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心得体会征文---温暖出新,大爱情怀:我与学前教育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搬”入新时代

出新巷55号,是南昌市出新幼儿园的第5个园址。一栋小小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1312平方米,教学、办公甚至食堂用房都在一栋小小的楼里面。户外活动场地十分窄小,只能放下一个最小型的滑梯。什么时候,出幼的孩子能像其他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有一片大大的操场让他们奔跑、嬉戏?这是几代出幼人最大的心愿。

2003年春天,好消息传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教体局的全力协调下,出新幼儿园搬迁到子固路9号。这里,有一栋五层楼高的教学楼、一栋两层楼高的办公楼、一栋两层楼高的独立食堂和一个面积充裕的户外操场。

消息传来,欢呼声一片,出幼的春天已经到来!

搬家那天,正值大年初八。二十余名老师不约而同放弃假期,集体来到新园归置、打扫。正月里的南昌,零下的温度,阴冷的气候,老师们的衣服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但大家的心里都很暖。因为,随着园址的搬迁,办园条件的改善,几代出幼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新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2015年,区教科体局划拨专项经费550余万元,对幼儿园进行校园环境整体提升改造;2020年,又划拨专项经费100余万元,对幼儿园开展校园文化改造。走进现在的出新幼儿园,园舍环境优美,文化内涵独特,功能房配备齐全,幼儿园的知名度和办园特色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夏天的故事:“赛”出新素质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新说法,以此为指导,教育的内核和外延都在悄然发生着质的改变。

那一天,出新幼儿园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通知:南昌市将举办首届幼儿健美操比赛。什么是健美操?幼儿健美操该如何编排、怎么训练?幼儿园没有训练场地,该不该报名参赛?面对一个全新的事物,大家都有点茫然。但是,对素质教育大方向下改变学前教育方式的憧憬,又让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次选择,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这种改变。

“先在全园推广,然后择优组队报名参加!没有场地,我来想办法!”时任袁国英老园长最终做出了选择。

没有教练?幼儿园推选出2名能歌善舞的老师,到专业体校去咨询和学习,自己找音乐、编动作、排队形。没有场地?千方百计联系上一所附近的小学,等学生们下课了再开始训练。没有队员?2位老师到每个班开展普及教学,参赛队伍从最初的60人、精简到50人、再优选到40人,最终确定为30人,孩子们几乎人人参与,“健美操”成了当年的热词。最终,一支从编排、到教练、到指导、到队员,全部由出幼人组成的幼儿健美操队,在首届南昌市幼儿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

这个奖,改变了一代出幼教师乃至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当时“幼儿园里学写字、学数学、学认字”的严重小学化倾向,揭开了出幼人思考素质教育方式的序幕。如今,出新幼儿园全面推进“五悦基础课程”和“七彩特色课程”,教育教学从仅仅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走向了对孩子合作、共享、情绪、抗挫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素质教育,成为出幼课程建设中的最美风景。而这一切,也许都源于35年前夏日里的那一场比赛。

秋天的故事:“吃”出新幸福

60年代初,正是闹饥荒的年代,物资及其匮乏,人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留在很多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东西,大都与吃有关。

那时候,幼儿园的门前有颗梨树,细长的枝条,瘦小的树干,一到秋天,枝头就会结出一个个小小的梨子。微风轻轻地拂过,泛着微黄的白梨随风摇曳,院内院外清香四溢。幼儿园的孩子们寻“香”而来,看着树上的小梨子,不停地吧嗒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园长妈妈总是说:“等它再长一长,长大了、变甜了再摘下来,大家一起吃。”每天,孩子们出入幼儿园时,都要抬头看一看小梨子,看看它们什么时候能长大。再过了一段时间,梨子熟了。园长妈妈早早的叫上孩子们,拿着小板凳围坐在梨树下。她从树上摘下梨子,分给孩子们,笑容满面:“快吃快吃。”“有梨吃了,有梨吃了!”欢快的笑声飘荡在幼儿园内。“咔嚓、咔嚓!”“真甜!真甜!”......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园长妈妈总是会心地笑着,而她和老师们却一口都舍不得吃。

岁月沧桑,一年又一年,老梨树早已不在了,当年那些“小吃货”们也早已长大,尝遍了人间的百味。但,幼儿园里小梨子的滋味,早已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和伙伴、友情,和园长妈妈的温润慈祥混合在一起,变成了幸福的童年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冬天的故事:“迈”出新征程

文化大革命后,幼儿教育重新起步转入正轨。1975年12月,当听到要分配到出新幼儿园的消息时,正在南昌师范学校读书的李云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分配,她喜欢孩子,热爱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想到以后可以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18岁的李云金欢欣鼓舞。

当时,和李云金一起分到出新幼儿园的,还有五位幼师,她们是余经如、钟筱兰、张洪妹、胡助金、张莲英。年龄相仿的一批年轻人,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块挑灯夜读,写教案,练曲谱。那时,对她们的称呼,已经渐渐由“老师”代替了“阿姨”。年轻的“李云金”们觉得,作为一名“老师”,肩上的职责远不止照顾孩子吃喝拉撒那么简单,她们想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习惯,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棒的“第一位”老师。

近年来,全社会对幼儿教育乃至整个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幼师进入这个领域,以更专业的业务技能、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引领着学前教育向越来越高位的水平迈进。

距离那个冬天,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李云金”们,在天真、纯粹的世界里,秉承不变的初心,把最好的芳华之年,奉献给了东湖的幼儿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出新幼儿园。

推荐访问:出新 教育改革 学前 我与 心得体会