呼儿唤女,热烈庆祝“土地回老家”。在宜宾市南岸乡,“农民多在自己田土上插上红旗,旗上写着‘分田不忘共产党,翻身下忘毛主席’”;在长宁县,农民听说欠地主、富农的租谷一律免交,高兴万分,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晚上,各乡村农民自发在村内进行火炬游行,各村之间互相串联,倾诉喜悦心情,整个夜晚是星火点点,非常壮观,有的贫苦农民彻夜难眠”。“在发《土地证》那天,南岸乡数千群众天未亮就起来赶到村公所集中,各村的农会组织抬着毛主席画像,妇女儿童扭着秧歌,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走进会场。乡农会主席宣布散会后,群众还久久不愿离去”。[11](P.287-288,365-367)
  随着土地改革的逐步完成,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连增加。“1951年比1950年分别增长8.7%、48.8%、22.4%,1952年又比1951年分别增长14.1%、26.5%、12.5%。”[13](P.45)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的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购买力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1倍。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10](P.101)这充分显示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对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巩固政权起到了重大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从亲身的体验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产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党的地位和党的领袖们的威望达到顶峰。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所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14](P.2)   三、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领袖的崇敬,是历史形成的——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在建国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到1956年,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索社会主建设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曲折。在胜利面前,毛泽东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先后出现了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应承担主要责任。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1]因而,“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卷入运动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对毛泽东同志和党的信赖。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不断鼓吹和煽动个人崇拜,使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敬出现了崎形的发展,全国掀起“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和跳“忠”字舞等活动,把毛主席推到了“神”的位置,公然提出:“毛主席的语录字字闪金光,句句是真理”、“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万句”。社会上形成对毛主席的盲从和愚忠,给党的建设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灾难。
  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虽然承受了党的失误造成的严重困难,但他们从党勇于自己纠正错误中深切感受到党的本质和主流所在,没有动摇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仍然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并涌现出一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模范人物,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一直高涨。
  粉碎“四人帮”后,党作出了“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1]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但是“一定要维护党的领袖人物的威信,同时保证他们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1]因为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表述的:“如果没有这个党的领导,没有这个党在长期斗争中同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没有这个党在人民中间所进行的艰苦细致的有成效的工作和由此而享有的崇高威信,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必然由于种种内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只能被断送。”同样,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进而否定党的领导,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的威望是历史形成的。“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始终把毛泽东同志看作是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1]正因为如此,在历次运动中遭到过打击和折磨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爱国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和群众,绝大多数都没有动摇热爱祖国和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陈云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威望,是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建立起来的。即使毛泽东同志犯错误的时候,许多老干部被整得很厉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绩,原因就在这里。”[14](P.2)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让亿万受苦的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足以让人民群众对党和领袖产生无限的崇敬。如果没有这些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事实,想让老百姓崇拜你也是办不到的,其领导的政权也是不稳定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只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受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崇敬。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Z].1981-6-27.
  [2]李新.中国的农民问题与土地改革[J].中共党史研究,1990,(3).
  [3]共产党月刊[J].1921,(3).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7]黄允升.毛泽东生平实录[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8]蒋委员长对于解决土地问题意见[J].地政月刊, 1933,(1-11).
  [9]徐宗懋.1953:台湾的土地改革运动影像录[J].党史天地,2012,(34).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土地改革专辑[M].四川:四川宜宾,2006.
  [12]廖鲁言.三年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1952-9-28.
  [1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4]田伶,王连春.永远感恩毛泽东[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2011.
  [责任编辑:胡 悦]

推荐访问:土地改革 铸就 崇敬 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