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梳理以及评析鉴赏 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摘 要:本文对超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进行一个略致梳理,重点把握其特殊而神秘的审美内涵,并结合分析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娜嘉》,对超现实主义的利弊进行评析鉴赏。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娜嘉》;下意识写作
  
  一、对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梳理
  上世纪50年代末,台清诗人洛夫等人创办的《创世纪》诗刊,超现实主义的诗风在台岛上风靡一时。80年代初,袁可嘉等人编译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与前两年赵毅衡编译的《美国现代诗选》都让我们窥视到一点超现实主义的“奥秘”。
   超现实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流派。超现实主义让自身呈现为“一种超文学,一并致力于使人的精神力量从既有的美学、伦理、政治和社会压抑中获得全面的复归。”
  从许多方面看,超现实主义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文学主张的直接继承。他反传统的精神是超现实主义所赞同和认可。
  超现实主义追求“一种自动写作”状态,他们认为要表现思维的实际功能,就必须摆脱逻辑,道德,审美等方面的一切束缚,在下意识状态里进行写作,
  许斯特与1969年10月4日在《世界报》上发表的《第四章》宣告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结束。
  二、超现实主义的审美内涵
  超现实主义作品不同于以描绘世界荒诞为目的,但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存在主义文学,也不同于纯客观地描绘物世界的新小说。他们虽然与意识流小说有相似之处,但有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这些夹叙夹议之作和一般小说不同,用形象表达各种清醒意识与朦胧的欲念或梦幻交织的状态。超现实主义在语言上对意象的把握很突出,布勒东曾把超现实主义的意象分成七类:一、矛盾的意象,如:“我爱海面上的你/当它是绿色时红得象蛋”;二、有意不言的意象,如:“沿墙摆满了衰朽的管弦乐队/它们沉重的耳朵冲着亮光/为了交织着霹雳的一丝爱抚站岗”;三、出现后失去方向的意象;四、表现幻觉特性的意象,如:“当太阳只不过是一滴汗/一声钟/这红色的珍珠洒下一根垂直的针”;五、将抽象具体化的意象,如:“一只手表里凝结的永恒”;六,否定物质自然特性的意象,如:“地球象桔子一样蓝”;七,引人发噱的意象,如:“像酸泡菜已被吃光了的腊肠一样傻”。然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尽管自成一格,轰动一时,却都像流星一样,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失去光彩。
  《娜嘉》这本文字结合影像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布勒东以“我是谁?”这个问题建构了整部作品,让本书超越了超现实主义的原有格局,冲击了当时的社会。 本书于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出版后,被视为影响最深远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二十世纪的法国经典。
  三,对超现实主义的评析
  首先,超现实主义过于关注内心世界的隐秘,有时甚至袒露自已的私生活、揭示潜意识的活动,因此或许会缺少闭月羞花的含蓄。
  其次,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崇尚非理性的理念,因此会出现奇妙比喻以及大量的不通文句。这种写法强调创作的自发性、偶然性,反对事后修改删除。不免使其作品精神贫乏,内容破碎,拼凑,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荒诞感和落寞感。
  相反,超现实主义这种对语言的一反常规,反理性的态度,给诗歌的解读带来了无限的张力和动感。
  参考文献:
  [1]柳鸣九.西方文艺思潮论丛: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0).
  [2][美]爱德华・格梅恩.西方超现实主义诗选[M].柔刚,译.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12)
  [3][法]布勒东.娜嘉[M].董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
  [4]杨键.娜嘉――布勒东的显现者[A].南方周末报,2009 编 辑段春华

推荐访问:超现实主义 思潮 评析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