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火车 [在火车上成长]

  我在北方生活了十几年,一直待在父母身边,从没出过远门。直到上了大学,才正而八经地和火车打起交道来。   几十个小时的旅程,总是被我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来倒数,沿途一长串的站名早已在大家的重复中变得熟悉又亲切。回家的火车上,由于我归心似箭,只要到家就好的念头盘踞脑海,枯燥的旅程也不让人觉着疲劳。返校的火车上,买到卧铺整日躺着也不觉着滋味好受,毕竟走得极不情愿。每每到了要返校的时候,父母总是掐算着日子,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在开学前的最后一天赶到学校。于是,每次返校都撞在高峰期上,不是妈妈四处托人订票就是爸爸彻夜不眠排队买票。可是,这些忙乱劳累和共处的温馨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每次坐火车都像是搬家一样。要带的东西从我一回家就开始准备了,少不了要带些干果给同学们尝尝。要走的时候,父母推开一切工作把我送到车上,安排好一切后无奈地等着火车的开动。此时,妈妈总有叮咛不完的嘱咐。在汽笛鸣响的一瞬间,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跟着火车跑动,无限留恋地想再捕捉几张跟我有关的画面。
  我喜欢面对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心情,因此总是试图说服妈妈给我买硬座票,理由很简单,睡卧铺只能认识5个朋友,而坐硬座却能相识9个人。长途旅行是很害怕寂寞的。
  一到火车上,大家满口的京腔、东北味、天津调就都自然改成了普通话,尤其遇到同样返校的学生,感觉像碰到了久违的亲人一样亲切。安顿好行李后,不多的几句闲聊,彼此的学校和年级就都清楚了。两天的接触成了各校学生相互交流的好机会。好几次,我身边坐了一圈男生,谁也没觉得别扭。他们不仅腾地方给我睡觉,还帮我提行李。下车时,大家都成了哥们儿互留地址。
  东北到北京的火车永远都很挤,有空间的地方都有人占着。求学的渴望和打拼的梦想都在此凸显出信念的坚定和顽强。很多买不到票的学生和民工都一路站着,只为了赶着回家,这样的场面每次都让我感触良多。虽然车速已提高了不少,可我们仍无比盼望它能快些、再快些。
  火车永远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乐趣。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兄弟、蒙古族兄弟,会带齐吉他、手鼓、冬不拉的朝鲜族姐妹,一路上始终有他们的歌声和欢笑在飞扬。于是,整节车厢都会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憋闷的我们都轻松起来。到站前的三四个小时是人们最兴奋最忙碌的时刻。大家都有意地收拾一下,不愿让家人看到自己倦怠的面容,也想让久违的同学看到自己精神的模样。
  一路上,总有人上上下下,有甘肃人,有陕西人,有河南人,也有内蒙古人,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身上也带着地域文化的烙印。在火车的来往穿梭中,我渐渐长大。也许下了火车,偶遇的人们就无缘再见,可对我来说,火车上的面孔和片段都会成为我的美好回忆,因为在某年某月的火车上,有一个小女生对回家的无比渴望和对家乡的无限留恋,还有她不经意的成长变化。
  火车因为有了人而有了故事,故事中的人因为有了期望而走进车厢,于是又有了火车上的故事。

推荐访问:火车上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