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跑的图片【从“风吹城跑”到“人进沙退”】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有一处向沙漠腹地凸进的区域,那里就是和田地区策勒县——一个备受风沙危害、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的地区。在强劲的西北风肆虐下,漫漫黄沙随风舞动,吞噬着沿途人类创造的文明痕迹和绿色生命。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 “风吹城跑,沙埋家园”曾经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的真实写照。根据史料记载,这个沙漠边缘的小县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进行过3次搬迁,搬迁的原因就是风沙的侵蚀。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中,与风沙较量的策勒县城节节败退,曾向南、向昆仑山方向三次后撤县城城址。
  1. 防沙体系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策勒县再次面临严重风沙的侵袭。风沙最前沿距离策勒县城最近的地方只有1.5千米,策勒县城面临第四次搬迁的危险。1983年,中科院在这里建立了全国惟一的县级治沙站,专门从事防沙治沙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在专家指导下,策勒县针对保护生态、防沙治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科学论证,五道防线为一体的防风治沙综合体系诞生了。第一道是拦沙河,横在最前面,有效拦截来自沙漠的流沙;第二道是灌草带,低矮的灌草既能防止就地起沙,又可阻止流沙的通过;第三道是人工灌木片林,它可以逐步削弱风速,并使浮尘沉降下来;第四道是窄带多带式防风林网,能够进一步阻挡风沙;第五道是经济果林带,不仅可以调节绿洲气候,还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科技人员独创的防沙体系,加上策勒人无畏的治沙精神,有效地遏制了流沙对绿洲的侵袭,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趋势。绿色,像一个楔子,不断地嵌向沙漠深处。经过30多年的共同努力,策勒县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曾经逼近县城的沙丘后退了7.8千米,独特的防沙体系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沙前移的速度明显减缓,直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县城西北、西南方向的沙丘被人工种植的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有效“箍住”。截至2007年,全县森林保存面积为6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5%,初步形成了带、片、网结构,乔木、灌木、草场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大削弱了流沙对人类的威胁。目前,全县人工种植红柳大芸面积达20 850亩,接种大芸16 893亩,已有16 000万亩初见效益,稳产区大芸平均亩产已达120千克以上,年产值近1 600万元。被流沙“侵吞”的25 373.2亩耕地重见天日,背井离乡的446户1 732名农民重又迁回曾被风沙掩埋的家园,继续种树种草,与沙漠抗争。1995年,策勒县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就奖”。
  2. 绿色植物的生态效应
  在与风沙的抗争中,保住绿地就是保住生命线。生物(绿色植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同时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氮和其它无机物,将其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体中。植物是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微生物在分解植物或动物残体时,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这个过程促使水、大气、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由此可见,生物的出现,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策勒县域内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已有了明显改善。林草绿地能蒸腾水分, 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大面积的有林地比无林地的雨量要多20%;林草遮阳吸热,在夏季林草绿地内的气温较空旷地低3~5℃ ,因为树木要制造1克糖, 就得吸收4 000卡太阳热能, 要吸收相当于2 500L大气中所含的CO2 , 所以,凡是有林草的地方都比较凉爽,气温变低了,蒸发减弱了,土壤中水分含量就会增加,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树木绿化的防风效果是显著的, 冬季绿地不但能降低风速20%, 而且静风时间较未绿化地区长, 严寒的冬季减少了冷风的吹袭, 沙尘、扬沙天数就减少了一半,利于流沙的固定。高等植物发达的根系吸取母质及风化壳中分散的营养元素,残枝落叶经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一部分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同时合成腐殖质。腐殖质一方面将营养元素储存起来,待植物利用;一方面形成团粒结构,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因此生物小循环是形成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一定发育程度的土壤对一定程度的外界条件变化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如土壤对侵蚀的抗性、对污染的净化能力等。土壤的发生发展促进了植物的生长,生物反过来影响土壤。所以通过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经济林使策勒县沙区空气潮湿,降水增多,风速减慢,土壤肥沃,流沙后退,流水增多,农牧民致富。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地理过程无时不在。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它各要素的演化。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人类应该注意保持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良好的协调或平衡,使整个地理系统的发育朝着结构最优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在地理系统中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植被)要素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如果人为地破坏植被,就会引起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推荐访问:风吹 人进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