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监测管理】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摘要 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介绍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并提出监测管理方法,以期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49-02
  为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项目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布局、水土流失分布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统筹安排[1-5]。在防治措施布置上,施工期主要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施工完毕后,只要各防治分区具备合适的土壤条件即可采取植物措施。
  1 水利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
  (1)枢纽区。枢纽区包括拦河闸、引水洞、调压井、压力管道等工程,受工程区地形限制,各工程布局紧凑。施工结束后,地表扰动区域基本均被各工程的永久建筑物所覆盖,不具备产生水土流失的条件,因此枢纽区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
  (2)厂区。厂区为工程厂房范围,作为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区域,绿化美化是该工程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厂区绿化覆土可利用厂区建设的清表土,清表土施工期临时堆放在厂区未扰动范围内,采用防尘网防护,施工末期用于回填厂区和永久道路区的植物措施区域。
  (3)管理区。管理区为工程运行管理和生活、福利区的范围,管理区紧靠厂区布置,施工结束后扰动地表基本被永久建筑物覆盖。与厂区一样,管理区的植物措施也需要覆土,管理区植物措施的覆土可利用管理区建设的清表土,清表土施工期临时堆放在管理区未扰动范围内,采用防尘网防护,施工末期用于回填管理区实施植物措施的区域。
  (4)料场。料场开采前应先在迎水侧设置集排水设施,避免雨季洪水冲蚀料场,开采坡度小于其自然边坡,开采过程应分期分区逐层分级开采,避免为方便取料而对料场进行大范围的扰动。料场清表土单独堆放成边坡1.0∶1.5的台体,高度控制在2 m,施工期清表土采用防尘网防护。取料结束后,先将筛分弃料回填料坑,并进行平整,再将清表土回填。为使料场能够跟周边景观和谐,施工末期在料场区实施植物措施。植物措施方式为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草籽草种可选择当地适生的狗牙根、木地肤等。
  (5)弃渣场。弃渣场的防护应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即堆渣前先在弃渣场周边修浆砌石围渣堰,然后在围渣堰防护的范围内弃渣。围渣堰宽60 cm,地上部分高60 cm,地下基础深40 cm。为减少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弃渣回填时应先回填弃土,后回填弃石。主体工程设计中布置一处临时倒渣场,临时倒渣场用于堆放主体工程回填的临时弃渣,根据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主体工程回填方全部为土方,因此临时倒渣场施工期的临时堆渣全部为土方。针对临时倒渣场的防护主要是施工期的临时防护,防护措施采取洒水保湿,防止扬尘。施工末期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
  (6)主体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永久道路两侧配置有排水沟、护坡等措施,基本能够保障永久道路区不产生明显水土流失,故在永久道路两侧种植乔木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美化工程区景观。乔木林种植在永久道路靠近厂房区路段,道路两侧各种植2排,种植长度为500 m,树种选择大叶白腊和圆冠榆交错种植,行株间距2 m×2 m,种树面积和种植株数一般需在2 000 m2以上。主体工程对临时道路采取的措施是对路面铺设碎石,在施工期间,要求施工机械严格按照划定的临时道路行驶,不得随意碾压、破坏道路以外的土壤及植被,并在施工时期适时洒水,以避免大风扬尘。由于施工临时道路为碎石路面,已具有抑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且不宜绿化。因此,施工结束后,仅对临时施工道路扰动的区域进行剥离施工期砾石层,撒播草籽、自然恢复植被的迹地恢复措施。为严格限制施工机械的行驶范围,应在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两侧设置彩条布拦挡,要求施工机械不得越界行驶。
  (7)临时生活区。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施工临时生活区域,以避免对防治区以外场地的占压和扰动;施工期间要清表弃渣集中堆置,采用防尘网防护;并在临时生活区设置水土保持宣传警示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教育。施工结束,进行土地整治,撒播草籽,进行植被恢复,草种可选择当地适生的盐节木、木地肤、狗牙根等。
  2 水土保持的监测管理
  2.1 监测区域的选择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确定重点监测区域,一般情况为主体工程区及道路区。一是选择发电厂房上游区域作为水蚀重点监测点;二是选择料场施工道路上风向作为风蚀定点监测点,弃渣场和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道路作为风蚀巡测监测点;三是选择发电厂房、管理区的绿化和永久道路防护林作为林草成活率监测点。
  2.2 监测方法与频次的确定
  监测方法以定位观测法为主,以调查法和巡视、巡测法为辅。风蚀的定位观测法采用插钎法;水蚀的定位观测法采用径流小区法。监测频次方面,调查法计划在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计划每年监测1次;巡测法施工期间每年1次。定位观测法中风蚀定点监测计划在大风比较集中的3—7月每2个月监测1次,监测期间如遇大风,大风过后补测1次;水蚀定点监测计划在降雨较多的6月前、中、后月份需各监测1次,监测期间如遇暴雨,暴雨后补测1次。
  2.3 保障与监督措施
  为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实施,项目法人须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主体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并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逐一落实。在发标书中应详细列出水土保持工程内容,并列入招标合同。标书中还应明确承包商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水土保持工作,保证高质量、高起点完成施工任务。
  建设单位和承包商要接受当地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其水土保持的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局面,并对实施完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加强管护,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
  3 参考文献
  [1] 谷淑湘,王建明,李运,等.阿荣旗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64-65.
  [2] 丁玉芬,邓志刚.浅谈水土保持监督执法[J].山东水利,2008(12):52.
  [3] 刘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10.
  [4] 赵一晗,刘融融.大中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管理重点环节初探[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6):57-59.
  [5] 张文兴.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治淮,2012(5):46-47.

推荐访问: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 监测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