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酩:高山流水有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

  “青山在。人未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青山。王酩的这座青山就是他的作品,他的这座青山是不会老的。可以说他是一个艺术上的勇士、战士。”   2007年12月8日,“缅怀杰出音乐家王酩同志逝世十周年暨《王酩歌曲选》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举行。卧病在床的乐坛泰斗时乐蒙先生听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消息后,坚持“哪怕爬也要爬来”。
  20多年来,每一个除夕之夜总在《难忘今宵》这曲深情咏唱的旋律中迎来新春的良辰。歌声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已成为亿万民众的一声声心跳,歌声中美丽而殷切的企盼,也成为人们相互祝愿的一首首赞美诗。王酩,用另一种酒香,熏染了爆竹声中的万盏灯火。
  
  与群众心心相印
  
  了解、知道王酩的人很多,不仅仅是音乐界,他还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爱戴和欢迎。李谷一说:“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显现在我的眼前。他生性随和,平易近人,他没有仇人,只有朋友,他温和、幽默。”
  王酩的作品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有一年他到湖南深入生活,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的人对王酩说:“您来了,我们太高兴了,王酩老师,您一定要给我们讲课,要把您的创作经验传授给我们。”王酩说:“不要了,你们湖南也有专家,你们要听你们专家的意见。那是最能体现你们特色的,我老呆在北京,并不了解湖南。”一天,他去参观湖南的一家机车厂,工人听说王酩来了,特别热情,一些音乐爱好者便问:“王酩老师,能不能给我们讲课。”王酩也很激动,说:“今天晚上就讲!”当地的文化馆腾出一间房子,机车厂的音乐爱好者,还有一些慕名从长沙赶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从各处赶来听课。王酩说:“都进来吧!”结果,人太多,进不去了。于是换到大礼堂。就这样,王酩一讲便是一个星期。现在,湖南的一些创作较有成功的人,大都听过王酩先生的课。
  王酩是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的音乐家。一次,王酩去山东参加电视台的活动,经过一个小渔村,当地村民认出他是王酩时,就把他围起来,年轻人动情地唱起了《海霞》,《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歌曲,王酩也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很有韵味地唱着他的歌,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中……渔村的支书激动地说:“王酩,俺们渔村欢迎你经常来,你是俺们渔民的音乐家。”
  尽管王酩说自己的嗓子有如“莎士比亚”,但听众依然爱听爱看他的演唱。除去憨态可掬的相貌和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音乐灵性之外,还因为他的每一次演唱都倾诉着积蓄在心里的感情。无论是激情柔情哀情,未曾开口泪先流,朋友们都知道,王酩在吟唱自己的作品时总会眼含热泪。那情景每每让我们想起艾青先生的那旬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谈起创作经验,王酩说:“我概括为7个字,情、美、新、理、味、力、趣。我的创作就是以这些标准为尺度的。”其中,情是情感,美是优美,新是创新,理是哲理,味是韵味,力是力度,趣是趣味。
  
  把一切都给了音乐
  
  王酩是为音乐而生的人。人们熟悉他动听优美的音乐,熟悉功成名就之后笑容可掬的王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用汗水和泪水,把心中对祖国,对生活的厚爱凝砌起来,筑成一座高高的音乐山峦。乔羽说:“王酪把他的。切都给了音乐。”“青山在,人来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青山,王酩的这座青山就是他的作品,他的这座青是不会老的。可以说他是一个艺术上的勇士、战士。”
  在1959年上海音乐学院开学典礼上,作曲系除了从附中升上来的同学外,还来了一个从外面考进来的新同学,咐王明发(王酩)。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生源基本来自本院附中要从外面直接考入本科极其困难。而这位新同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不能不使那些苦读七年制附中才升入本科的同学刮且相看。
  王酩学习很刻苦引指导老师丁善德的一本《和声学》他随身携带。几近翻烂;一进入创作状态他经常是废寝忘食不能自己;一个人在琴房里狂奏而忘了吃饭是常事,在卫生间里也要放个小柜,铺开谱纸进行创作……他曾由于要赶写作品而多次和女友失约,以至于女友在失望中另觅新欢,最后接到女友的来信竟是邀请王酩参加她的婚礼。
  王酩有过沉思、有过郁闷、有过愤怒、有过懊丧,有过泪流满面的日子,也有过捶胸顿足的时候。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己难以进入崭新的创作状态不满,对自己难以寻到崭新的构思、崭新的音乐语汇不满。他始终是在对自己创作的不满足中跋涉、前进,直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胡耀邦同志曾对文艺工作者说:“不要以领导人的好恶来判断决定一部文艺作品的命运。对文艺作品最高和最终的检验与评判是人民大众,是时间、是历史……”从电影《海霞》的音乐到《青春啊青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一直到《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追求、探索、创新的光彩。胡耀邦同志在一次音乐创作座谈会上说:“王酩。你是酩酊大醉,音乐醉人啊!”
  
  与夫人王香珠
  走过的音乐人生
  
  王酩生前的业余生活是看电视、练书法、搞烹饪、养花种草,比较注重生活情趣。
  王香珠和王酩共同生活了30年,王香珠说:“他是我们家既伟大又平凡的一员。他的伟大在于他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他很执着地追求他所热爱的事业。在家庭生活中,他又是一位平凡的人。我们这个家一切围着他转。他办报,我们家就成了报社,他办班,我们家就成了他们的教室和食堂。有他在,家里就有欢乐和活力。”
  王酩对他的音乐创作非常认真,只要王香珠在家,永远是他作品的第一个听众,之后还要给他评价,有时候王香珠提点意见,两个人免不了要吵上一架,他对王香珠说:“我写东西就像你们女人生孩子一样,就是生个独眼龙也是宝贝!”
  一次,已是深夜了,王香珠跟孩子都睡觉了,王酩还在写电视剧《诸葛亮》的音乐,突然卡壳了,找不到素材,然后把王香珠叫醒,要她给他找段素材,王香珠闭眼把赣剧《西厢记》哼了一段,当她哼了一半的时候,王酩说:够了够了,找到了。一会他就高兴地说:写好了,很满意睡觉吧。说着,一会就睡着了,而王香珠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了。
  1997年12月5日,北京下了第一场入冬以来的大雪,王酩在医院的抢救室静卧了一个星期后悄然地离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弦断歌犹在,人去情未荒。十年过去了,那些他用生命创作的不朽乐章,还在我们的耳畔时常响起,还在紧叩我们的心扉。
  相关链接:王酩(1934年11月8日~1997年12月5日),作曲家,上海市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任中央乐团创作员。作品有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难忘今宵》、《妹妹找哥泪花流》、《青春啊青春》等,交响诗《忆先烈》,管弦乐组曲《海霞》等。为电影《小花》作曲,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推荐访问:高山流水 知音 王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