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坚守 精神 [37载坚守百年小站]

  因为沪杭铁路的穿越,浙江嘉兴远郊的王店镇与铁路结缘已近百年。王店车站,始于1909年。   100年过去了,王店站依然是小站;到2004年的7月1日,这个客来客往的小站最终停掉了客运任务。
  客运没了,小站依然存在――作为新一代电气化线路的中间站,王店充当了列车高速路上的保障点。
  2008年1月31日,雪夜,嘉兴王店镇显得冷清。村子最边上的几间小屋,没有春运时大车站里熙熙攘攘的人潮,耳边只回荡着列车快速通过时的轰鸣,这就是王店车站。
  在墙上挂着“王店警务室”牌子的小屋里,一名穿着反光背心的铁警笑呵呵地走出来,身材瘦小、头发花白,却依然透出精明和干练。
  他就是沪杭线――如今的沪昆电气化铁路老民警应新法。
  “今年6月26日是我60岁生日,如果组织同意,我可以退休喽。”
  寒风将雪花吹在脸上,针扎似的,立在路基边的保安,一个个面向线路,任风雪吹打,一动不动。老应问着什么,但听到对讲机传来“动车到了”的声音后,一个立正,严肃地面向铁路。
  一束白光由远而近,刹那间呼啸而过。只留下由近而远的轰鸣。
  
  10公里铁道生命线
  
  老应单位最早落在王店车站,那时他担心的,一是月台上的安全,火车到站时不让旅客站得太靠外边,二是那些铁路道口,不让行人车辆随意穿行。
  动车组开行后就不一样了,意想不到的危险存在于每个地方,而一旦出事,影响的是整列动车组,整条运输线路。
  121K至131K+500,这10.5公里的铁路线,即是老应的生命线,铁警老应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从早上7点至晚上9点半,除了在警务室吃饭,老应总是在铁路线上走。“一趟来回大概2个多小时,得注意铁路沿线和周边的任何变化。”
  早晨8点,老应指着固定枕木的螺丝说:“注意上面的黑油有没有变化,这可以帮你发现枕木可能出现的松动。”
  “松了,螺帽和螺杆之间会发白,因为上面都涂着黑油,有空隙的地方颜色会淡些。”
  老应说,天天在线上,走多了看多了,路边哪里的泥土被挖过,哪里一棵小树被偷了,都能发现。
  “动车组开行后,线路上真是马虎不得,就算是线路铁轨上出现几颗小石子,弄得不好就得让动车组被迫停下,如果发生更大意外,损失就不好说了。”老应说,“如此快的速度,稍有疏忽都会酿大祸的。”
  如果运行正常,每天通过王店车站的动车组有28趟。这每过去一列,老应就放心一次。这个站只有他一个线路民警。“因为自觉责任重大,晚上不时惊醒过来,于是便穿上衣服到铁路线上走一走,要是不去看看,再累也会睡不着喽。”
  
  加固隔离网
  
  在警务室吃过老应烧的中饭,几名保安扛着铁条和铁丝网先出门了。“这10多公里铁路两边有村庄和工厂,图方便的村民经常会横跨铁路。以前是普通列车,村民左右一看就过了;但动车不一样,等你看到了,车子也就在眼前了。”为此,老应带着保安自己动手加固隔离网。
  架好梯子后,老应自己爬了上去。立好铁框,架上新网,最后再拧好螺丝固定,这样完成一张网片得花十多分钟。来自四川的李保安说,装网是露天活,很累很危险;但看到老应这么大年纪还爬上爬下自己干,谁都没话讲了。
  线路巡逻也好,架网加固也好,做好附近村民的安全工作还是不能少。老应说,他印刷了许多宣传动车组的传单,一个村一个村地发,还不定期到村民家中访问,讲动车组沿线的安全要求。动车组刚刚营运时,老应还组织村民参观,不少人见这“新火车”速度如此之快,便理解了老应的良苦用心。
  
  光阴的故事
  
  从部队转业到铁路工作已近37年了,老应说,王店站是他最难忘记的地方。记得1971年3月分配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到王店车站做了铁路民警。之后他也曾调离过这里,但前年5月份起,他又干上了车站附近铁路区域的线路民警。
  老应回忆,1971年刚来的时候,这个4等小站每天有四五班列车靠停。他是看着铁路一次次发生变化的。去年动车组开行后,他连续50多天没回一趟家,时时刻刻挂念线路上的安全已经成为他这样的小站铁警的习惯――直到现在,一个月也只回家一两次。
  “如果命令下来,今年生日以后,我就退休了。”
  有人问:“今年生日准备在哪过呢?”
  “还是在车站过,这些保安跟了我这么久,我得好好请他们聚一聚。”大家都笑了。
  来自铁路部门的统计,目前浙江境内的铁路线上,有数十个这样早已没有旅客上下的小站。
  但就在这现代化铁路的沿线,就在飞速行驶的动车组身边,每一个小站警务室,每一位铁警,时时刻刻用心保障着这份高速、通畅和平安。
  这种责任与付出,何等重大。

推荐访问:小站 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