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歌曲_直面职场安全感

  张西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副教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国际EAP协会会员;中国首部EAP专著《员工帮助计划(EAP)—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和中国最早的职业心理健康(OHP)与心理资本增值(PCA)的研究和实践专家。张西超教授致力于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是国内最早关注、研究西方EAP发展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心理学专家,是推动EAP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领军人物。
  你或许是刚刚走出校园,即将踏上职业征途;你或许是初涉职场、懵懵懂懂的新员工,每时每刻都在寻求领导和同事的认同;你或许对目前的岗位已不再留恋,正在盘算自己下一个起点;或许你的组织正在经历阵痛和变革,你有可能即将被“瘦身”;或许你已人过中年,却不得不重新思考下一份工作……
  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生存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享受各种资讯和机会的同时,我们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就业压力、组织裁员、职场竞争、知识老化等问题让我们随时处在职业不安全感的氛围中。为了保住现在的工作,你不得不“自愿”加班;为了保住现有的职位,你不得不在下班后通过各种途径“充电”;为了协调工作中的各方关系,你如履薄冰。你我都无法回避,我们的职业安全感正在缺失!
  “我不想永远无计划地端着一只摇摇欲坠的玻璃饭碗。”
  丁凯奇,28岁,外企白领
  我是一个典型的80后,自信、有想法,但是也是顺着主流的教育体制走过来的一员,从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到毕业,现在进入了一个不错的外企,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
  当时选择的计算机专业是父母所建议的所谓热门专业。自己也没有清晰的个人发展方向和理清头绪,只是人云亦云,最终选择了这个带着光环的热门专业。读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自己有时间也会写写文章,曾经还尝试着写剧本。但是那时候父母总是时刻地告诫我。那只是兴趣,不能作为职业乃至未来生活的发展方向,于是写作的兴趣就在紧张的考学中搁浅了。
  现在的工作,在外人看来,确实是让人羡慕的。但是逐渐地,我发现和当初预想的完全不同,所学的专业也派不上用场。我现在企业里做项目经理,面试的时候以为只要专业能力好,把项目所需的产品开发好就是我的主要任务。但无数的应酬和销售任务总让我应接不暇,压得我喘不过气。原来在大学时我的专业学得还算不错,但这个岗位更需要的则是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这让我很多时候倍感压力和力不从心。
  对于此刻的我而言,未来的职业规划、下一个职业目标,所有的问题只是无数的问号和未解的疑问。对于未来,我的内心十分迷茫。而且工作本身的压力也非常大,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暗自地较劲,无论是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还是人脉经营上都在斗智斗勇。明天会是怎样,谁都预测不了。在工作上,即使再努力,还是潜藏着一种无力把控的能量,它随时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职场命运。
  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不断地跳槽,试图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地位和含金量,每个人都活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年代,对工作没有任何的安全感而言,大家都说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捧着一只摇摇欲坠的玻璃饭碗。
  重新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你可能无法改变客观因素,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视角,态度改变则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则未来改变。职业安全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尽管有时引起职业不安全感的原因来自外界,然而就像压力一样,真正伤害自己的是你对待职业安全感的态度。我们认为,职业安全感是可以进行管理的,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行动来提升职业安全感,让自己的职业生命更加灿烂。
  解决方法一:源自内心的自我成长
  提升职业安全感的最有效方法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自我成长是每个员工一生的课题,通过自我成长,员工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自我成长是一个源自内心的过程,你需要具备时时自我觉察的能力。我们开发的自我成长训练分为以下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自我的感受。我们有时会开怀大笑,有时会痛哭流涕,有时双眉紧锁,有时神采飞扬……内心的感受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当别人问你此时的感受时,你却未必能准确地说出来,甚至你都不能确定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建议,首先搜集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然后每天都抽一点时间问问自己此时此地的感受,并用表达感受的词语去准确描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将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很好的把握。
  第二步,设定一段时间,每天都记录自己某一刻此时此地的感受。然后梳理出自己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月)的感受中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出现的频率,比较一下哪一类感受占的比重更大。分析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给你带来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步,针对第二步得出的影响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的因素,调整你的生活工作。尽量避免给你带来消极感受的生活工作事件,同时充分利用给你带来积极感受的事件。如果某些因素不能调整,那么调整一下自己的视角和心态吧。
  温馨提示:自我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才会有成果。
  解决方法二:确定你的职业生涯路线,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出现危机,心中开始出现职业不安全感,那么不妨停下来,确定接下来该从哪个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发展。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梳理:我想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综合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梳理出你的职业生涯路线。
  在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后,设定适当的职业生涯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据易普斯咨询研究发现,职业不安全感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具有明确的、可实现的职业目标的员工职业不安全感明显低于职业目标不清晰或不适当的员工。
  职业生涯目标从性质上可分为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其中外职业生涯目标主要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比如: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收入目标、工作地点和职务目标等。而内职业生涯目标则侧重于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念、能力的提高和内心感受。比如:工作能力目标、心理素质目标、观念目标、工作成果目标等。   按时间由长到短可分为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职业目标。人生目标时间长至年左右,是整个人生发展的宏观目标,长期目标规划的职业发展时间为~10年,中期目标规划的发展时间为~5年,短期目标规划的发展时间为~2年。
  你或许有过在内心梦想自己在某时达到某种目标、过后却遗忘了的经验。你的职业生涯计划被一拖再拖,目前尚处在内心构想阶段。如果你没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记录下来,那么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思考,最终也只是空想,不能落到实处。在这里,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吧。
  一项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应满足以下个条件:
  ·正向而积极的陈述。对职业生涯目标的描述应避免用“不再”、“不要”、“避免”等负向描述的词汇,而要使用诸如“我要”引导的句子来陈述。
  ·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不管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明确的起止时间是促使目标能有条不紊地实现的保证。
  ·陈述尽量详尽具体。职业生涯目标陈述越具体,预设措施就越具有针对性。
  ·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份冒险的精神,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生涯目标会增强你的成就动机,获得强烈的征服体验。
  对未来的预期能吸引自己。目标必须是能吸引你的,这样你才会为之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敦促你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
  提升工作能力,让自己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员工
  很多时候,导致职业安全感缺乏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恐慌。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个人应对挑战的能力,让自己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员工是增强职业安全感的一个有效方法。
  影响职业安全感的因素
  影响职业安全感的因素很多,大体可以归纳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转型、变革加剧、信仰缺失等。来自组织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并购重组、组织规模调整、缩减成本“瘦身”、用工方式转变等。个人因素则主要表现在自我定位不合理、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个人能力欠缺等方面。
  社会转型,变革加剧,充满挑战。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都有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作为这一伟大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每一位员工都会面临各种挑战。
  企业并购。当你得知自己所在的企业即将被其他企业购并时,你的第一感觉或许会是血压升高、充满焦虑,随之变得犹如砧板上的鱼肉,职业安全感完全丧失,整日生活在忧虑和失业的恐惧之中。我们发现,这种不安全感会长期持续,并随着购并案的推进不断上升。在整个过程中,员工对即将来临的管理层更替、组织文化转变、工作岗位调整充满忧虑,感到极度不安全。
  企业裁员。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竞争模式背景下,组织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规模,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瘦身”调整。当你所在的组织准备瘦身时,有可能意味着加薪升职离你远了,而裁员则可能离你越来越近。最终,你可能被裁掉,或是作为整个裁员过程的见证者成为留下的幸运儿,无论怎样你都会经历从未有过的职业不安全感。职业危机意识将充满你的脑袋,并且到处乱撞,弄得你头晕目眩。
  用工方式变化,易碎的饭碗。与上世纪年代那种找到工作便捧上铁饭碗的用工方式相比,今天的用工方式有了非常巨大的改变。与当时的“稳定”工作相比,今天除了公务员、教师等少数职业仍然稳定外,大量的工作岗位开始采用合同制、社会化等用工方式。有的用工甚至不签订任何合同、协议,仅仅以口头约束。用工方式的改变淡化了文本契约对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约束,将员工暴露在职业不安全感的环境中。
  “计划性,对于此刻的我,是职场生涯中一道最大的坎儿。”
  关瑛颜,32岁,广告公司主管
  我平时是一个没有什么计划性的人,生活上也比较随性。现在的这个工作是我研究生毕业后回国的第二个工作。刚回国那会儿,我先在父母的企业里上班,所有事情都顺顺当当的。从高中到本科再到研究生,我都在国外就读。我在国外读的专业是平面设计,学业上比较随性,那时的生活比较安逸而丰富。我在人生中很长的一段路,都是随着父母的意愿在铺设。我也享受着这种设计和安排,所以在事情的决策和选择上也是比较随意和无忧。
  从求学到工作,我的人生一帆风顺。在父母的公司里,我的工作和普通员工似乎没有差异性的待遇,父母也不会因此对我有特殊照顾。我和大家一样从基层做起,但是我的身份依然还是一把无形的保护伞。没有任务量和压力的工作,使我滋生了很多不严谨的工作习惯。
  后来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好的历练,我进入现在这个广告公司。开始我负责一些基本的设计工作,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能胜任当时的工作,当时还觉得比较得心应手,随着资历的不断加深,我从基层员工晋升为现在的主管。
  现在我基本不从事具体的设计工作,但是很多项目的洽谈,还有一些设计稿的把关都需要我同时处理。原来随性的工作习惯开始影响着我的决策和管理,有时候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就会觉得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不是容易忘了这个事就是耽误了那个事。种种的不顺和挫折,开始让我开始觉得焦虑,如何能规律而有计划地工作是我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管理”,让工作有条不紊
  通过时间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而提高工作效能是让自己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你目前的处境可能非常忙碌,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如果你学会了时间管理并一直坚持做,具备应对和取舍的能力,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还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你尚未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随时处于到处“救火”的状态,那就可能会被近于疯狂的时间表折磨崩溃,陷入职业不安全感的深渊。
  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每天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同一单位里,有人在工作时间内不仅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还能抽出时间或是和同事讨论或是看书提升,有人却忙得焦头烂额,最后还不得不加班或是把工作带回家做。从专业能力来看,这两种员工可能没有太大差异,究其原因,差异主要就在于前者的时间管理能力明显好于后者。   就业压力。社会上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仅困扰着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且让你也有唇亡齿寒的感觉,让你很小心地呵护着目前的工作。强烈的职业不安全感会让你患得患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任务可能面临失败。你倾注全部心力,沉浸于某项工作,希望获得成功并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和认可。然而,外界的各种干扰和风险却不期而至,你的工作受到很大干扰。此时,你意识到可能要面临失败,于是产生强烈的职业不安全感。
  知识结构老化,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我们身处知识飞速更新的新经济时代,一旦学习速度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你就有可能在职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你可能遭遇一方面自己的知识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周围同事提前完成知识更新或组织引进新型人才的局面,你现在的职位危在旦夕,强烈的职业不安全感深深笼罩着你。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自我定位不合理、信仰危机等因素都会影响你的职业安全感。
  数说
  10% 英国一家机构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花费的医疗费用和工作缺勤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
  0.9 加拿大公共就业与政府服务处联合卡列敦大学进行的70年纵向研究“幸福-高效的员工跨年研究”显示,职场的幸福感和员工的工作效率相关系数高达0.9。
  67%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职场人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不安定因素正在困扰着他们。某网站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7%的职场人表示经常会产生职场不安全感,31%的人表示偶尔会有不安全感,仅有2%的职场人自感心理强大,毫无不安全感。
  5年 调查发现,参加工作5年左右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达到最高,达55%。有关“近期心理状况描述”问答题,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频繁出现“精神紧张”、“不开心”、“郁闷”,不少人觉得自己在职位上“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没有释放自己的能量”,有的人因为“力不从心”,感到没有能力提升自己。
  90% 超过90%的白领年终感到焦虑。今日,某网站对IT、金融、制造业等15个行业的1500余名企事业职员进行的调查显示,认为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一年碌碌无为”的最多,占28.40%;其次是“计划的目标没有实现”,占26.70,另有17.1%的职场人认为今年工作不顺,担忧年龄增长的占14.5%。
  3050亿美元 据美国一些调研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国内外调查显示,不适当的工作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破坏组织的健康。员工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压力与情绪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

推荐访问:职场 直面 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